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眸07 备考08

2008-03-14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1期
关键词:思想内容高考作文题型

安 庆

【摘要】高考作文题型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命题的思想内容日臻贴近新课标理念,因此,高考作文复习时,应三种题型并抓,注重联想、辩证等思维能力训练,注重素材的积累,加强构思与表达训练。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型;思想内容;命题规律

2007年全国高考已经硝烟散尽、尘埃落定,本文现盘点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以期对2008年高考有所帮助。

一、题型变化规律

2007年全国高考18道作文试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其中新材料作文5道,命题作文9道,话题作文4道。根据“稳中求变,变中求稳”的高考命题原则,在2008年高考中,仍然会保持三种题型并存的格局。

(一)话题作文逐渐走向衰落。在2005年高考中,话题作文就已有所衰落,但仍占16道题中的9道;2006年高考,话题作文在17道题中只占7道;到了2007年高考,话题作文可谓日落西山,只有广东、山东、重庆、浙江四省采用了话题作文。

(二)新材料作文凸显活力。新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前的材料作文,过去的材料作文,往往要求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写一篇议论文。如果没有解读出中心思想,就会被判为偏离题意。而且作文中必须使用所提供的材料,正是这一特点使其能最大限度地防止猜题、押题,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宿构,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审题的难度,明显地限制了考生的构思空间。对此,在日常教学中,人们总结出“引—议—联—结”的写作套路来应对。实践证明,这种作文题型对中学教学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新材料作文给材料(全国卷II)、给图文(全国卷I)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不是以“话题”为范围而是以“材料”为范围,没有了话题,就不存在有时话题与材料不一致的地方,考生审题时就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材料上。考生作文在材料范围之内就算符合题意。这里的“范围”既可以是材料的内容范围,也可以是材料的含意范围。否则,就是脱题。显然,这是在一个更大、更自由的范围内提出了审题的限制性要求,也是在发展性中强调了限制性。2007年全国高考中,新材料作文有5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的四份全国卷的作文采用的都是新材料作文的设计思路,作为全国卷的考题,无疑对其他自主命题的省市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认为,新材料作文在2008年高考中一定会得到命题人的青睐。

(三)命题作文占居半壁江山。2006年高考命题作文是6道,2007年高考命题作文竟增至9道,占居了半壁江山。其中直示式命题有6道(上海、湖南、福建、天津、安徽、四川),提供背景材料的命题作文有3道(江苏、江西、辽宁)。直示式命题作文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题型,这种题型减少了审题的宽泛性,强化了题旨的针对性、限制性。要求考生对题目的指向、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然后才能作文。这种题型兼有话题作文的功能,但比话题作文审题难,写作起来也易于跑题。例如上海卷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貌似很容易,其实也有限制性。本题限制性首先在于“坎”,“坎”是什么,“坎”的意义何在,必须交代清楚;限制性还表现在“必须”一词上,也就是这篇文章你想写得思想不健康不振奋都不大可能,这就体现了高考作文一个明确的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再看提供背景材料的命题作文,此类题型作文的命题形式由背景材料+题目+要求组成。提供的背景材料或激发情感和启发思路,或加提示,增加限制条件。因此,提供的背景材料既是审题的出发点,也是作文内容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例如辽宁卷高考作文“我能”,这道命题作文提供的背景材料是一则广告语,那么,审题就应该从这儿开始,所写的作文内容也应在此范围之内。“我能”的角度极其宽泛。但材料中“人生如登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包含两点意思:一是“往上走”,二是“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往上走”喻指向好的方面、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向坏的方面、坏的方向发展;“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喻指不论取得成绩是大是小,是多是少,只要努力去争取了,就是成功了,这里所体现的是一种自信、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针对的是当代青年缺乏自信的现象。在写作时还应从自身出发,选择“能”的内容,要将“我”摆进去,写出文章的力度十分重要。命题作文之所以历年来为高考作文命题人所器重,首先是因为它是语文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写作能力考查的基本手段,其次是命题作文有效地遏制了作文的猜题、押题之风。

二、命题的思想内容日臻贴近新课标理念

(一)更加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这个“社会”是大社会,它要让每一位考生都有话可说,引导考生以命题或话题为引发点,放开眼光,让考生在自然与人文中游弋,在科学与发展中探索,在社会与人生中寻觅,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搜寻自己所需要的材料,通过分析评价,撞击出思想情感的火花。例如:上海卷命题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浙江卷命题作文“行走在消逝中”,广东卷的话题作文“传递”,还有四川卷命题作文“从一步到一生”。

(二)更加关注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母语教育等。因为在21世纪的今天,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永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例如:全国卷I的漫画材料“摔了一跤”、重庆卷的“酸甜苦辣说高考”、湖北卷关于对“母语”的传承的话题等。

(三)更加关注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今年多省作文题突出人文素养,考查考生阅读的量度、广度和深度,也考查考生的知识积累、文化积累和思想积累。例如:北京卷根据自己读了两句唐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安徽卷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文章。

(四)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更加关注考生的内心精神世界、思想面貌和理想道德情操,更加关注青年学生的成长,引导考生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例如全国卷II是关于思想价值取向的讨论,其指向性非常明确,感恩、知恩图报才是作文的题旨;又如重庆卷“酸甜苦辣说高考”,江西卷“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等。这些命题都把作文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08高考作文复习启示

(一)作文教学要三种题型并抓。今后一段时间,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三分天下的格局将更加明朗,教学时要合理安排时间,要进行系统化、序列化训练,特别是在今年全国命题大半回到“命题作文”的情况下,命题作文应是08高考作文备考的重点,但除此之外,仍要兼顾其他题型。

(二)注重联想、辩证等思维能力训练。今年各地作文的审题难度小了,那么谁挖掘得深,谁联想得丰富,谁就能脱颖而出。高考作文还十分强调命题的发散性、多元性、辩证性、多角度和立体化。这也就要求学生看问题要全面、辩证,不走极端。

(三)注重素材的积累。许多考生反映题目不难,难的是用什么样的论据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因此加强素材积累十分重要。考生平时应关注自然,汲山水灵性,陶冶情操;关注社会,国内外热点应尽在思考之中;关注生活,撷取细节,感悟生活哲理。老师平时要指导学生多读书,多读杂书;那种沉溺题海,不指导学生读书,使学生孤陋寡闻、胸无点墨的语文教学,是不适应高考改革发展的。须特别提醒的是要积累和运用好课本中的素材。

(四)要加强构思和表达训练。考生在注重审题训练的同时,要注重构思训练,因为构思就是落实题旨、体现审题思想,也是审题结果的具体表现。尤其要练好开头和结尾。语言表达的训练首先要做到用词准确、语意通畅,特别要练好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和议论文中的论据分析。

此外,平时还要注意强化文体意识;文章应忌空尚实,要多多培养真实表达的文风。

猜你喜欢

思想内容高考作文题型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例说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型
浅论李安电影中民族文化的表现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创新是艺术的长青树
聚焦圆锥曲线的新颖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