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理越有财

2008-05-27朱宇琛

中学生天地(B版) 2008年4期
关键词:债券股票

朱宇琛

你也许知道什么是“牛市”“熊市”,知道近两年的全民炒股,也听说过“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但是看到股票、基金、期货这些字眼,你又能说出多少门道?你亲身体验过它们吗?还是学生的你,对传说中的“理财”感兴趣吗?

近两年来,只要你没有在闭关修炼,就一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证券市场的狂热——电视、报纸、网络中铺天盖地的股市信息,大盘冲上6000点了,“5·30”深幅震荡了,飘红了、惨绿了,涨涨跌跌,哭哭笑笑……“全民炒股”成为年度关键词。股票、债券、期货等一系列的理财工具,它们既能让你的财富增长,也能让你的财富贬值。

这些金融市场的东西,那些看到就令人头晕的数字和图形,和高中生有关系吗?

中学生理财,是赶时髦还是真需要?你又能说出多少门道?

“理财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胡点,上海交大附中高二(2)班

说到理财,胡点显得非常自信,因为他是同龄人中少有的兼具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的孩子。因为妈妈一直在炒股,胡点多少也跟着了解了一些股市信息。初二那年,胡点就独立实践了一次,但也是迄今唯一的一次。那年,他把三千多元压岁钱存进妈妈的账户,自己选了一只当时很热门的股票“深发展”。胡点说,选“深发展”前其实没怎么仔细研究过,因为当时这只股票名气很大,所以他也就玩着买了。四年前股市振荡得厉害,他知道应该短波操作。持有一周后,每股涨了五角钱。胡点一看赚了,就把股票抛了。“总共赚了多少?哎哟,还真不记得啦!”首发命中,现在却连收益都忘记了,看来当时的胡点的确对钱没有多少概念。

同学们聊天时也会提到股票,不过大多限于“这两天跌得厉害,我妈心情都不太好”“大涨啦,你家股票怎么样”之类的。而胡点却一直在留心金融知识,除了从媒体上获取信息,他有时候会翻翻金融类的书籍。据他所知,同年级有个同学独立操盘已经两年了,这位同学说起这些,头头是道。

中学生天地:你认为中学生应该学习理财知识吗?

胡点:理财知识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这是一种能力,目的是教人更好地利用手中的财富。中学生肯定要了解的。

中学生天地:你对课本上介绍的经济类知识满意吗?

胡点:我觉得政治课本里介绍的那些经济学知识还不够充分,也许作为政治课的教学任务,那些也就够了,但是我自己觉得,还应该加些当下的、更时髦的东西。我们一毕业就要跟上时代的。我们老师每次都会补充讲很多,讲得挺好。

中学生天地:你觉得自己有理财潜质吗?

胡点:潜质还行,至少不会乱花钱,也知道该怎么挣。

“理财了,就好像忽然长大了”

徐冰倩,上海格致中学高二

“理财知识,我应该还算了解一些吧。因为家里买了股票和基金,平时常听爸妈谈起,所以对这些基本内容都还了解,但是没有具体操作过。股票,就是老百姓把钱借给上市公司,让他们用这些钱发展,每年的报表体现出他们的发展好坏,股价也就各有涨跌。选择哪一只,就看大家的眼力了。基金,是我们把钱交给一个专业团队,由他们来帮我们炒股票。现在最热门的是黄金市场了吧?还有永恒的话题——房地产。”上海格致中学的高二女生徐冰倩,颇有几分指点江山的气度。

徐冰倩对这些知识很感兴趣,因为这些与以后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一暑假那年,徐冰倩去新东方学外语,老师在课上说起自己大学时期投资买股票获利的故事,给冰倩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学生时代的理财故事,我才知道原来学生也可以为自己规划财富和投资。”只可惜政治课本上介绍的经济学常识已经远不能满足大家的胃口了。“政治课本上的都是基础知识,是多少年都不会改变的性质、作用和定义,而那些有时效性的,具有实际指导性和操作性的知识却很少。比如2007年央行加息6次,这些重要的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的解读我们都不可能在课本上看到,书里只有银行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之类的介绍,其实大家挺不满足的。我们是政治班,在这方面学得还算多,大家知道现在若把钱都存银行是不明智的,因为不管怎样加息,咱们国家现阶段实际上都是负利率,再加上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资产实际上是缩水的。”徐冰倩一直把自己的压岁钱放在爸爸那里,与他“合伙”投资,由爸爸决定买哪些股票和基金。合伙好几年,她只是关心一下涨跌情况,一直没有“撤资”,“反正那些钱放着也是放着,到全部赎回的那天,应该会有不错的收益。”可是投资有风险,徐冰倩难道不怕亏损吗?“不怕,那是爸爸在管理啊!”冰倩笑着说,“而且亏了也没什么关系。”她的计划是进大学后开始独立操作,她有信心比半路出家学理财的爸爸做得更好。因为那时候作为大学生的自己,有更系统、专业的知识作后盾了。

中学生天地:你怎么理解“理财”?

徐冰倩:不会理财的人,就算钱赚得再多也会败家,但是钱少的人,就算每个月只赚一两千,若善于理财,也能聚沙成塔。理财要记住最重要的四个字:胆大心细。我们的目标是规避风险,争取盈利。这和考试是一样的。

中学生天地:你认为中学生应该学习理财知识吗?

徐冰倩:当然应该。我始终认为,高中与社会其实就差了一步。18岁举行成人礼,进了大学就是社会人了,大学不就是社会吗?而且我觉得,如果自己理财了,就好像忽然长大了。我们做的是成年人做的事情了,也可以规划未来,获得经济的自由。爸妈平时跟着电视里的专家学,我在学校里跟着老师学,而我们学习的居然是同样的东西,这种一下子长大的感觉真好。

中学生天地:平时怎么接触这些知识呢?

徐冰倩:听父母说一些,但还是挺零散的,总觉得自己学得不系统。我知道有些学校已经开了理财课,真是挺羡慕那些同学的。在国外理财教育很重要,据说理财课是必修的,希望我们也能多开设这方面的课程。

徐老师的理财课

曾经有一则新闻提到,从2007年开始,理财教育正式作为一门课程进入了杭州某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课堂,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理财,进而在以后的实践中养成精湛的理财能力。但学校的这一做法引来争议,因为有的家长质疑:“让孩子这么早学理财投资,会不会滋生他们的拜金思想,影响学习?”

“谁说会拜金?”上海复兴高级中学的徐三九老师听到这一观点后,笑着摇摇头。当一些家长还存在这样的疑问时,复兴高中的理财知识课已经开设10年了,负责该课程的正是徐三九老师。

什么是理财?在徐老师编写的《中学生理财知识读本》中,他给的定义是“理财就是合理安排财富,实现财富作用的最大化。理财亦是一种事业,其根本动机是个人致富,直接目标是改善个人的物质生活,使未来有更强的经济能力。”在复兴高中的“理财知识”选修课中,徐老师不但讲解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还深入浅出地解释债券、基金、股票、收藏、保险和期货等知识。听课的学生期期爆满。“大家最关心的是股票和期货的信息,关于这两项交易的问题最多,同学们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已经讲到2008年最新的指数期货了。”

徐老师开这门课的初衷,是希望能让学生们有正确的消费观念。看到很多学生虽然有大把零花钱,可是完全不知道如何正确利用手中的财富,花钱大手大脚,毫无节制,对“理财”更是一无所知,徐老师很着急。

“我年轻的时候也在理财问题上犯过错误。”徐老师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初自己作为最早的一批股民入市炒股的故事。当时购买股票必须先花30元钱买一个认购证。30元对大多数只有几百元工资的人来说是需要仔细掂量的数目了,加之大多数人根本不了解“股票”为何物,当年新股因为少人问津而中签率极高。徐老师是预见到投资收益的人之一,从新股中赚了1万多块钱。这绝对算一笔值得记录的大额收入,他非常开心地转身就把这些钱全部拿去买了一台29英寸的进口画中画彩电。“29英寸的彩电,在当时很先进很时髦了对不对?可是你发现没有,那时的我完全没有再积累和再投资的意识,完全不把股市里赚来的钱当钱。而实际上,不管从什么途径取得的财富,在流通中都是无差别的。可惜当时我不懂这个道理,随随便便就花光了。”看到学生们需要引导,再联想起自己年轻时的迷惑,徐老师萌生了开一门理财课的想法,教给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你看多少人希望用赌博、买彩票来致富?金融投资至少是个‘零和游戏,而彩票和赌博根本就是负值游戏了。甚至有的人挪用公款去买彩票,把所有的组合都买下来希望中大奖,他们不知道即使这样中了大奖至少也要亏损一半。会犯这样的错误,就因为他们没有起码的理财知识。我希望学生们将来成人后,起码不会在财务上犯低级错误,不要出现财务困难。因为人在无经济压力的状态下才能够得心应手地作更多贡献。”

理财知识课一开出,就受到热烈欢迎。上海的大多数中学生经常听父母谈论这方面的话题,具有天然的学习优势。徐老师挑选出40名志愿者,每四人一组,组成10个基金团队,每个团队拥有10万元虚拟货币作为启动资金,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虚拟炒股。学生们自行看盘、选股,以当天沪深股市收盘价为准,将买入卖出的信息发给徐老师,由徐老师统一登记并作核算。

“当时比较明显的是男生多女生少,而且大多数孩子都挑选了多只股票,将鸡蛋分散放在多个篮子里,所以亏损盈余都不明显。”但有一个团队表现出非常果断利落的作风,让徐老师印象深刻。

这个基金由一名叫郑昊的男生带领,在大盘整体下挫的环境下,短波操作,全仓进出,绝不恋战,投资策略极其准确。其中一次最成功的操作是在神舟五号上天前,他们满仓购买了航天板块股票。上天一成功,整个航天板连续三天全线飘红,在狠狠赚了一笔后,他们在行情下跌前果断抛售。徐老师曾经问过他是否咨询过专业人士意见,郑昊回答,有时候会和父母讨论一下,但父母也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并非专业人士。在当年的大熊市背景下,这个基金团队居然获得了高达67%的收益率,让作为老股民的徐老师都叹为观止:“我也只能做到不亏本而已。”学期末,老师将10个基金的收益情况张榜公布,郑昊领导的团队毫无悬念地名列榜首,并与第二名拉开了大幅差距。“这可能真与性格有关。郑昊本身就是个很有个性、有点我行我素的孩子。”徐老师还很清楚地记得,那个基金的名字叫“大赢家”。

徐老师说,在虚拟的环境下,孩子们抱着学习和玩的心态,操作上没有什么思想负担。但是,不管是亏是赚,经过这样的学习,他们为以后的实际投资打下了好的基础,在对待钱的心态上也会显得较为健康。“现在已经进入经济社会,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有传承性,还应该有前瞻性。一个人一定要有基本物质上的自由,这和追求理想是不冲突的。但是目前我们的政治教材上体现的观念还是相对落后于这个时代的。”徐老师在他编撰的《理财知识读本》中写道:“理财的最高境界是在钱越花越多的基础上,为社会公益事业多作贡献,成为一个高尚且富有的人。”

专家说:理财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就理财这件事,《中学生天地》的记者还专门拜访了两位专家。他们分别是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黄泽民(以下简称黄)和上海社科院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室副主任韩汉君(以下简称韩)。

中学生天地:您认为中学生有必要学习理财知识吗?

韩:学习理财知识当然好,这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问。多接触不同方面的信息是有好处的,这也能为大学里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黄:理财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我认为,从人生规划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学习理财常识是必要的。我很赞同中学开设一些选修课程,讲授经济学常识,包括股票、基金这些知识。

中学生天地:现在一直在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在孩子们手中已经有一些可供支配的钱的情况下,两位赞成他们进行投资吗?

韩:我不主张中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市场的风险很大,有收入的人也只能拿多余的资金进行投资,没有收入的学生肯定是不合适进行实际操作的,就算用压岁钱也不合适。希望了解操作知识的话,可以模拟看盘,每天关注一下交易情况,也可以模拟下单,但是不要真实交易。

黄:这个说法没有错。理财是终生的,也是很专业的,可以把它作为家庭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家庭经济规模非常小,他可能就不需要非常专业的投资知识,凭借常识就可以对经济作出良好规划。另外,我绝对不赞成学生去实际操作。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很大,而金融市场的波动也是强烈的,孩子们现在还根本承受不了这个心理压力。我要强调一点,不能说我们做这一行,喜欢这个专业,就让大家,特别是孩子们都去花过多精力学习这个,这是不对的。

中学生天地:有一种观点,说让孩子们这么早就去学股票、基金这些知识,会让他们分散精力,整天想着怎么赚钱而变得拜金。两位怎么看这个问题?

韩:会不会让孩子“拜金”,这是教育的问题了。讲知识之外,还应该讲正确的消费观念。孩子是张白纸。

黄:现在孩子课业紧,要学的东西很多,我倒是建议现阶段中学生应该更多地学习好三种语言:中文、英文和数学语言。学习中文,并非仅仅是具备鉴赏文学的能力,而是一定要有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学习英文,是因为在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的社会,很多信息都是以英文出现的;而学习数学,是因为这是一个数字时代,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处理数字信息。今天说的理财也需要这三种语言知识。

中学生天地:两位专家能说说自己十几岁时和钱打交道的小故事吗?

黄:我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才正式上学的,我十几岁的时候正在下乡插队,哪来的钱啊?更别说什么理财观念了。那个时候没有市场,没有资本,没有信息,跟现在孩子的环境天差地别,真是不具有可比性。

韩:我念中学的时候,跟钱几乎不打交道,用的也都是票据。我工作以后才接触到钱,而且那时其实根本没多少钱,每月就几十元,哪有理财规划这一说法。现在环境大不相同了,孩子们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还是很有好处的。

链接: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曾对美国高中生的金融知识进行过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他们普遍缺乏金融常识。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在威尔逊一所中学发表演讲时对中学生说:“虽然目前财务问题可能并不是你们考虑的当务之急,但这一天总会到来。到那时,你们需要为管理你或你家庭的财务状况承担责任;或者你需要考虑如何储蓄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大学教育、一辆新车或自己的房子。”

猜你喜欢

债券股票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本周连续上涨3天以上的股票
近期连续涨、跌3天以上的股票
近期连续下跌4天以上的股票
近期连续上涨4天以上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