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漓江情韵》教学实录

2008-03-14李朝晖陈秀琴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1期
关键词:桂林山水漓江桂林

李朝晖 陈秀琴

师:伴着一首《我想去桂林》,我们领略了桂林的山山水水,大家对桂林的印象怎样呢?

生:桂林山水很美。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关于桂林山水的诗文呢?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很好,这是写桂林山水最著名的一句。还有吗?

生: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师:不错,这是韩愈笔下的桂林。除了以上这些诗句,大家对桂林还有哪些了解呢?

师:大家早上吃的早点有——

生:桂林米粉。

师:最会唱山歌的刘三姐是哪里人啊?

生:桂林人。

师:桂林不光山美水美,人也很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漓江情韵》。(出示幻灯)桂林山水的代表——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新版人民币20元背面,就是漓江山水的一段。如诗如画的漓江发源于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由桂林 至阳朔的83公里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千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景色十分秀美。沿江田园错落分布,也是观赏人文民风的佳处。游览漓江,有一个绝妙之处,就是不愁天气变化,因为不同天气漓江景色有不同特点:晴天,看青峰倒影;阴天,看漫山云雾;雨天,看漓江烟雨。尤其是阴雨天,但见江上烟波浩渺,群山若隐若现,浮云穿行于奇峰之间,雨幕似轻纱笼罩江山之上,活像一幅幅千姿百态的泼墨水彩画。正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泛秋图”。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前人笔下的桂林,请大家跟着吟诵:唐代韩愈的——

生: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师:宋人王正功的——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师:清代金武祥的——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秋泛图。

师:下面是大家初中学的《桂林山水》中的句子——

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读了这么多前人的诗句,大家总结一下,前人笔下一般怎样写桂林?

生:大多写风景。

师:这些风景有什么特点?

生:很美。

师:美在哪些方面?

生:美在山,美在水,美在自然景色。

师:很好,前人笔下多写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山青水秀,呈现出一种明丽的自然美。再看看作者从维熙笔下的桂林又有哪些美的地方呢?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迅速浏览课文。(出示幻灯:作者游览桂林时,留下了哪些美好回忆?文章中是怎样表现的?)

生:作者游览桂林时,那里的人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师:你说的人是一群人还是一个人呢?

生:一个人,是一位摇船人。

师:这位摇船人怎么会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生:他养了一只跛腿的鹦鹉,并且他自己也是个身残志坚的人。

师:就是说,摇船人身上的美好品德感染了作者,所以他在文章中记叙了巧遇摇船人这件事。文章里有没有像前人一样对景物进行描写呢?

生:有。

师:在哪里?

生:在文章开头。

师:文章开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生:烟雨之中漓江的朦胧美。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出示幻灯)作者既写了漓江的自然之美,也写了漓江的人情之美。前者为次,后者为主,用漓江的自然美为后面的故事提供一个背景,用自然之美渲染了漓江的人情之美,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篇绝美的诗章。

师: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它的自然之美,请我班声音最动听的陈恒同学来为大家朗读文章第一段。(播放背景音乐,读完之后全场掌声响起。)

师:他刚才读的不错,就是太紧张了一些,下面再请我班女生中朗读最好的黄晓同学再为大家朗读一遍,注意速度要缓慢些。(掌声再次响起)

师:的确很不错,把大家都带入了如诗如画的绝美漓江烟雨图中。

师:大家看看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哪些景物,特点是什么,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

生:作者写了雨、雾,将它们比作纱巾,写出了雨雾迷蒙的特点。

师:这里开头的“雨霏霏,雾茫茫”还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对偶和叠声。

师: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使音韵更加和谐,营造一种朦胧优美的意境。

师:很好。再看看作者笔下的漓江又成了什么?

生:羞女。这也是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漓江在雨雾笼罩下的朦胧美。

师:还写到了雨雾之中的哪些景物?

生:江里的渔舟,江里的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作者把它们比喻成朦胧诗里的一个个逗点。

师:找的非常好,其实在这里不仅把渔舟、游船、垂钓者比喻成了逗点,还将整个的烟雨漓江比喻成了——

生:朦胧诗。

师:看来大家不光读的好,品的也很仔细。漓江朦胧的自然美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再来看看那里的人情美。作者在塑造摇船人形象的时候,哪些地方体现了人性美?请大家找出相关的句子。(学生自由阅读5分钟)

生:我找到的是17自然段“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这里表现了摇船人的身残志坚。摇船人自幼残疾,又被亲生父母所抛弃,是一对摇船的夫妇收养了他。养父母离世后,他就开始了摇船生活。

师:这里除了体现摇船人身残志坚外,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意味?大家想想看什么样的人才会身残志坚,不向厄运屈服?

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

师:对了,这位同学分析的很好。再请下一位——

生:我找到的也是17自然段,“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捕鱼的鹰,合适的鱼鹰没有买到,却买回来只有一条腿的鹦鹉。据鸟市上卖鸟的人说,它之所以只能‘金鸡独立式地站在笼子里,是当初捕捉它的时候伤及了它的腿。他忽然想到那鸟儿与他的命运近似,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了”。他买下与他命运近似的鹦鹉,说明他心地善良。

师:这里就只是心地善良而已吗?还有没有别的呢?想一想一般人买鹦鹉是做什么用?

生:一般人买鹦鹉是当宠物,供人享乐,还有的人如算命的是用鸟做挣钱的工具。而摇船人是把鹦鹉当亲人朋友,与它朝夕相伴。体现了摇船人与动物之间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

师:真是不错,在保护自然、与动物和谐共处方面,摇船人为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再请下一位同学——

生:我找到的是23段,“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身残志可没残……”这里用语言描写写出摇船人拒收作者给的50元钱,也是表现了摇船人的身残志坚。

师:这里除了语言描写外,还用到了什么描写?

生:还有动作描写“跳,喊”,写出了摇船人当时急切的心情。

师:他为什么那么着急的要退还作者的钱呢?这里可以看出摇船人还有哪些美好品德啊?

生:不贪财。

师:大家想想看,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话会是兴致勃勃的呢?

生:很高兴、很激动或者很自豪的时候。

师:摇船人兴致勃勃介绍的都是桂林漓江最著名的一些景点,这里还可以看出摇船人对他生活的地方怀有一种什么情感呢?

生:他很热爱家乡。

师:很好。

生:12自然段:“‘我还是头一次碰上你这样的游客。他说,‘没有准确的去处,怎么定出船票的价钱?”说明摇船人很诚实守信。

生:15自然段:“你敢把鹦鹉放在江边,不怕人顺手牵羊地拿走,说明你有大肚弥勒佛的大度和善良。”借作者之口,表现了摇船人的大度善良。

师:的确,摇船人是善良大度的。我们还可以从第16段中摇船人对作者提出的问题“要是有人把鹦鹉偷走,你不是太亏了吗”的回答中看出,我们一起把16段中摇船人回答的地方读一读。(学生读:“他听明白我的来意后,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师:摇船人是怎样回答作者的提问的呢?

生:“笑”,“大声的笑”,“朗朗的笑”。这里看出摇船人根本就没有想过有人会把鹦鹉偷走,这也体现了他淳朴善良的一面。同时他的笑也表明他是个性格开朗、心胸广阔的人,也就是大度。

师:大家分析的都很好,通过语言动作,作者将摇船人为代表的桂林人漓江人身上美的东西都展现了出来,那么作者在塑造摇船人这个形象的时候用到了什么手法呢?文章里提到当作者见到摇船人的时候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呢?看看作者初见摇船人时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

生:声音是低沉苍劲的男低音,这是不适合唱山歌的;外貌长的也不俊俏,他的脸清癯瘦削,像《西游记》中的孙猴子,他的身条和那张脸一样消瘦,还长着一只永远感到“路不平”的跛脚。

生:这里作者用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位其貌不扬的摇船人形象,这当然和漓江美丽的自然风光显得格格不入,十分不协调,因此作者才会兴致顿时跌落下来。但是经过和摇船人短暂的交谈,作者感受到了他身上的善良、大度、身残志坚、热情友好等诸多美好的品性,所以作者这里用到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师:在这里,作者不仅写出了漓江的自然美,漓江的人情美,其实还有一种美,我们看看这篇文章里的人物关系图就可以知道了。(出示幻灯片)作者在具有朦胧美的烟雨漓江上,由鹦鹉为媒结识了一位其貌不扬但具有人性之美的摇船人。这里摇船人身上体现的对生活的热爱、对漓江山水的热爱、对动物的关爱、对游客的友爱交织成一首和谐舒缓的爱之心曲,流淌在了作者心间,与作者看到的美丽景色融为一体,形成了一首绝美的人文诗章。

师:其实这篇文章不光内容美,形式也美。下面有几个探究题,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播放幻灯1.标题之美——情韵体现在何处?文章标题“情韵”二字换成“情”、“情丝”、“情结”、“情怀”……好不好?为什么?2.结构之美——小鹦鹉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收束之美——文章结尾可否加上“呵!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师:文章标题为《漓江情韵》,情韵体现在何处?文章标题“情韵”二字换成“情”、“情丝”、“情结”、“情怀”……好不好?为什么?

生:情体现在文章开头营造的一种朦胧的诗情。

生:文章表现了好几种情感——有摇船人对家乡、对生活、对动物、对游客的好几种爱,交织而成的是一首爱之乐章,所以还是用“情韵”比较好。

生:“情”含有情感的意味。“情丝”带着一种缠绵的意味;“情结”是一种暗藏的情感;“情怀”有宽广的胸怀的意味,都不能体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

师:我认为“韵”字可以从这么几个角度去品:一是韵味,值得读者去久久回味的东西。作者在文章中歌颂的摇船人身上的人性美以及文中所展现的人与自然与动物与他人和谐共处的这种关系本身就是值得读者细细回味的。二是韵律,文章将雨中看到的漓江景物比喻成一篇绝美的诗章,这本身就含有一种韵律在其中,加上又有温暖的人情荡漾其中,更是为此曲增色不少,让它奏得更美妙。三是韵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和谐之美,这和文章中将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巧妙结合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系都囊括其中了。所以这个“情韵”二字用在这里是极其巧妙的。

师:小鹦鹉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小鹦鹉在文章中起线索作用,因为小鹦鹉贯穿了整个故事情节。故事开端是作者观景的时候遇见小鹦鹉,接着作者对小鹦鹉的出口成章产生强烈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作者终于见到了小鹦鹉,并且以小鹦鹉为话题聊了一会天,最后作者离开的时候也跟小鹦鹉作别了的,所以小鹦鹉在文章中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的作用。

生:小鹦鹉在文章中还有衬托摇船人形象的作用,通过收养小鹦鹉、放置小鹦鹉、调教小鹦鹉、谈论小鹦鹉等故事情节表现了摇船人身上善良、淳朴、顽强等美好的品质,达到赞颂摇船人人情美的目的。

师:让我们归纳一下:小鹦鹉在文中起线索和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出示幻灯)

师:文章结尾可否加上“呵!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生:不加比较好。因为这句点明了主旨,让文章失去原有的韵味。

生:不加好,因为文章中表现的是漓江的朦胧美,而并非阴柔美;摇船人有很多美好的品质,给人的也不一定就是充满阳刚的感觉,所以它概括并不准确。还是不加好。

师:大家真是独具慧眼、见解独到。不光看到了文章的表面还看透了文章的里面,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一番全面的了解。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看了那么多作者笔下的美好的东西,也让我们来发现一下我们身边美的东西吧。(出示幻灯)用我们的眼睛发现美;用我们的心灵感受美;用我们的纸笔书写美;用我们的行动创造美。请大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美的认识或看法,大家就以接龙的形式怎么样——

生:我认为美就是困难时候好心人伸出的一只温暖的手。

生:我认为万里无云的天空是一种纯净的美。

生:我认为陌生人一个善意的微笑就是一种美。

……

师:大家谈的都很不错,有着自己对美的独特认识。但我想一个人要想眼中有美,前提必须是他心中有美。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漫旅,遇见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今天让我遇见你们也是一个美丽的意外!谢谢大家,再见!

猜你喜欢

桂林山水漓江桂林
桂林行
漓江真美
桂林山歌
乐!乘动车,看桂林
漓江之美
还我们美丽的漓江
漓江夕色
《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溯源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