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射”之殇

2008-05-14

意林 2008年6期
关键词:乐音天子钟声

佚 名

公元前522年,周王朝的国君周景王想造一套名叫“无射”的大型编钟,其中包括原来没造过的体积更大、声音更低的大钟。

为了这件事,周景王先征求大臣单穆公的意见,问他对造“无射”钟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单穆公说:“不行!铸大钱已经耗损民资,又铸大钟,会使耗损加重,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钟是为了让人听的,钟声太低,耳朵听不清,就不算钟声了。这就好像眼睛看东西,能看得比较清楚的,不过在一步左右;再看远一点儿的,也不过在一丈左右。能够听出大钟声音的细微差别的,不过只有个别人能做到。何况先前的国君制钟,大不出二尺二寸半,重不过一百二十斤。还是不做为好。”

周景王不听,又去问盲乐师伶州鸠。伶州鸠说:“我是不如单穆公的。我听说,政治像音乐。音乐要和谐,音乐所用的音要服从和谐的需要,音律的调整就是为了达到乐音和谐的目的。音乐中讲音高的标准,就是讲乐音要有一定的规律。古代的‘神瞽(盲人乐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写定最好听的乐音的范围(从某个音到某个音),提出它的标准,决定某个乐调的标准音有多高,再用这个标准来调钟。钟调试准确了,奏出的音乐才和谐,和谐的音乐才说明国家的政治秩序完善,百官才能有道有法,各有所施。并给周景王讲了一大通音乐的理论,用这些理论去比喻治国的道理。

但是,周景王不听,仍要造“无射”钟。

钟造好后,乐工们都说钟是“和谐”的,而伶州鸠则说“不和谐”。他说:“天子大约要由于心痛而死去吧!声音是音乐的车厢,钟是发音的器物。天子考察风俗因而制作乐曲,用乐器来汇聚它,用声音来表达它。小的乐器发音不纤细,大的乐器发音不粗犷,那样就使一切和谐。一切和谐,美好音乐才能完成。所以和谐的声音进入耳朵而藏在心里,心安就快乐。纤细就不能让四角都听到,粗犷就不能忍受,内心因此不安,不安就会生病。现在钟声粗犷,天子的内心受不住,难道能够长久吗?”

两年后——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

后来史官对此事的总结是:这套钟果然不和谐。

(伊人摘自《天涯社区》 图/廖新生)

猜你喜欢

乐音天子钟声
“立天子以为天下”——周代“立君为民”学说的现代性观照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学生展现心灵乐音的舞台
盛世钟声
从儒家思想“礼”的角度看曹操奉迎天子及其政治影响
新年的钟声
无字碑随想
聆听钟声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乐音时—频综合分析程序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