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问题设计把把脉

2008-06-03李淑敏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哈默杰克逊大叔

李淑敏

近期,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尊严》一课,想就其中的问题设计,谈一点儿自己的思考。

【教学案例】

《尊严》一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个人尊严,赢得别人尊重的故事。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这样一个自学提示:画出描写哈默外貌、动作、语言的词和句子,并体会哈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接下来的全班交流中,教师又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它们依次是:

1.年轻人长得什么样?

2.当杰克逊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3.他很饿,可面对大叔送给他的食物,却不急于吃,而是问有没有活儿让他做,为什么?

4.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先做活儿。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5.当年轻人听到杰克逊大叔告诉他没有活儿需要他做时,年轻人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你体会出了什么?

6.“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哈默为什么这样说?

7.杰克逊大叔为了能让年轻人早点吃上食物,提议先吃后干活。年轻人接受了吗?

8.杰克逊大叔看出了年轻人的心思,对他的品质十分赞赏,于是给他找了一个活儿——捶背,哈默是怎样对待的?

9.哈默的与众不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0.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要留下哈默呢?

11.为什么说他什么也没有,可百分之百是富翁?

【分析诊断】

我们来看一下教学的问题设计。

第一,从课堂的实际操作过程看,最初的自学提示形同虚设。这个问题提得非常笼统,只需改一下主人公的名字,就可以适用于其他的写人叙事类文章,难以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

第二,在全班交流时,教师补充的11个具体的小问题,仅仅是依据行文本身的推进顺序提出的,没有经过教师的综合思考,缺乏逻辑推进,再加上问题数量多,因此,整个问题体系让人感觉零而碎,学生难以借助问题获得对文本逐渐深入的解读。例如,问题1、2、7、8,是询问文章的情节、内容的,这些问题只要看书就能找到答案,对文章深入拓展意义不大;问题3、4、5、6、9、10,是要启发学生谈出自己对某些语句的体会和感受的,让学生结合人物的品格谈自己的体会,其思维的角度和感受的表达也大同小异;问题11,是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围绕这个问题,学生会有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谈出的理解会有深有浅,学生能互相启发,彼此受益。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问题并没有清晰的层进意义,只是将问题混乱地罗列在一起。

由此,我不禁想到,课堂教学就40分钟,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从设问入手,精心设计,力求重点突出,尽量地将问题归零为整,避免师生间过多的一问一答,平面推进教学内容。

就本课而言,如何选准突破口,由整问题切入,引发学生研读文章呢?

这里提出一种建议,仅供大家参考。整问题可设计为“哈默与其他逃难人在表现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从中能体会出什么?”(学生讨论可得出)相同点:第一组:都是狼吞虎咽地吃;第二组:都面呈菜色,疲惫不堪。不同点:第一,吃食物的时间不同(其他逃难的人一见到食物就吃,哈默靠自己的坚持做到了先劳动,后吃食物);第二,获取食物的方法不同(其他逃难的人是白白接受善良人的同情、帮助;哈默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取自己需求的食物)。

这样一个整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核心,从而获得深入阅读文章的突破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根据需要设计一些小问题,帮助学生将文章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编辑 杜 锐

猜你喜欢

哈默杰克逊大叔
失眠的熊大叔
迈克尔·杰克逊的粉丝共同“拯救世界”
嗨歌大叔
伊恩·杰克逊
哈默卖酒
给别人铺条路
哈默卖酒
梨大叔说错了
杰克逊电影海报公布
世界感慨杰克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