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磁悬浮第三次公示风波

2008-02-18刘向晖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4期
关键词:规划局磁悬浮陈先生

刘向晖

在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科学、公正、透明的决策过程,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也决定着是否能获得民意的支持。

1月17日凌晨,上海市闽行区莘庄镇香树丽舍小区业主陈先生被打了。

打人的人当时止在爬墙拆除6楼阳台外的横幅。陈先生要保卫的也正是这条横幅。

横幅上只有6个字:

“捍卫绿色家园”。

捍卫绿色家园

横幅悬挂在靠近淀浦河的香树丽舍15号楼。

按照沪杭磁浮上海机场联络线(龙阳路站一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选线调整方案(草案),优化后的磁悬浮线路将从这栋楼和淀浦河北岸之间穿过,最近的楼栋距优化后的磁浮线只有22.5米。2007年12月29日,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示了这一方案。

这一调整方案,只是静静地挂在向来点击率不高的上海市规划局网站和上海环境热线上。上海的公共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都集体“忽略”了这一涉及沿线31.8公里,约160万居民利益的公共信息。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介绍,200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815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467万人。

公示日期从2007年12月29日至2008年1月18日。直到2008年1月3日,家住香树丽台的业主陈工才获悉这一消息。“不仅我们小区,附近的盛源、水清苑等小区都没有张贴告示,报纸电视上也没看到。要不是朋友发来短信,说不定我现在都不知道。”陈工是一名电子工程师,和大部分小区业主一样,过着候鸟式的生活,每天早出晚归,为了还清几十万不等的房贷而打拼。

早在2002年12月上海磁浮试运行时,陈女士就开始关注磁悬浮的电磁辐射,不仅仅因为建成的磁浮龙阳路站,和她居住的浦东新区万邦都市花园一路之隔,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准备做妈妈。

按照优化前的方案,龙阳路站至虹桥机场联络线经过小区,将动迁1至14栋。为此,当地政府去年还冻结了这14栋业主的房屋所有权,也就意味着这些房产暂时不能挂牌交易。而按照第三次公示的方案,尽管龙阳路站和部分线路将北移,这14栋避免了被动迁的命运,但优化后的磁浮线路离最近的楼房不到30米。

“如果动迁,只要补偿合理还好,搬走也就搬走了。这么一优化,距离我的房子不到30米,我肚子里将要出生的孩子怎么办?”陈女士最担忧的还是磁悬浮的电磁辐射。她的理由很简单,掌握磁悬浮核心技术的德国,其磁浮试验线路标准,两侧划定的安全距离为500米。“连核心技术都没掌握,难道我国对磁悬浮电磁辐射的控制技术比德国还先进?”

陆续获悉第三次公示消息后,沿线各小区业主便开始到相应区信访办和市规划局上方。

1月8日,闵行区信访办、规划局、环保局会同有关专家与上访居民举行会谈。当有居民指出在1月2日的环评书简本里没有提及任何磁悬浮对动物和人体伤害的实验报告和数据时,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万建军没有正面回答,他说:“我认为你们这种提问方法,会让任何人觉得,你后面有陷阱。”居民的反应是嘘声一片。

在磁悬浮电磁辐射这一关键问题上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而日居民认为自己为磁浮建设的利益受损方,出席会谈的专家却是磁浮建设的利益获得方,这种对抗双方的谈话并不能解决问题。最终,居民选择再次表达自己的呼声:必须在沿线居民区、机关、学校贴出公示;上海公众媒体必须转载公示和环评报告;公示期延长到3月5日;公众要看到环评报告书本;公众要求看生物(人体)长期安全性试验的数据;依法召开听证会,并邀请各地媒体参加。

随后的几天,居民陆续到人民广场,以各种方式呼吁构建和谐社会和增加公示的科学、公正、透明。

“即便是像厦门人保卫自己的家园那样,我们也派人上街表达民意了,但一直没有得到有说服力的正面反馈。”陈先生说。

对香树丽舍业主而言,最现实的焦虑则来自于陈先生的被打,和打人者的神秘背景。

17日零时15分许,刚回家的陈先生看到从4楼垂下两条粗绳,两人在4楼阳台外用连杆镰刀正在割“捍卫绿色家园”横幅,楼下还有六七名陌生人在望风。陌生人说是在执行公务,却不能出示任何证件。当陈先生说已经拨打110时,便遭暴打。2时15分,闵行区中心医院出具的榆验记录表明,陈先生鼻梁骨折,脸、肩、腰、腹多处软组织严重受伤。

而一系列蹊跷的细节却在于,本应反应神速的110民警在接警近半小时才赶到现场;小区保安自始至终没出现;小区门口的监控录像突然失灵;以及19口两名归案的施暴者的保洁员身份。

民意再考公示

事实上,早在2006年6月,上海环科院和浙江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就编订了《沪杭磁浮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但在这次,也是第一次公示中,因遭到沿线居民的反对,沪杭磁浮工程搁置。

2006年8月,上海市规划局对磁悬浮项目进行第二次公示。这次公示中,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独自向国家环保总局递交了环评报告书。

2007年年底的第三次公示方案中,磁浮线龙阳路段北移,避免了原定14栋楼的动迁;闵行莘庄段切掉原有的三角,线路北移到淀浦河北岸。优化的直接经济效果就是,优化线路缩短了3公里——按照已建的磁浮线造价,意味着仅线路缩短一项,上海磁浮公司节省了将近10亿元。

但是,和前两次公示一样,公示的方式和渠道依旧没变;紧挨优化后磁浮线的居民反而增多。

公示的渠道和方式,是这次风波的直接诱因。而厦门PX项目的公示听证过程,使得沿线小区居民第一次在国内找到了可供参照的样本。

上海市规划局于去年12月29日在官方网站上首先公示,公示期包括元旦假期在内,只有短短10天。1月2日,上海市环科院悄无声息地在上海环境热线公布环评报告书简本。

“我是搞IT的,平时经常浏览各网站和BBS,偶尔也去规划局的网站和环境热线看看。可这次在网上看到公示时,已经是1月4日了,”闽行区平阳绿家园的业主李先生说,“为什么不能像厦门市政府那样,通过当地报纸电视让我们及时知道呢?为什么只公示10天,而不能更长呢?”

上海交通大学一位教授,在要求匿名的情况下对记者说,按照国内现有的有关法律法规,比较规范的重大工程公示程序应该是首先在本地大众媒体和涉及到的小区张贴公示,约半个月后采取抽样调查、随机走访以及公开听证会等形式进行现场调查。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环评报告。而且,环评报告出来后,应该再次通过本地大众媒体和小区公告,告知并听取居民意见。

在记者对龙阳路和莘庄5个磁浮线沿线小区近100业主的随机采访中,没有一人称在公示前曾被听取意见。相反,更多的是听到业主对此次环评报告书公正性,和环评单位独立性的质疑。

比如,2006年第一次公示,是先有22.5米安全保护区,后有环评报告。比如第一份环评报告的噪声情况描述称“昼间仍能达标”,而第二份环评报告对同一地区的噪声情况描述为“声级略有1~2dB(A)的超标”。

1月8日在与闽行区有关部门见面会上,有业主代表提山,要让沿线居民信服,必须选择一个让建设单位和沿线居民均能接受的“第三方”环评单位,并有居民代表参加环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公开、公正和合理。近来重大案件都可以异地审判,为什么就不能选择“第三方”环评单位?

居民对自身弱势声音的焦虑,米自没有像厦门那样有影响力的百名全国政协委员提案;来自没有像袁东星那样,“头顶上是教授的头衔,但之下是我们的良心”的专业支援。

面对磁浮沿线居民以厦门方式和平表达出来的“捍卫绿色家园”的民意,上海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在1月11日表示,第三次公示的只是一个草案,不排除将来作进一步调整;如果有大的调整,还会继续向公众公示。如果公众对项目公示期太短不满意,公示期有可能延长。

1月18日,上海市规划局在其网站上公告称,“将分别组织有关专家予以认真研究论证。研究论证后的结果,将在适当的时候再次听取公众的意见”。

猜你喜欢

规划局磁悬浮陈先生
永远的怀念
先嗑为敬:陈先生的糖“蓄谋已久”
遇见“真爱”
磁悬浮实验
磁悬浮装置
磁悬浮滑板,让你感受在空中飞行
磁悬浮初探
浅谈规划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老板不知银行新规 被工人骗万元
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