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双发”科技实践平台培养优秀创新人才

2008-05-1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8年1期
关键词:工程学院航模学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

长期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针,通过搭建“双发”学生科技实践平台,广泛深入开展各级各类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全面提高了我校学生的学术科技创新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教育模式

我校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创新,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二是重点开展好以“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龙头的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新竞赛,重点建设好各院(系)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三是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与学校科研工作紧密结合,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四是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的开展必须有利于全面素质教育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利于推进创新型校园、创新型国家建设。

学校坚持发扬航空航天特色,发挥工程技术优势,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双发”科技实践平台的创新教育模式:一是广泛深入开展以“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龙头的校内各类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如同双发飞机的前发动机“拉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二是积极建立各院(系)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有机结合,如同飞机的后发动机“推动”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科技作品的水平。

二、“双发”科技实践平台的主要内容

1.“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举办17年来,参赛人数从第一届的40人增加到第十七届的3,000人,参赛作品从第一届的16件增加到第十七届的1,038件,有效引导了全校学生“勤于学习、勇于创造、乐于实践”,吸引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是我校声誉最高、学生参与面最广、参与积极性最高的一项品牌活动。近年来,在学生参与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竞赛秉承“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理念,把“提高质量、创造精品、突出拔尖人才培养”作为工作重点,打造了精品项目,培养了拔尖人才。

竞赛包含机械制作、机电控制、材料工艺、信息技术、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论文以及综合7个大类,采用三级评审机制,分类评审、综合评奖。竞赛制定了一整套运行规范,参加竞赛的学生可以获得学分奖励,一等奖作品的第一作者可以免试推荐研究生,指导教师纳入工作量。

在“冯如杯”竞赛龙头作用的带动和影响下,我校是唯一连续十届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的高校。

2.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学校积极发挥教师科研优势,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有效整合资源,大力建设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推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截至目前,学校已经建设了两个创新基地: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基地和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创新基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等的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正在紧张建设中,近期将对学生开放。

以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基地为依托,学校于2004年正式成立北航航模队,队员面向全校学生招募,主要来自小飞机协会、航空航天模型协会、航空爱好者协会等学生社团。经过3年的发展,学生航模队成为参加全国航模锦标赛、进行航模科技创新、开展航模表演和航空科普的优秀代表队。学生航模队在2004年~2007年全国航空模型锦标赛载重项目的比赛中获得四连冠,连续创造该项目的全国纪录;制造出一批优秀的航模作品,在全国“挑战杯”、学校“冯如杯”等科技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每年组织航模表演10余场,举办各类航空科普活动近30次,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

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创新基地为依托,我校学生进行有才可展、有章可循、有师可问的电子科技创新活动。该学院为创新基地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和较为齐全的配套仪器设备。以该创新基地为基础,学生在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共有183人获奖,其中27人获特等奖。

3.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2005年,我校根据建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覆盖面广泛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简称SRTP)。

SRTP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专项基金。SRTP采用项目管理机制,主要面向二三年级本科生,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成立了校、院(系)的指导工作组,负责SRTP项目的组织实施、制度制定和经费管理等事项;成立了SRTP专家组,负责项目的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并对项目的开展提出合理意见;项目实行导师负责制,每个项目规定不少于一名指导教师,在学生独立研究的前提下,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项目研究、结题答辩、项目成果总结和推广等工作,并对项目研究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首届SRTP经费总额为50万元,共资助109项。在校、院(系)的科学管理下,通过导师的精心指导,SRTP取得了预期的成果:优秀18项、良好51项、中等20项。学生通过科研训练,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和探索,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提早进入了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和了解了相关学科的前沿,明晰了学科的发展方向,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思维,达到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也为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增加了成功的尝试。其中,由SRTP项目支持的中国首枚完全由本科生独立设计完成具有数据采集系统回收功能的现代探空火箭“北航一号”于2006年11月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的“鼻子鼠标人机交互系统”成果显著,受邀参加国际大赛。第二届SRTP于2007年5月启动,经费总额为100万元,共资助校级项目17项,院(系)级项目178项。

三、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的成果

1.提高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了一批拔尖人才

长期以来,我校广大学生在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勤于学习、勇于创造、乐于实践,将创新思路和所学知识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从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走出了一大批以中科院研究员唐世明为代表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在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2.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科技创新作品,积极推动了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

学校通过多年的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打造出了大批学生科技创新精品项目。它们当中,有的经过不断完善和提高,逐步发展成为国家或省部支持的重点型号项目;有的经过市场转化,成为国内外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商品。这些优秀的学生学术科技创新作品,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国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3.通过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将爱国荣校、实事求是、团队协作、艰苦奋斗、诚实守信教育与科技创新活动有机结合,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在多年的实践中,学校充分认识到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意义。今后,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完善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积极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努力奋斗!■

(执笔人:张广)

[责任编辑:蔡桂兰]

猜你喜欢

工程学院航模学术
刘伟作品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Reflections On Children’s English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
3D毕业照
飞走的航模
他是如何脱险的
飞翔的航模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