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08-06-03黄玉芬吴金香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校本新课程有效性

黄玉芬 吴金香

随着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矛盾日渐凸显,教学内容与课时紧张的矛盾也越发突出,大部分的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既忽视作为个体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又忽视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于是,在高中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当前高中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

我校教师苦于短时间内难以构建适应新课程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学生也为课堂上学习内容多、练习时间少,在课堂上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而苦恼。基于以上原因,我校在第二学段模块考试结束后,对高一师生进行了有效教学的问卷调查,共调查了高一年级462名学生、32名任课教师,对师生问卷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找出了课堂无效或低效的根本原因,针对课堂无效或低效的原因,学校决定深入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影响目前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1.学校新课程教学管理规程还不够完善

面对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我校虽然积极应对并努力探索进行教学管理规程的重建工作,但构建的规程还未有效的运行,具体的部门职能还不够分明,行政领导转向课程领导的意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影响了学校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

2.校本研修缺乏实效性

目前,校本研修中全体教师对教科研要解决现有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服务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的价值观念需要进一步端正;学校领导也需要重新思考对教科研工作的领导、组织及管理,比如,需要加强“扁平化”学术组织建设,需要加强教科研过程性指导,向教师提供研究方法、研究方向的指导;全体教职员工在“三种意识”(即研究中注重问题意识、过程意识、成果意识)和“三种问题”(即理论与实践脱节、个体与整体分离、起点与重点错位)的意识确立上亟待加强,校本研修的实效性还比较低下,校本研修还没能完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制约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3.教师缺乏学科素养

目前,我校大多数是年轻教师,学科知识虽然丰富,但应用能力还比较差,教材内容还不够熟悉,不能把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灵活应用于课堂,还局限于课本知识,因此在课堂上不敢让学生大胆质疑,学生在课堂上萌发出的思维火花很快就被老师泯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思维惰性,课堂上懒于思考,致使老师唱独角戏,产生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教学。

4.教师的自我表现欲太强

在课堂上,很多教师仍然摆脱不了唱独角戏,自编自演,越讲越兴奋、越讲越来劲,竟然一讲就是45分钟,下课铃响了才想起提出问题和小结及留作业,甚至都没进行小结和留作业,下课再由课代表代为留作业甚至晚自习打投影留作业。在他们心中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这种“以教为主体,学围绕着教转”的方式,使课堂的“双边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边活动”,学生的学习时间极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使课堂教学处于低效状态。

5.教师太过于强调教学本身

教师只重视教学内容本身,缺乏对学生发展的思考。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教师教学中根深蒂固,教师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教学内容的确定仍然停留在高考和会考的考试内容上,“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思想仍然很严重,忽略学生的情感因素和价值观教育,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设计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落空,导致教学效能低下。

6.教师缺乏因材施教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对学情分析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在进行教学时经常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练习,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每一节课有一部分内容学不透甚至没学会,一学段下来就会积累许多不会的内容,一学年下来,老师讲的内容大部分听不懂,课堂上当然就会出现睡觉、捣乱等不听课现象,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7.教师缺乏教学创新

美国卡耐基教学研究会主席波依尔认为,教学是一个学术性的事业,它虽然从已知开始,但不限于已知。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他们要表现出好奇心和思想解放,并随时准备用事实来检验自己的假定,甚至承认错误”。但是,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缺乏艺术;问题直白,缺乏探究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这样的课堂产生厌学的情绪,何谈课堂教学的有效。

8.教师对课堂评价不科学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多、鼓励少,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当,评价的方式方法单一,挫伤学生的心灵,甚至学生的人格受到侮辱,学生自信心受挫,自卑心渐强,学习热情急剧下降,这种消极的情绪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9.过多地崇尚新异的教学方法

记忆性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普遍存在“有教无学”、“教多学少”、“教多少学多少”等弊端,学生缺乏自主创新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思维性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必须的记忆、理解,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全身心地、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桃子”的状态,但长期处于这种状况,学生过于疲惫,对学习必然会产生厌倦心理。

10.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

就学生而言,存在着学习行为的受动化问题,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控制,学习材料靠学校来提供,学习目标靠教师来确定,学习任务靠教师来安排,学习行为靠教师来督促,学习过程靠教师来调控,学习结果靠考试来评价。缺乏个性意识,不能自觉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缺乏参与意识,课堂中往往局限于学生被动地听讲和记录,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缺乏问题意识,仅仅把学习看成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未能看到学习其实还是一个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让学习止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习起于提出新问题;缺乏合作意识,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往往仅靠自己冥思苦想,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和对话并不多见;缺乏情感意识,忽略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培养;缺乏反馈意识,不能自觉地、多元地反馈交流自己的学习信息。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校在新课程管理规程的引领下,探索出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优化教师课堂设计、提高教学能力、谋求师生发展、实现质量提高的有效教学之路。

1.加强干部对教学的领导和指导能力,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坚持多维度学习,增强校际间,尤其与名校的交流,全面提高干部队伍对新课程的领导力,加快干部由行政管理向课程管理的角色转换;坚持领导干部走进课堂,利用每周二中心组的学习时间定时、分组地对课堂质量进行动态评价,每学期有侧重地对教学进行指导和评价,以此为抓手,促进干部真正深入教学一线,全程参与教学活动,提升对课堂的管理水平和指导能力,全面落实干部职责;继续加强班组长、双岗负责人等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定期进行新课程培训,使其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示范和引领作用。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举办专业理想教育讲座,努力培养教师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和诲人不倦的职业精神;倡导教师有高品位的人生追求和职业追求,完善专业发展规划;以课堂质量评价为抓手,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展示“标准课”,使教师明白一节好课的标准;通过建立与市级名校的多元联系,以及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加快教师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构建速度,加快教师思维模式、心智模式、情感态度及行为习惯转换速度;通过新任教师的“亮相课”、青年教师的“研究课”和“示范课” ,继续落实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继续推进教师培养的“1358工程”;通过实施《房山区实验中学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加强对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每周二第八节课利用教师活动中心,开展教师文体活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倡导积极的自我调试,减轻教师身心压力,保持队伍活力;通过大型电子展示屏,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引导广大教师深刻领会和谐教育思想,正确对待学校整体发展与个人专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关系,发展自我,回报学校。

3.坚持“研、讲、议”相结合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制定了周五校本教研制度,以同伴互助促进校本研修的全员性,以研究课为载体促进校本研修的常态性,以课堂动态评价促进校本研修的规范化,为教师搭建了“听课、评课、说课、反思一体化”的平台;备课组采用“研、讲、议”相结合的教研模式,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在不断的交流与冲突中升华。这种校本教研形式,不但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4.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通过校本教研落实集体备课,统一教学思路、教学进度、重点难点、作业练习、测验考试等,教师个人必须结合各班学生实际进行备课;规范教案书写,统一使用教案夹,统一书写格式,全体教师都要写详细的课时教案,有规范的教学设计,要求字迹工整、实用性强,注重教学思路和课后反思;课堂教学尤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教学过程做到:设疑——调动思维,合作——相互启迪,探究——寻找答案,精讲——答疑解惑,实践——培养创新,评价——保护兴趣;强化课后训练,布置预习和复习的作业量适当,难易适度,分层布置,明确检查要求,全批全改,注重面批,评语规范,严格训练学生书写规范和用字规范;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利用课余和晚自习,主动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做好切实可行的辅导,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检测考试,重视平时考查和成绩记录,做好过程性学业评价与终结性学业评价,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打好坚实基础。

5.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营造教学的和谐性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互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教师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而应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往,学生也应以积极的状态,以尊敬教师的姿态参与教学过程;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堂的管理,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要及时提醒或转换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使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每一方面的层次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动接受者,他们的智慧才会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实验中学)

编辑 朱桂英

猜你喜欢

校本新课程有效性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