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体验中阅读

2008-03-14郑月球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1期
关键词:体验阅读情感

郑月球

【摘要】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要把作品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有效地结合起来。情感观照,让体验伴随教学;个性解读,让体验拓展教学;问题引路,让体验提升教学。这三方面的尝试,有助于引导学生在体验中阅读,在阅读中体验。

【关键词】情感;体验;阅读;教学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这体现了大语文观中的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正如刘国正所言,“生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源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源于生活”也成为新课程的一大特点。选入教材的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字里行间似乎包含着诉之不尽的意蕴和情致”,“作家仿佛把生活中的有关经验、意绪、思维、情趣全部浓缩在作品之中了,这样的作品令人陶醉,令人回味无穷”。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要把这些作品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这些作品走进学生生活,走近学生心灵世界。

一、情感观照,让体验伴随教学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有个性的生活体验,就会有个性的生活感悟。为了更好地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倾注的细腻情感,更好地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生活内蕴,我觉得教师应把作品中丰富的生活内蕴揭示出来,并把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进去。也“只有当学生心境、切身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有意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架设一条感情的桥梁,将遥远的陌生的异国情调变为熟悉的内心共鸣,学生才会走进课本,走进课堂,参与教学”。

在教学中,我注意运用情感观照法,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教学《项脊轩志》一文时,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体验过的亲情与归有光在字里行间流溢出来的亲情比较一下。在交流中,学生讲出了父母的眷眷之心和自己的拳拳之心,能较好地理解归有光只选取生活中的点滴亲情而感动不已的情感。学习《我与地坛》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铁生从逃避现实、独处地坛不理睬母亲到懂得母亲的苦难与伟大的情感转变,我让学生回忆一下在生活中做事最不如意、心情最糟糕时的表现。学生说会离开人群独处或者表现出反常的行为。有了设身处地的情感比照,也就不难理解史铁生每天要来地坛的原因了。地坛是史铁生的重生地,只有史铁生才能对地坛内的小生命有独特感悟,从而完成从不体谅母亲到深深地怀念母亲的情感转变。在文中流溢出来的毫不张扬的母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唤起了他们对自己母亲的眷恋和尊敬,发出对母亲的讴歌与颂扬,从而也使学生得到了母爱的滋润。“史铁生的母亲仿佛就是一切疼爱子女的母亲的缩影。”“愿天下儿女多一份对母亲的理解,让天下母亲奉献得更有价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反思与碰撞,激发出爱的火花,更深切地理解了生活中母亲的苦与泪,在思想上接受感恩洗礼,在心灵上得到情感滋润,在心中播下“真、善、美”的信念。

二、个性解读,让体验拓展教学

“阅读教学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个性化。这是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读者由于自身的性格、生活经历、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体验和生活反思等的千差万别,对同一文本的理解和思考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同时,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性,也为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提供了可能。而学生的理解往往也是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去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的体验和生活道理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感情经验和人生经历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教学《雷雨》时,有一学生在谈到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时,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并非是始乱终弃,至少,在周朴园与鲁侍萍建立恋爱关系时,他是真心喜欢年轻美貌的侍萍的。这点可以从旧衬衣袖子上绣的梅花和“萍”字的生活细节看出。后来之所以要弃侍萍而娶阔小姐,是因为他是封建家庭的继承人,要支撑整个家族的生存,他不可能有选择的余地。可能他反抗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天理,但在封建社会里,一个人的力量如何能扭转乾坤呢?“周朴园是一个人人说恶的大坏蛋,曹禺说他是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坏人的坏蛋,但我认为,他坏,不是完全由他的本性使他变成这样的。他生活在封建社会里,是现实中的一个有钱人,而侍萍只是一个女仆的女儿,他俩的社会地位昭示着他们的爱情基础是不牢固的,是经不起考验的。”“周朴园作为一个成功的资本家有更多的方式来让自己的感情生活得到安慰,又何必要冒败坏自己名声的风险留下‘侍萍空间,并同意侍萍想见萍儿的要求呢。说周朴园对侍萍毫无感情,真的难以让人信服。”“如果周朴园真的对鲁侍萍一点感情也没有的话,那么在见面后,他可以直接赶她走,又何必再给她钱,跟她讲那么多话,因为他在那个年代也算个人物,要让某个人消失也是不难办到的事,可他没有那么做,说明他还是有感情的。”“不可否认,周朴园爱侍萍!但他只爱上了侍萍的美丽温柔贤惠,而将她的灵魂冷落一旁。这也直接导致后来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始乱终弃,因为侍萍变老了,这是残忍的爱!”学生认为虚伪和自私是概括不了周朴园的复杂情感的。面对着学生对传统分析提出异议时,我肯定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情和审美观点进行思考,“各以其情而自得”,使自己对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表达出来的主题的理解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看人生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因人而异,呈现个性化的答案。当然,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要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刻感受、积极丰富的联想和正确的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避免信口开河,言而无据,使阅读理解走向混乱。

三、问题引路,让体验提升教学

如今的课堂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激活学生求知的个人欲望,调动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而学生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实实在在地成长着、变化着,会获得或多或少的经验,或深或浅地体验人生。我们的教学除了传授知识,还要把握好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把生活体验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问题讨论,把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连接起来,从而丰富教材内容,提升阅读教学,使学生的心灵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滋润。

在爱情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我希望学生能正确对待这一人生路上情窦初开时的生理、心理现象,组织讨论了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有学生谈到早恋时说:“我认为教材安排这些爱情题材的文章,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应把真正的爱情与早恋相区别,早恋是青少年时期的一个误区。”“爱情犹如蒙娜丽莎的微笑,那样圣洁,但如果过早地想尝一尝,那么她将是苦涩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认知、生活积淀来讨论问题,达到提升教学的目的。

在《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的教学中,我利用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作者认为,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的分析理由可以归纳为五类:1.大多数学生认为断臂的维纳斯雕像是他们的最佳选择,虽有缺损美,但给人以无穷的神秘感。2.购买商品的心理,往往是买完好无损的,明知是残缺的,一般是不会去买,至少不会用原价去买。3.残缺是无法补全的,先买回完整的,放一段时间看厌了,可以把它破坏成残缺的,一箭双雕。4.断臂的维纳斯雕像有缺损美,有独特的神秘气氛,或者说是有不可思议的抽象的效果,可能这种效果是随着某位权威人士的发言,而使更多的崇拜者附和认同,这样就使断臂的维纳斯雕像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5.有双臂的维纳斯雕像同样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你可以面对着这尊完整的雕像,想象呈现于眼前的姿态之前的或之后的一系列动作情景;把眼前完好的雕像比喻为照片,那么拍照前的摆姿势、酝酿情感以及拍照后的嬉笑或满意的姿容或遗憾的一瞬间等等都可以想象出来。从这五类理由中可以看出,除了第一条理由是选择断臂的维纳斯像,其余四条都是选择有双臂的维纳斯雕像的理由,虽然不排除个别学生缺乏艺术的审美观,但至少说明了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的见解、想法,有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子。他们引进了丰富的生活内容,使课堂讨论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活跃,而是有一定的质量和升华,并使自己在讨论中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有人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同样,没有生活体验做中心的阅读教学是死教学。可见,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注入贴近他们的生活体验、人生体悟的一些事,加强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的结合,才能使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才会飞翔起来。

猜你喜欢

体验阅读情感
情感
台上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