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布局巧成篇

2008-04-05王学华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8年4期
关键词:封建礼教杜丽娘花园

王学华

一、三个形象

杜丽娘——小姐

春香——丫头

陈最良——塾师

二、三种性格

杜丽娘是大家闺秀,生于名门宦族之家,长于深闺之中,其性格比较复杂,外在的表现与真实的心理并不一致:知书达理而又向往自由,温顺而又不失个性,稳重而又不失机敏,厌烦陈旧的教育模式,表现出对封建礼教的抵制及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春香是杜丽娘的侍女和伴读,天真、直率、顽皮、娇憨、大胆、泼辣,天性自然开朗,思想单纯,很少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敢开先生的玩笑,无视师道尊严,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她是使丽娘走出黑暗、投奔自由的启蒙者和感召者。

陈最良是一个十足迂腐的道学先生,他严守封建教义,言谈充满酸味、霉味。他忠于封建教育,自觉捍卫封建礼教,表里不一,言不由衷,十分庸俗和虚伪。

三、三件事

《闺塾》这出戏,共写了三件事:

一是讲诗。陈最良一本正经地讲解《诗经》,春香一再追问,使他频频出丑,让堂堂的先生有失尊严地学雎鸠鸣叫,春香“为什么好好地求他?”的询问,更是让他狼狈不堪。

二是模字。陈最良因为不识画眉细笔、薛涛笺、鸳鸯砚,从而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春香对模字感到索然无味,领出恭牌,乘机离开学堂。

三是责打春香。春香逃学在大花园游玩引发了先生的不满,先生要打她,以古人苦学的故事教训她,而她则针锋相对地反驳。先生气急了,抡起荆条,被她一把抢下。杜丽娘见状,责备春香,扯住她的头发威胁要打她。杜丽娘的态度看来很严厉,实际上亦真亦假,她怕春香闹得太过分,不好收场,因此出面干预,唬住春香,其实她此时也已无心学习,向往着高墙外的大花园。

四、三种趣味

一是通过误解激趣。春香把“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自作聪明地解释为衙门里放出一只斑鸠,飞到何知洲家去了。这一误解,趣味无穷,令读者迫不及待地要看下去。

二是通过献疑生趣。如春香故意问塾师为什么君子要好好地追求淑女呢?这一询问,使得以封建礼教为信条的塾师陈最良进退两难,手足无措。

三是通过错拿增趣。如春香取文房四宝时因不懂而错拿了画眉的螺子黛、细笔等,语言幽默,动作滑稽,令人捧腹大笑。

五、三个“闹”

一是丫头诨闹。在《闺塾》中,作者从正面酣写春香闹学,共分四个环节:课前闹,讲经时闹,模字时闹,与塾师对打大闹。春香的几次诨闹,动机、分寸各不相同。作者通过不同的“闹”,把陈最良的迂腐气和小丫头的泼辣劲清晰地勾勒出来了。

二是塾师胡闹。如陈最良在讲解《关雎》的时候,一方面是正儿八经、无关痛痒地解说,另一方面竟然在女学生、在晚辈面前,下意识地像孩子那样在学堂上叽叽咕咕叫了起来,憨态可掬,十分滑稽,令人喷饭。再如杜丽娘要绣一对鞋儿给先生上寿,以尽学生之心、晚辈之礼,却不禁引起陈最良关于《孟子》一书和孟子之言的联想,可见其迂腐可笑,胡闹透顶。

三是春光喧闹。闺塾内是死气沉沉,闺塾外是春意盎然阳光明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那花红柳绿的花园时时在向杜丽娘招手,她那沉睡的灵魂,已经被从远古传来的雎鸠之声唤醒,她开始憧憬“姹紫嫣红开遍”的花园,憧憬青春的生命,憧憬甜美的爱情。

六、三组矛盾

一是书房内外景色气氛的矛盾。书房内是单调的气氛,枯燥刻板的教学;书房外是新鲜的空气,是春光明媚的景致。两种不同的环境,始终在交会,在冲突,逼着人们作出有关选择。

二是淘气的春香与迂腐的陈最良性格的矛盾。这出戏中,作家把主要矛盾安排在春香与塾师陈最良身上,春香的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泼辣,与陈最良的十足迂腐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是杜丽娘平静的外表与激动的内心的矛盾。作为大家闺秀,杜丽娘对老师的态度是恭谨的。不过,在听了老师讲解《关雎》以后,她的心情有了微妙的变化。后来春香把眉笔当作写字的笔拿了出来,陈最良不懂得是什么东西,她“作笑介”。这抿嘴一笑,包含了对老师酸腐的窃笑。等到春香在写字时说:“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时,她竟然当着老师的面和丫头打趣:“还早哩!”从作者这些很有分寸的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思想感情发展的轨迹,捉摸到外表平静的杜丽娘内心的颤动。而追问花园景致的言语,更使我们看到她平静的外表下急切向往自由的神情。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路桥中学)

猜你喜欢

封建礼教杜丽娘花园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西厢记》和《牡丹亭》之爱情比较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祥林嫂形象之悲剧性探幽
水烟壶上的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