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咀嚼与“小胖”的对话

2008-06-03齐向春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冷漠手册小事

齐向春

编者按:

身为教师,很多的时间都在和学生打交道,因此,应该把与学生交流的方法和能力当作自己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反复琢磨,反复锤炼。本文如实记录了作者——一位学校德育干部与一个学生的谈话内容,以及作者当时的想法,我们把它呈现在这里,既希望与各位读者分享,更期待能对大家有所启迪。

小胖(化名)是我校五年级的一名男生,身高才1.5米,体重已达到80公斤。他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爱耍小聪明,不爱运动,在班中学习成绩一般,没什么人缘。

冬天的一个周末,小胖搭我的私家车回黄村见妈妈。车内就我们两个人,我开着暖风,他却把玻璃摇得很低。

我:外边的风太大了,小心感冒。

小胖:没事,我想感冒,我就喜欢冬天感冒。

我:噢?为什么?

小胖:你不知道,得了感冒就不用每天跑步了,也不用上体育课了。

我:你不想上体育课吗?

小胖:想,只是烦跑步。

听了小胖的话,我的眼前浮现出学生们在课间跑步的情景。有的学生一圈下来就跟不上队伍了。老师站在操场边大喊:“××快跑,别在你这散了队!”孩子紧跑两步,更加气喘吁吁,速度又慢了下来。老师走过去把他叫出了队伍,厉声训斥:“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胖吗?就是缺少运动,现在正是消耗脂肪的时候,咬紧牙,快追上去!”孩子无奈地向队伍跑去。

老师,当您这样要求孩子、训斥孩子的时候,您想过孩子的感受吗?现在的小学体育课正在由竞技体育向着趣味体育转变,可是,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我参与,我快乐”呢?

接下来,我们的谈话继续。

我:那你的评价手册上体育成绩一定不好。

小胖:嗨!那破评价手册谁在乎呀。不信您问问我们班的同学,有几个人看重上面的平时成绩?

我:为什么呀,那可是你们平时的表现啊!

小胖:老师,您一定没给我们填过评价手册。我的平时成绩一共4次,4个数都横着连在了一起,一看就是老师一次填完的。上学期我的成绩都是学生乱填的,我一个优都没得着,真没面子。

说起来真是惭愧,我给学生填写评价手册时,就是凭印象一次填完的,我相信有很多老师也在这样做。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一件非常正常的小事,没想到孩子这么在意。我们总说从小事做起,这话说得太对了。因为,任何小事都是大事。美国的太空3号卫星快到月球了,却无奈地返回来,为什么?只是因为一节30元钱的小电池坏了。30元钱的一个小电池,就使这个酝酿很久的航天计划泡汤了,耗费的几亿美元也报废了!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所有的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孩子虽小,可他们什么都知道,只是不敢说罢了。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聪明”沾沾自喜时,学生的心里已经留下了长长的阴影。

我:“学生填也是抄老师的,绝对真实有效。”

小胖:“谁信呀。”

聊到这儿,我们还一味地埋怨孩子对什么事都不屑一顾、都无所谓吗?有些事,我们自己是不是真的重视呢?孩子有时候的不屑一顾并不是真的不屑一顾,而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他们知道,即使自己表现得很关注也只能收获失望,还不如装得无所谓显得潇洒些。就像小胖,他难道不想让大家看得起,引起大家的关注吗?可他一直得不到,所以索性装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而且,我们并没有告诉“小胖”们,要怎样做才能在同学中树立威信。单从这一点我就可以下结论,我们对“小胖”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也是失败的。

我:听说今天你们班有几名同学因为去网吧被刘校长抓住了?

小胖:是,其实他们对网吧也没有多大兴趣。

我:你怎么知道?

小胖:他们跟我说过。

我:那怎么还去呢?

小胖:就是因为老师和家长都不让去,他们才偏要对着干。有的家长为这还打他们。

我:你去吗?

小胖:不去,我妈给我买的手机随时都能上网,可是我觉得上网也没什么意思。

能上网的倒不去上网,严加管束不许上网的,却要冒着被老师批评、家长打骂的风险跑到网吧去。这不正验证了大禹治水的成功经验——疏胜于堵吗?可悲的是,仍然有很多的教育者不问青红皂白,非要学生服软才肯罢休。学生不说话了,可您注意学生的眼神了吗?从表面上看我们好像胜利了,但事实上我们失败了,因为下次我们要想让学生“服软”就必须费更大的力气,声音达到更高的分贝。所以,当孩子知道错了还要坚持的时候,我们就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认真想一想,能不能找到一种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让他们明白那样做的危害,然后再加以引导,促使他们改正错误,而且改得口服心也服。

我:你怕你们的班主任吗?

小胖:怕!

我:为什么怕呢?

小胖:她从来不乐。我最怕她用眼睛剜我,她一看我我的心跳都加快。

这样一个不怕打、不怕骂的孩子,却怕老师眼睛的“剜”,这“剜”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威力呢?专家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试验:老师把一个班的孩子分成四组练习口算,一组是表扬组:老师不时地对他们加以鼓励,并告知他们一定能做得最快;二组是批评组:老师经常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三组是无为组:教师对他们的练习听之任之,对成绩无所谓;四组是冷漠组:教师时时表现出对他们的漠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 “冷漠组”的平均分最低。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冷漠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最大的,也是孩子最怕的,但是,对孩子的教育却最无意义。小胖最怕老师的“剜”,就是怕了“剜”中的冷漠。

一路上小胖跟我说了很多话,看得出他心情很好。快到黄村时,小胖说:“老师,跟我回家吧,我让我妈请你吃饭。”我真高兴,不是因为有人请吃饭,而是我得到了一个孩子的心。没想到,他接着又说:“您是大队辅导员,多在我妈面前给我说点好话,给我点面子。”

原来,他是想借吃饭的机会树立自己在家人心中的地位呀。我刚才的高兴劲儿一下子减去了大半。不过我丝毫没有看不起这孩子,我知道他说的都是真心话。孩子都需要肯定,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也希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和赞扬。可我们的很多家长却认识不到这一点,总是对孩子横挑鼻子竖挑眼,要么就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比自己家孩子的短处,结果当然会招来孩子的反感。

与小胖的谈话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

在幼儿园大班,中午吃饭时其他同学都争着去盛汤,结果弄得哪儿都是,只有一个小朋友总是等其他同学盛完后才去盛,而且非常小心。老师想把她树为榜样,就问她:“你能跟同学们说说你为什么不去抢着盛汤吗?”那个小女孩慢条斯理地说:“我妈说了,后盛才能盛到糨的。”老师哑口无言。

一个好的结果不一定是出于好的动机,一个好的动机有时也不一定就能带来好的结果。我想,这句话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表面看起来令人讨厌的孩子并不一定一无是处,我们认为好的孩子也不会是尽善尽美。就像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下面潜在的东西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用大量的精力去了解。我们只有善于挖掘表面现象背后的东西,才能将问题看透彻,也才能对症下药。这就是“冰川理论”的精髓,也是我咀嚼与小胖的对话得出的启示。

有人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名好的老师要能与这一百种语言都对上话。我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老师就要真正蹲下身来与学生平等对话,还要学会换位思考,真正从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第一中心小学)

编辑 付江泓

猜你喜欢

冷漠手册小事
突然之间
东霞
关于快乐这件小事
每一件小事都又烦又重要
长大不是变得冷漠,而是变得温暖
小事不小
难忘那件小事
兔兔自杀手册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