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教育的沃土上成长

2008-06-03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心灵教育教师

甄 珍

我从小最尊崇的职业有两个: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教师,因为医生的使命是救死扶伤,疗治人们的疾患,使人获得生命的延续。教师的使命是通过自己的教育活动,传道、授业、解惑,培育孩子的心灵,教化孩子的行为,使他们在学会做人的同时,学会做事、做学问,为他们未来获得更高的生命质量奠定基础。有幸的是,我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教师。

1984年的春天,满怀着青春的激情,我来到北京第一实验小学这所享誉中外的名校实习。翻开学校百年来厚重的历史画卷,我为她的光荣传统和辉煌的历史所震撼。身处其中,我仿佛在聆听一曲跌宕而激越的乐章,温习一本厚实而丰富的史册。从此,能成为这所学校中的一名优秀教师,不断汲取这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成为我心中最美丽的梦。1985年,我终于以优异的实习成绩被分配到这所学校任教。在名师们的影响下,我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修养,丰富自己的学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实验一小风格、实验一小精神的优秀教师。

在主动学习创造中积淀

我深知,人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无限张力,就一定要有较强的学习力和创造力。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力,我考取了北师大心理系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班,从师于林崇德等著名的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后来的四年间,我又先后参加了北京市骨干班主任研修班和宣武区骨干教师研修班的进修,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研究,使我更多地掌握了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和信息。再加上认真研读集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于一体的各种专著,我加深了对先进的教育思想的理解与认识,教育行为有了科学的依据,提高了教育的效果。

我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把“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当成生活中的乐趣,不但乐于学习与教育教学紧密相关的理论专著,还喜欢广泛地“悦读”,历史、文学的熏陶,中西文化的浸润,丰富了我的心灵感受,促进了我精神的升华、修养的提高、品位的提升、人格的完善。“悦读”拓展了我的知识面,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我也不由自主地把高雅的情趣带给了自己的学生,每教一个班,我们的集体都是书香四溢的。

一个人创造力的不断提升源于他能够运用所学系统思考,在工作中磨炼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独到的评价力和灵活的应用力,这是我追求的学习的最高境界。为了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我潜心研究学生,体恤他们的心灵感受,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方案,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使教育教学独具匠心,润物无声。在课堂上,在活动中,我努力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的创新目标,并为之乐此不疲地付出自己的心血和精力。宋代文学家朱熹曾云:“半亩方堂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名教师,只有不断注入新知识、新文化、新观念的“活水”,才会保持“清如许”的教育教学之生命力。

在课程改革大潮中历练

走进课程改革的时代,我无比欣喜,不曾有一时的懈怠,更不愿有一刻的慵懒,生怕辜负了这个时代、这个机遇、这次挑战,立志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做一名弄潮者。为了更新教育观念,我研读了大量有关新课程和“弄潮儿”的理论书籍,并主持了“十五”、“十一五”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教学论文和课后反思。在践行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课改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在改变我们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难程度不言而喻。但我懂得,作为教师必须克服重重困难,牢固树立“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并将这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努力实践教师角色的转变,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他们在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伴随着课改的深入,我的语文观也更加清晰、明确了: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审美,文学就是人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知识的殿堂,精神的家园。在“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我的教学水平有了更快、更大的提升。

作为班主任,我在教育反思中发现,传统的权力型教育通常是给学生设置“心灵中的围栏”,与学生交流时的语言以否定句和祈使句居多,以约束和控制孩子行为为目的,一味地教育孩子不能怎样做,而给孩子发展和建设性的意见甚少,学生并不明白究竟为什么不能这么做,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做。这种不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育,如同在学生心中圈起围栏,而教师简单甚至粗暴的教育态度,又像在围栏上钉上了钉子。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中,我的班主任观逐渐得以确立:现代的科学型教育,应该致力于把“心灵的围栏”变为“心灵的花园”。要建立“心灵的花园”,就需要用仁爱浇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阳光,去精心养护它,让它永远垂着绿荫,飘着花香,结满硕果,给孩子们真正带来成长的快乐和终身发展的幸福。工作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环境建设、制度建设和班级活动这三个有效的载体,努力实现育人目标。

在课改大潮中,我的教育教学理念日臻成熟,我和我的学生们在历炼中发展着,我们的集体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中队、北京市先进集体的殊荣,我也荣获了全国优秀中队辅导员的称号,先后在全国教学评优和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并在宣武区首届“红烛杯”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和首届班主任专业技能大赛中摘得全能一等奖等桂冠。

在鼓励鞭策与期待中成熟

当我的教育理念被肯定,教育成果被推广,教育尝试被认可的时候,我获得了更多的鼓励,也增添了更多的自信。2007年,我光荣地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参加了全国教师节的颁奖庆典并与领导座谈;在北京市德育工作大会上,我作为381名德育先进工作者的代表,进行了汇报演讲,并和学生、家长代表一起,向全市发出“携手同行,合力育人”的倡议;2006年,宣武区为我举行了“走近德育名师——甄珍”研讨会;我还连续两届当选为宣武区名师讲学团成员和宣武区学科带头人。在领导、专家的指导下,我不断将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梳理、总结、完善、提升,并在一次次的讲习、交流中不断拓宽视野。同时,我也把每一次的肯定当作压力和动力,鞭策自己不断地学习、探索和提高。在领导的培养、鼓励、鞭策与期待中,我逐渐成熟起来,不断实现着人生的自我超越。我的两本教育教学专著先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新学年伊始,为了落实教育公平的发展方针,我又来到了新成立的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前门分校支教。半年的支教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家长、社会和学校对实现教育公平的渴望,也切身体会到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对于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位教师、一个孩子,甚至是一个家庭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这次经历,让我有了新的站位,也让我深切感受到,先进的教学理念会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攀升。创新的思维模式焕发的是师生昂扬向上的激情与活力,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调动的是教师谋求发展的不竭内驱力,发掘的是学生自身蕴藏的巨大潜力,它不仅改变了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还有效促进了师生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全方位地提升了师生的生命质量。

我深知,教育需要倾其一生去不辍地研究,只有反复地体味,才能“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为此,我会不辍地继续自己的教育之旅,书写新的成长日记。

在我的内心,教育永远只有目标,没有终点。

(作者单位:北京第一实验小学)

编辑 付江泓

猜你喜欢

心灵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