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石激起千层浪

2008-03-14张绍珍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1期
关键词:作文

张绍珍 朱 珠

【摘要】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文决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应该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生活。

【关键词】作文;思维局限;反思生活

同学们初入高三,我给他们出了一个作文题:

杨万里有一首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请根据这首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同学们写好作文以后,我收上来一看,几乎千篇一律地写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同学们以贝多芬、海伦·凯勒等人物的事例为材料,高唱克服困难的赞歌。鉴于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一堂作文课来启发学生打开思维,寻求更深层次的立意。

这堂课上,我先肯定了同学们这次作文中的优点,接着便把重点放在解决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上。兹录于此:

师:鲁迅先生说过,真的猛士,敢于面对什么?

生: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师:那是在战争年代,在我们的和平年代,我们要做真的猛士就容易多了,我们只需要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

板书:二、问题(第一点是优点)

(生笑,且集中注意力)

师:第一点是立意的问题。

板书:1.立意

师:立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中心思想,也就是我们的这篇文章要讲述一个什么问题,表达一种什么观点或者感情,它是一篇文章的脊梁。但是啊,我发现我们班同学普遍缺少一种东西。缺少什么呀?

(生思考)

(师板书:Ca)

生:钙!

师:对了,缺钙!缺了钙,我们的作文就得了软骨病,就立不起来了。我们得来补一下钙。怎么补呢?就是要打开自己的思维,让自己的思路再拓宽一点,再深入一步。

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

(朗诵全诗)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只要一进入万山的圈子,就进入了山重水复的境地,何时才是尽头?那我们还要去爬山吗?还是找个平坝待着舒服一点?

(生思考)

师:我们还要去爬山吗?

生:要!

师:非常好!为我们的勇气和决心鼓鼓掌!(掌声)

师: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从百忙中抽出了时间去休假。一天,他到海边沙滩上晒太阳,遇到一个正在晒太阳的乞丐。富翁问乞丐:“你为什么不去工作?”乞丐反问:“我为什么要去工作?”“你去工作了就有了一份事业。”“我为什么要有一份事业?”“有了事业,你就可以挣很多钱。”“我为什么要挣钱?”“挣了钱,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到海边来晒太阳。”“那我现在在做什么?”

(生笑)

师:那我们要做富翁还是做乞丐?

生:乞丐!

师:(笑)你们刚才还要去爬山,现在又不去了?

(生笑,若有所思)

生1:其实这不仅仅是爬山的问题,还是人生的问题。

师:人生的什么问题?

生2:关于人生的选择,对人生的不同态度。

师:很好!孔子说:“生无所息。”西方哲人也说过:“人一生下来就背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一直到死都无法卸下来。”这些看法也许和杨万里的“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人生,它充满了风景,充满了快乐,同时也充满了责任和困苦。对于人生,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态度?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选择?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思考,也可以几个同学一起讨论。

(学生们思考、讨论,有些同学讨论得比较激烈)

(六分钟以后)

师:刚才同学们都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讨论,现在有没有同学来谈一谈。

生3:我认为尽管一旦进入“万山圈子里”,就会“一山放出一山拦”,但我们还是要进去。如果我们贪图安逸,待在平原地方,我们是不用去面对一山接着一山的挑战了,但如果不去爬山,怎能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美?怎能体味“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壮?又怎能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掌声)

师:非常好!所有这些美丽的景色和美妙的感受,都要在我们不断的攀登、行走的过程当中才能拥有。放弃了远行,也就放弃了所有这些美好。

生4: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一山放出一山拦”这样看似无穷无尽的挑战就放弃进入“万山圈子”,就像我们不能因为通往远方的道路上充满未知的困难和挑战就放弃我们的行程。我们羡慕流星划过天际时那一道灿烂,就必须要有流星冲入大气层,点燃自己生命的那种勇气和毅力。只有让生命燃烧起来,才能生如夏花般绚烂,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掌声)

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XX同学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钦佩和欣赏。是的,人生中充满了种种可知与不可知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应对它们是对我们勇气和毅力的考验,也是对我们生存智慧的考验。我们的一些先辈,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有着杰出的智慧。

生:苏轼!

师:很好!我们刚学过他的《定风波》,一起来回忆一下。

(全班一起背诵)

师:“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的,有了这样的荣辱不惊的淡定,我们在“回首向来萧瑟处”的时候,才可以“也无风雨也无晴”。

刚才我们说的都是要去爬山,那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就像那个海边晒太阳的乞丐所说,哪怕有再多的努力最后也可能回到原点,这样看来过程好像也可以省略。

生5:我认为可以这样来看,如果“万山圈子”指的是对名利的无穷无尽的追逐,我们不妨有一点乞丐的精神。

师:很好,这位同学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万山圈子”还可以有这样的理解。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私欲是一个无底洞,一旦陷入对名利的追逐,对富贵享乐的贪图,也可能面临“一山放出一山拦”的无休无止的境地。如果我们能跳出名利圈,回归自然本真,可能找到真正的自我,领悟生命的真谛。

生6:我认为陶渊明就是一个典范,他看透了官场的污浊之后,能够放弃仕途回归自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悟已往之不谏,觉今是而昨非”,于是他守护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师:很好,陶渊明不仅守护了自己得精神家园,而且为后世文人创建了一个永恒的桃花源,那些名留青史的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自己精神的纯粹、气节的高贵。

今天我们讨论了这么多,相信同学们对这个作文题有了更广阔的视角和更深入的思维。同学们课下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看看谁有更好的立意。

我们常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的作文也绝不仅仅是考察大家的语言运用能力,更是引导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相信今天的讨论也对大家如何面对高三,如何面对生活有所启发。在高三,我们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月考、模拟考,直至最后的高考,我们会有“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的真切感受,但我们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中逐渐巩固我们基础教育阶段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练就我们面对挑战、面对压力的本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有不断的翻山越岭的勇气和毅力,又要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豁达,还要有“宠辱不惊,闲看门前花开花落”的淡定心态,我们在高三这一年锻炼的这一切,不但是我们应对高考的法宝,也将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下课!

课后,同学们反映这堂作文课让他们打开了思路,在“面对困难”这个主题之下进一步地进行对人生的思考,思考到要以怎样的态度和智慧面对“一山放出一山拦”的人生,不仅从正面想到了怎样面对困难和挑战,还从反面想到了怎样面对诱惑和浮躁。因为跳出了纯粹的“面对困难”的圈子,同时也就找到了更多的道理和事实作为写作材料,从而让自己的积累更有效地得到了发挥。这节课也正是秉承了新课标的新理念,在“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通过一节普通的作文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三个维度,学生学会了多层次多角度立意(知识目标),提高了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的能力(能力目标),在对先哲人生智慧的鉴赏中加深对自己的现实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和认识,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情感目标)。

这堂作文课的关键在于怎样引导学生跳出思维的局限。学生们看到这个材料,很自然地想到这首诗讲的是要勇敢地面对困难。但是,如果材料中仅仅是说前面有一座山拦住了去路,主题也会是面对困难。那么诗人“正入万山圈子里”是不是给了我们更多的启发?是不是也指向了现实人生?这是引导学生思考的第一个关键点。通过第一块“小石头”——提问“我们还要去爬山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就在这块小石头的激发之下有了第一次思维的波浪。另外,学生仅仅把“山”看作困难,从正面角度讨论,也是他们思维的一个局限,怎样引导他们打破这个局限成为这堂课的第二个关键点,为此我准备了第二块“小石头”——一个富翁与乞丐的小故事,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去思考,这块小石头将学生的视线引导到了另一个角度,就更容易激起思维的浪花,走出局限。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发现材料作文不能仅从看见材料的“第一念头”立意,而要将思维拓宽一点、加深一步,“进一步海阔天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才能让作文的立意更有新意、更有价值,这样的作文理念才是这堂作文课作为一块“小石头”所要激起的最美丽的浪花。

猜你喜欢

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