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2008-06-03陈小丽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误区交流

陈小丽

“小组合作学习”,即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共同探究、互相交流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它有利于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却收效甚微。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谈一谈小组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四大误区及对策。

误区一:形式上似合作而非真正的合作

笔者曾听过一节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出示了“24-8”让学生计算。学生们发现个位不够减,从而产生了疑问。接着,教师安排各小组拿出小棒进行操作,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小组内没有交流,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小组合作学习不是说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还要有更深一层次的合作问题,如:合作时机的选择,合作时间的控制,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技能的训练,等等。

对策:第一,合作学习要选准切入点,要建立在个体产生合作需要的基础上,不应为了合作而合作;第二,合作交流前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交流中要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让每位成员都能有自己的想法,并能与同伴进行交流;第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技能,如听的训练,说的训练,问的训练,辩的训练,等等。

误区二:优等生是小组活动的权威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表现的机会,但是往往容易走向极端,优等生什么都说了算,中等生或学困生依赖严重。

对策:第一,要合理组建小组。组建学习小组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这样分好的小组在一段时间内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但不能一成不变,一段时间后,组际间成员应做适当调整,以扩大合作的面。第二,组内要进行合理分工。每组应设立组长、主持人、汇总人、发言人各一名,并且每周组内岗位轮换一次。第三,要建立合作规则。如交流前要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优等生后发表意见;别人发表意见时要尊重对方,注意倾听;要敢于质疑,敢于争辩等。第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既尊重、理解和欣赏他人,又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

误区三:合作过滥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有些课堂合作过滥,整堂课,学生几乎都在合作学习。但一堂课合作交流的次数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少了,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被削弱。

对策:教学内容有的适于合作交流,有的适于自主探究,有的适于教师讲解,教师要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来设计教学。

误区四:放任自流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多边互动,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之后,有的自己走上讲台浏览教案,准备下一个教学环节;有的在小组间漫无目的地来回走;还有的什么事都不做,站在讲台上环视四周,等待小组合作结束。这样就有可能将合作学习引向另一极端——放任自流。课堂上,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对学生加以适当引导。对于那些束手无策的学生,教师更要悉心引导。

对策:首先,教师应当走到学生中去,善于发现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产生的问题,可以正面对问题进行点拨,也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某一小组中去,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或解决问题的策略,供小组讨论。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思维的空间大了,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思路和办法,对此,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阐述和辩论,也不要急于用课本上规范的语言和要求束缚学生,要给其反思、完善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逐步完善自身认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庆余小学)

编辑 杜 锐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误区交流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谈独立思考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谈独立思考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