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常想起的身影

2008-03-25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8年3期
关键词:猪食挑水全家福

张 浩

又一次回到爷爷家,首先映入我的眼帘是挂在墙上的那张全家福。照片上有一个穿着淡紫灰上衣的独特身影,她便是已经离开了我们大家5年的奶奶……

说起奶奶,便时常能够想起小时屁颠屁颠地跟在她身后的情景:奶奶背痒了,我会伸出小手帮她挠;她去地里劳作,我便嚷嚷着要跟着;我耍赖了,她便拍拍手上的泥土,从那只老木箱里掏出几颗糖来哄;我烦躁了,她便给我讲吴刚砍桂、牛郎织女的故事。

和奶奶在一起的生活经历,有三件事常常勾起我的回忆:喂猪、挑水和送我上学。

奶奶是个很会持家过日子的人,为了打理家里的生活,她总是算计着。农村人家是要养猪的,那可是劳神费心的事。奶奶不怕麻烦,白天干完农活一有空闲她便到荒地里去挖野菜。有时还会有意外的收获,摘到野果子、草蘑菇什么的,因此,每当看到奶奶笑盈盈地归来时,我准会跑过去迎接这意想不到的果实。挖回的野菜也不能直接给猪食用,还要经过切、洗、淘等工序,然后再到柴房里用大锅去煮。奶奶的每一瓢糠、每一把菜、每一升水都是定量的。甚至连煮猪食的时候,她都会守在旁边,用一把补了很多回的芭蕉扇调整火力,寸步不离。她说:“只有这样煮出来的猪食,猪才能吃得香。”煮好了一天的猪食,奶奶仍然没有歇着。到了喂食的时间,她会一边把羹倒进猪槽里,一面抚摩着猪的背,很轻很轻,就像是在安抚小孩。而后奶奶还会哼上几句乡村土歌,只有这时才看到奶奶脸上流露的喜悦。几十年如一日,奶奶总是全家第一个起床的人,每天黎明时分她已经把猪圈打扫干净,然后搞卫生、做早餐、洗衣服,为一家人的生活而忙碌着。

在乡下,用水是个问题,得肩挑手提,扁担就成了很重要的劳动工具。奶奶挑水的姿势很有讲究,只见她身子微微一蹲,把扁担压在右肩上,右手压在扁担前方,很轻巧地就把两桶水给扛起来了。可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地,她挑水感到吃力了。每当见到她佝偻着身躯前行的情景,我便主动要帮她抬,但总被拒绝。她说,我的小肩膀哪能承受得了这么大的重量,还打趣道:“等你大些再帮奶奶吧!”我撅着小嘴心里很不服气,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了要帮奶奶挑满一缸水。就这样,奶奶沉重的脚印刻在了田间地头,当然,留下的还有奶奶对劳动的喜悦。

到了上学的年龄,村里的小学离家有三四里路,这对年幼的我来说是个难题。家里有一辆一骑起来就咯吱作响的老式自行车,奶奶便用它来推着送我上小学,奶奶还特地为我做了个棉垫子安在后座上,虽然陡峭的小路把我屁股硌得生疼,但山路上却留下了奶孙俩的欢声笑语。每每路上我都会唱上一曲“世上只有奶奶好”来消除奶奶的劳累。

“世上只有奶奶好,没奶的孩子像根草……”唱完后,我会问奶奶:“奶奶还累吗?”奶奶总是笑呵呵的:“不累,有我的乖孙给我唱歌,怎么会累呢?”我咯咯地笑,那笑声一直在山间回荡着……

奶奶重病前,在医院里总是交代家人要照顾好我,养好猪,料理好菜地。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家,这可是她一辈子的心血呀。住院期间,奶奶还特地叫我把家中的钥匙拿给她装进口袋里,说是有这钥匙陪着心里安然很多。但奶奶却没能再用那双枯黄、粗糙的手将带着体温的钥匙打开家里的那扇大门,她的脚也没能踏进这个她操劳了大半辈子的家,就永远地走了。

就这样我没有了奶奶那淳朴的山间民歌陪伴,也没机会用扁担帮奶奶挑满一缸水,也没有了奶奶搭我上学的欢笑,更没有人听我唱自编的“新歌”了。

再一次看到这张唯一的全家福,望着居中站着的慈祥老人,我充满敬畏。照片上的奶奶似乎在冲着我微笑。那笑中有美好的祝福,有快乐的回忆。

评点

本文写得最为鲜活的两个地方,一是喂猪,一是奶奶临终前要钥匙,这两个亮点真正把一个农村老人写活了,所谓点睛之笔!作者以回忆为契机,点明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写作出发点是回忆!通过真实生活细节的再现,把一个勤劳、朴实、慈爱的老人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才是作文,它是生活的真实体验,用朴实的语句,从容落笔,自然为文,从而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其实在写作当中,情感永远都不过时,只要它发自于你的内心,只要你认真地去记录。

(安徽省六安市第六中学)

指导教师: 侯守斌

猜你喜欢

猪食挑水全家福
过年全家福
帮妈妈挑水
挑水
我当猪倌
周而复始
全家福
寒假喂猪
左脑风暴
全家福
喂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