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二)目录(易学史研究专辑)

2008-03-28

周易研究 2008年1期
关键词:易学周易思想

【先秦易学史】

春秋《易》文本,吴前衡

论《左传》与易学,潘雨廷

【西汉易学史】

汉代易学概况(谈易之三),戴君仁

汉易里的几个重要名目(谈易之四),戴君仁

汉易里的几个重要名目——卦变(谈易之五),戴君仁

汉易里的其他名目(谈易之六),戴君仁

韩婴《易》学探微,李学勤

孟氏易传授考,沈瓞民

施、孟、梁丘《易》学考,刘大钧

孟喜易学略论,傅荣贤

西汉孟喜改列卦序中的哲学思想,高怀民

孟喜卦气卦序反映的思想初论,李尚信

孟京易学的来源,梁韦弦

《汉书·魏相传》与西汉易学,连劭名

汉魏费氏易学考,沈瓞民

《焦氏易林》作者考辨——兼与黎子耀先生商榷,陈良运

焦延寿易学渊源考,连镇标

《易林》神仙思想考,连镇标

《易林》几与《三百篇》并为四言诗矩,陈良运

京房易学的象数模式与义理内涵,余敦康

京房《易》与《焦氏易林》,陈良运

论《京氏易传》与后世纳甲筮法的文化内涵,萧汉明

京氏易学中的阴阳对待与流行——兼论京易纳甲、建候、积算的建构原则,张文智

谈京房解《易》的一段佚文,唐子恒

京房象数易学探微,周立升

《周易乾凿度》的哲学思想,钟肇鹏

考古发现与《易纬》,连劭名

易纬《乾凿度》的几点研究——兼论帛书周易与汉易的关系,李学勤

《易纬·乾凿度》残篇文解析——西汉形上思想的成就,高怀民

《易纬·乾凿度》的哲学思考,张健捷

“元气”演化史观——《易纬》的自然史观研究,萧洪恩

《易纬》八卦卦气思想初探,刘彬

《易纬》宇宙观与汉代儒道合流趋向,林忠军

《太玄》创作年代考,束景南

论《太玄》的哲学体系,韩敬

扬雄《太玄》中的宇宙形成论,郑万耕

《太玄》与《周易》之比较研究——兼论扬雄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韩敬

《玄首都序》、《玄测都序》注——《太玄注》摘登,韩敬

《太玄》“罔直蒙酋冥”的易学史意义,郑万耕

杨雄《法言》中的易学思想,李英华

论《太玄》对《周易》的模仿与改造,刘保贞

读玄释中——试论《太玄》所本的宇宙说,问永宁

从《太玄》看扬雄的人性论思想,问永宁

《太玄》的宇宙结构论探析,问永宁

刘向、刘歆父子的易说,郑万耕

【东汉易学史】

《白虎通义》与易学,张涛

周易马氏传辑证·系辞上,沈瓞民

周易马氏传辑证·系传下,沈瓞民

周易马氏传辑证·说卦传,沈瓞民

《周易参同契》的哲学基础,乌恩溥

《周易参同契》作者考,方春阳

《<周易参同契>外丹著作考》商榷,杨效雷

《周易参同契》的月体纳甲学,周立升

论《周易参同契》的外丹术,郭东升

论魏氏月体纳甲说及其对虞氏易学的影响,刘玉建

试论《周易参同契》以“易”为核心的发展变化观,陈进国

《周易参同契》的丹道易学,周立升

荀爽易学通论,周立升

《九家易》考辨,林忠军

荀爽易学乾升坤降说的宇宙关怀与人文关切,王新春

郑氏易礼(谈易之七),戴君仁

郑玄易学思想述评,林忠军

郑玄爻辰说述评,刘玉建

郑氏易义,丁四新

试析郑玄易学天道观,林忠军

试论郑玄易数哲学,林忠军

郑玄易与两汉易学思潮,林忠军

虞翻著作考释,刘大钧

虞翻卦变说探微,林忠军

虞氏易学的两大理论支柱:“卦气说”与“月体纳甲说”,王新春

论虞翻易学批评,刘玉建

论虞翻别卦逸象,刘玉建

融旧铸新的诠释与研究——王新春《周易虞氏学》序言,刘大钧

虞翻易学旁通说的哲理内涵,王新春

虞翻易学与《周易参同契》,萧汉明

也论虞氏易学的卦变说,王新春

虞翻易学解释学原则:震巽特变与权变,刘玉建

宋衷易学考论,周立升

仲长统的思想与易学,张涛

陆绩象数易学述评,林忠军

【魏晋南北朝易学史】

论汉魏《易》学之嬗变,林忠军

王肃易学刍议,乐胜奎

王弼注易用老考,郑慕雍

王弼大衍义略释,汤用彤

王弼郭象注易老庄用理字条录,钱穆

王辅嗣的易注(谈易之八),戴君仁

王弼易学之史迹,牟宗三

王弼玄理之易学,牟宗三

王弼注易老的观念造恉(上),[韩]金忠烈

王弼注易老的观念造恉(下),[韩]金忠烈

王弼易学研究,简博贤

王弼易述评,徐芹庭

王弼易所显现的老庄思想,吴玉莲

论王弼《周易略例》在易学史上的地位,余敦康

“执一统众”与王弼易学革命,王晓毅

王弼“太极”说片论,王晓毅

论王弼的“无咎”说,李世英

王弼的崇本息末观与玄理化的易学倾向,高晨阳

王弼《易》《老》二注成书先后及年代考辨,裴传永

“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王弼对象数的重新定位及其对治《易》路数的新体认,王新春

王弼哲学的方法论探究,杜保瑞

论王弼易学对两汉象数易学的继承,田永胜

驳“王弼以老解易论”,田永胜

管辂《易》学所反映魏晋象数《易》的转变,蔡振丰

蜀才及其易学要义,简博贤

蜀才易学思想述评,林忠军

郭璞易学渊源考,连镇标

郭璞易学思想考,连镇标

韩康伯《周易》解释中的道德思想,许建良

干宝易学研究,林忠军

虚浮世界的清流——《周易干氏注》述评,叶友琛

干宝的《周易》古史观,朱渊清

梁褚仲都及其《周易讲疏》,黄庆萱

萧衍及其周易大义稿,黄庆萱

【隋唐易学史】

魏晋至唐初易学演变与发展的特征,刘玉建

侯果易学研究,刘玉建

崔憬与侯果象数易学述评,林忠军李国梁

跋宋监本周易正义——兼论阮元十三经校勘记,乔衍琯

孔颖达周易正义及其“观我生”论,龚鹏程

《周易正义》中孔颖达的思想,(日)高桥进

孔颖达易学思想研究,宋开素

孔颖达的易学诠释学,刘玉平

孔颖达《周易正义》的几个理论观点,姜广辉

【北宋易学史】

试论宋人恢复古周易的重要意义,舒大刚

试论宋明易学的太极动静观,郑万耕

宋代君臣讲易考,金生杨

范仲淹的《易》论,姚瀛艇李保林

“庆历易学”发微,杨亚利

胡瑗易学管窥,郑万耕

评宋人陆秉对《周易》“大衍之数”的解说,郭鸿林

欧阳修的《易学》,[日]户田丰三郎

简论欧阳修的《易》说及其史学观,林怡

评欧阳修《易童子问》,[台]程石泉

《易数钩隐图》作者等问题辨,郭彧

邵雍先天学新释,谢扶雅

记邵雍皇极经世的天声地音,陆志韦

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李申

论邵雍与《皇极经世》的思想结构,潘雨廷

邵雍先天图卦序来自李挺之卦变说,郭彧

论邵雍的先天之学与后天之学,余敦康

邵雍先天之学的宇宙图式,余敦康

邵雍易学思维的特征,金弼洙

邵雍易数哲学探微,[韩]赵源一

邵雍先天易“天地自然之数”一解——对冯友兰先生《邵雍的“先天学”》的两点补充,韩敬

《伊川击壤集》与先天象数学,王利民

也谈“无极”而“太极”,卢鸣皋

“无极”与“无限”(书信),张铁君卢鸣皋

无极而太极——周濂溪对道的形式陈述,张德麟

周濂溪太极图说问题平议,林政华

周濂溪之太极图说,戴景贤

周敦颐“无极”“太极”辩,段景莲

“无极”辨与属性范畴实体化,张军夫

太极图渊源考辨,李申

周敦颐《太极图》渊源辨,卢国龙

周敦颐《太极图》考,张其成

我与周氏太极图研究,李申

周敦颐《太极图》易学发微——兼与任俊华等先生商榷,林忠军

《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之“五行说”比较研究,曹树明田智忠

《周氏太极图》原图考,郭彧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易》象数及西方有关学说,张祥龙

司马光的《温公易说》,余敦康

张载《易》学研究,徐志锐

略论《周易》对张载哲学的影响,施炎平

横渠易学的天人观,郑万耕

论张载之学是易学——与龚杰先生商榷,王利民

宋儒张载“以易为宗”思想探析,孙剑秋

王安石易学与其新学及洛学,耿亮之

王安石《易象论解》与《序卦传》,杨倩描

论易学“涪陵学派”的形成、特点与深远影响,李良品

程颢易学与其哲学及气象,耿亮之

伊川易传——谈易之十一,戴君仁

伊川易学之基本思想,胡自逢

伊川论卦才,胡自逢

伊川论易卦二体之际会,胡自逢

程子易学源流述略,胡自逢

《周易程氏传》思想研究,金春峰

《二程集》中《易序》作者考辨,庞万里

程颐易学的特点及其中国易学史上的地位,蔡方鹿

伊川易学的形成及发展,余敦康

以忧患之心,思忧患之故——程氏易学的为政之道,刘燕芸

王弼易与伊川易之比较——关于《周易》的体例与原则,杨东

试论程颐对今本《周易》古经分篇的义理阐释,陈京伟

程伊川与马王堆之间——天理、象数与汉宋易学的视角,邢文

苏轼易学与其人格,耿亮之

苏轼《东坡易传》特色小议,舒大刚

【南宋易学史】

朱震易学纳甲观初探,唐琳

李纲《易》说研究——兼涉其《易》与《华严》合辙论,林义正

张浚的易学思想及其影响,蔡方鹿

略论“参证史事”的杨万里易学,傅荣贤

《易序》作者略考,程林

周易本义考,白寿彝

朱陆辩太极图说之经过及评议,戴君仁

朱熹与李滉的易学思想比较研究,张立文

《周易本义》提要,潘雨廷

由朱熹易说检讨其思想之特质、影响与局限,刘述先

朱熹《易》学研究,徐志锐

如何看待易“象”——由虞翻、王弼与朱熹对易“象”的不同看法说起,林丽真

《上下经卦变歌》评述,乌恩溥

朱熹的易学解释学,李兰芝

朱熹河图洛书说的演变,温海明

从“理一分殊”观朱熹易学与环保哲学,曾春海

论程朱易学异同——两贤如何理解《周易》其书,[韩]徐大源

朱熹对宋代易学的发展——兼论朱熹、程颐易学思想之异同,蔡方鹿

朱熹易学简论,郑万耕

朱熹对邵雍先天象数学的继承和发展,李秋丽

朱熹《周易本义》、《易学启蒙》象数之学述评,余敦康

论《本义》注文与卷首《卦变图》之相合,王风

程、朱解《易》比较,吕绍纲

程、朱《周易》观之分析与比较,[韩]金周昌

朱熹《周易本义》音韵资料研究,金周生

论吕东莱《易说》中的哲学思想,潘富恩陈天林

陆九渊易学的心学建构,傅荣贤

易简功夫终久大——《周易》与陆九渊的心学,石明庆马斗成

《易先天图—浑天象》非张行成之图,郭彧

张行成先天数学初探——再论中国数学派,张其成

杨简易学略论,傅荣贤

叶适对《易传》的理解态度,高柏园

论魏了翁的易学思想,金生杨

李杞《用易详解》的易学特点及其在易学史上的地位,蔡方鹿

丁易东象数易学,林忠军

俞琰卦变说辨析,郭彧

正传别传二重化——俞琰《易》说浅析,詹石窗

【元代易学史】

元代之易学,徐芹庭

宋易在元代的发展,梁韦弦

略析吴澄易学中的阴阳卦对思想,章伟文

略析吴澄的易学象数思想,章伟文

吴澄理学视野下的易学天人之学,王新春

保巴及其易著中的哲学思想,陈少彤

【明代易学史】

王阳明易学略论,温海明

《周易》与阳明心学,范立舟

试论王龙溪的易学哲学,杨月清

从孔子易知简能观来知德易卦图,但衡今

来知德的易说及其自然哲学,陈德述

钱一本易象义理窥测——评《周易像象管见》,张克伟

重刊古周易订诂——嵩园读书记之四,黄仲琴

方以智与《周易图象几表》,蒋国保

方以智易学思想散论,蒋国保

方以智象数易学平议,罗炽

【清代易学史】

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之《易》说,杨宏声

评孙奇逢“乾坤生生不息”的太极观,李之鉴

评孙奇逢“变通趋时”的易学思想,李之鉴

黄宗羲《象数论》与清初官方易学的变化,司徒琳

张尔岐易学中的经世思想,汪学群

王船山的易学,梁亦桥

王船山的易学(上),罗光

王船山的易学(续),罗光

阐船山易学之宇宙论,曾春海

《周易内传》中的若干辩证法思想,唐明邦

王夫之辩证法思想的“细胞”——阴阳对立统一,赖永海

船山易学之研究纲领,曾春海

试论王船山的易学体系,萧汉明

王夫之论卦象、卦德与卦序,萧汉明

王夫之《易》学成就的深刻总结——评萧汉明《船山易学研究》,张善文

王夫之易哲学在哲学史上的意义,金珍根

王船山易学渊源试探,汪学群

读船山先生《周易大象解》,梁韦弦

简论王船山晚年的易学哲学——《张子正蒙注》到《周易内传》,林亨锡

王夫之易学中的实有思想与清初务实学风,汪学群

王夫之易学中的人性论,汪学群

《周易》与中国天人之学的模式——以船山易学为中心,陈赟

《易图明辨》与儒道之辨,郑吉雄

李光地与《易》学,詹石窗

读《周易折中》,刘大钧

清江慎修《河洛精蕴·后天为杂卦之根说》读后,涂士彬

惠栋治《易》的特色与贡献,孙剑秋

惠栋易学著述考,漆永祥

张惠言的词学与易学,陈水云

论焦循《易》学的“相错”、“比例”与数理,陈居渊

焦循《雕菰楼易学》述评,赖贵三

实证与实测——从方法论角度看焦循的易学研究,陈居渊

焦循的易学诠释学,李兰芝

论焦循“假卜筮而行教”的易学观,陈居渊

焦循易学方法论的哲学意义,陈居渊

论焦循易学的道德理想与社会理想,陈居渊

江都焦循手批《周易兼义》释文(一),赖贵三

焦循《孟子正义》易学思想析论,赖贵三

论焦循对“卦变”说之批评及其《易》学建构,[马]庾潍诚

魏源易学初探,廖名春

康有为和20世纪中国易学的现代转化,施炎平

【近现代易学史】

民国以来象数与义理派之易学,徐芹庭

20世纪《周易》古史研究,陈桐生

20世纪初《周易》经传分离说的形成,郑吉雄

杭辛斋《周易》象数思想评价——兼述杭氏象数理论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李树菁

尚秉和易学思想初探,刘光本

本易理以诂易辞 由易辞以准易象——试论尚氏易学的特色及其对易学史的贡献,赵杰

《周易古史观》驳议,刘长允

马一浮易论,耿成鹏

熊十力易学思想探微,颜炳罡

熊十力的新易学思想——读《乾坤衍》,郁有学

根柢《大易》出《新论》——《周易》与熊十力《新唯识论》,方用

天人体用贞一不二——新唯识论与周易哲学之比较,黄玉顺

熊十力之《周易》新诠释与儒学复兴,[韩]郑炳硕

易理诠释与哲学创造:以熊十力为例,高瑞泉

成就与不足——浅议郭沫若的《周易》研究,魏晓丽

冯友兰易学思想初探,彭卫国

高亨的《周易古经今注》,范宁

《周易讲座》序,金景芳

象数易学义理新诠——牟宗三先生的易学,邓立光

论牟宗三哲学中的易学研究,王兴国

乾坤大义的现代启示(上)——当代新儒家易学思想综论,黄黎星

乾坤大义的现代启示(下)——当代新儒家易学思想综论,黄黎星

现代新儒家的易学思想论纲,郭齐勇

黄寿祺《周易尚氏学札记》评述,黄高宪

杨向奎先生易学研究述略,张涛

冯契对《周易》辨证逻辑思想的研究,丁祯彦

《周易表解》自序,潘雨廷

一部创造性的学术专著——宋祚胤《周易译注与考辩》评介,游唤民

《周易》研究的新成果、新特点、新趋势——中国《周易》学术讨论会摘要,张武

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综述,颜文

近十年来海峡两岸易学研究的比较,黄沛荣

《易》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黄沛荣

试论现代易学的特点及意义,林忠军

【其他】

《清史稿·艺文志》易类拾遗概谈,王绍曾

《清史稿·艺文志》易类拾遗,王绍曾

《清史稿·艺文志》易类拾遗(续),王绍曾

《清史稿·艺文志》易类拾遗(三),王绍曾

易学文献原论(一),周玉山

易学文献原论(二),周玉山

易学文献原论(三),周玉山

易学文献原论(四),周玉山

《南塘易说》与《周易辑闻》,王煦华

说《易本》,于亦时

《四库提要》易类订疑,杜泽逊

广东之易学,饶宗颐

韩国易学思想之特质及其文化的影响,[韩]柳承国

退溪易学初论,吕绍纲

再论退溪易学,吕绍纲

金一夫与《正易》,[美]李钟勇等著梦海译

《易经》英译版前言,[瑞士]G/G/荣格(楼格译)

猜你喜欢

易学周易思想
立体小星星
《豫》卦释义
甜甜的“蝴蝶茧”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雕菰楼易学五种》
简单易学的口水巾
四种易学语言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