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恐龙的足迹

2008-04-01邢立达

中学科技 2008年3期
关键词:古陆雷龙白垩纪

邢立达

地球,1.06亿年以前。这是白垩纪的鼎盛时期,全球气候温暖而潮湿。在遥远的南方,日后将成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两块区域还拼合在南极大陆上。虽然这个区域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却没有冻结的荒野,也没有冰原,只有辽阔的森林和湿地。这个地方一年中有半年每天24小时都处在太阳的照射下,另外半年则处在漫长的黑夜和寒冬。

一群雷利诺龙在这片森林中奔跑,它们是一种小型、优美的鸟脚类恐龙。为了适应南极长达六个月的黑暗期,它们发育出视力非凡的巨型眼睛。在林中空旷地带,雷利诺龙部族的成员低着头在暗淡的光线下吃着蕨类、苔藓, 并用它们锋利的爪子剥去树皮或挖坑寻找蕨类的根状茎。为了保证安全,部族中所有成年成员会轮流担任哨兵。作为哨兵的雷利诺龙用后肢直立在附近的树桩上,棒状的尾巴作微小的摆动以保持平稳。它警觉地注视着周围,前后快速转动以查看四周的情况。当一切平安时,哨兵会敲击喙部发出“咔嗒”声,以示安全,保证同伴可以安心进食。

可以说,中生代阳光普照到的大陆,都是恐龙的天下,它们确实无处不在,因为恐龙化石已经在地球各个大洲上被发掘到。那时,地球上所有的大陆板块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块大陆,称为联合古陆。因此,在三叠纪时期,不同种类的恐龙得以在全球各处迁徙。

到了侏罗纪,联合古陆开始一分为二,分别称为欧亚古陆与冈得瓦纳古陆。冈得瓦纳古陆包括了现在的南美洲、非洲、澳洲与南极洲。而欧亚古陆则包含了今天的北美洲、欧洲与亚洲大陆。当大陆分离之后,恐龙只能在各自所处的大陆块中独立演化下去。

而到了白垩纪时期,大陆板块发生更进一步的移动,并逐渐被广大海域所分隔。白垩纪早期,被子植物开始出现,地球上盛开了第一朵花。到白垩纪晚期,各大陆的分布和今天已经很相近了,此时的恐龙族群就只局限于在各自所处的大陆中继续优胜劣汰。

那么,地球上到底生存过多少种恐龙呢?这是一个对古生物学家而言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即便是现在也很难估算出确切的数字。一方面也许有的恐龙还没有被发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恐龙总是在不断地被命名或取消旧名。

大多数时候,恐龙的命名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严谨”。你大概会想到,一个所谓的新种恐龙,它一定非常完整,并大大区别于其他恐龙吧?其实不尽然。很多时候,古生物学家们仅仅根据几颗牙齿或几根骨头就给出了一个新名字。比如,古生物学家们会根据在美洲发现的一颗牙齿而命名一种A龙,回头又会根据在蒙古发现的一段后肢命名一种B龙,而其实这两种恐龙本就是同一种恐龙。这样的“错误”很难避免,必须等到有一天,A、B龙完整的、或近乎完整的骨架被挖掘出来后才能水落石出。一旦确认A、B龙重名,晚命名的B龙名就必须废除,成为无效名,统一使用A龙名。著名的雷龙就是一个无效名,它的有效名是此前命名的迷惑龙。

按照一个比较可靠的估算,到目前为止,被正式命名并有相关研究的恐龙大约有550种。此外,可能还有大约1000种恐龙在等待化石猎人的发现。

打雷的蜥蜴

迷惑龙可能是所有恐龙中最受宠的一种,不过其曾经广为人知的名字是“雷龙”。迷惑龙体型巨大,而且喜欢群居生活,可以想象当许多迷惑龙一起行进时,巨大的脚步声,就好似雷鸣一般,所以古生物学家给这种恐龙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做雷龙(brontosaurus),意思是“打雷的蜥蜴”。但早在雷龙命名之前,已经有古生物学家发现一个非常大的恐龙胫骨,令研究者十分迷惑,于是命名为“迷惑龙”。然而根据后续发现的其他化石证明,迷惑龙与雷龙是同一种生物。依据古生物学的命名优先权,迷惑龙命名在先,故取消雷龙的命名,最终以“迷惑龙”称之。

猜你喜欢

古陆雷龙白垩纪
白垩纪大逃杀
霸王龙称霸白垩纪
七千万年前的一天有多长?听听白垩纪海底贝壳怎么说
吼声像打雷的雷龙
雷龙
雷龙的叫声像打雷
沉入洋底的超级古陆
吼声像打雷的雷龙
白垩纪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