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长春率部起义后的曾泽生将军

2007-11-22倪良端

文史春秋 2007年11期
关键词:思想

倪良端

国民党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1948年10月17日率三万余众在长春战场起义,翌日赴九台县整训。1949年1月3日,中央军委任命曾泽生为由第六十军改编的解放军第五十军军长。曾泽生即率第五十军参加全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由民主爱国旧军人转变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人民解放军将领的曾泽生,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他历任国防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务委员。

奔赴光明

1948年10月18日,率起义官兵赴九台县途中,解放军围城兵团政委萧华、政治部主任唐天际热情会见曾泽生、陇耀(原第六十军暂编三十一师师长)、白肇学(原第六十军一八二师师长)等。在表示欢迎和慰问后萧华说:“在战略决战的关键时刻,曾将军等毅然带领云南健儿走上光明之路,使具有现代化防御体系的长春兵不血刃,开创了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整军起义、和平解放大城市的先例。对进一步瓦解国民党军、解放沈阳、夺取辽沈战役全面胜利,加速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曾泽生等备受鼓舞,诚心接受整训、服从改编。

东北局和东北军区为记录第六十军起义的历史,指派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人员赶来现场,摄制了新闻纪录片;派来文工团慰问和演出。

解放军围城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在兵团司令部亲切会见曾泽生和部分将领时说:“你们率部起义,我们竭诚欢迎。我们对待起义部队的政治、经济待遇和解放军一样,不搞任何歧视。我们是一家人了,情同手足,并肩革命。”会见后,兵团首长同曾泽生等合影留念。

19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长联名向曾泽生及第六十军官兵发来贺电,庆贺起义。电文中说:“闻贵部在吾兄领导下举行反蒋起义,不胜欣慰。贵部此一光荣义举,对东北蒋匪军实为一沉重打击,对东北人民则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起义部队驻九台县后,按解放军围城兵团安排,开展以发动士兵对旧社会、旧军队“血泪大控诉”为核心内容的整训。整训期间,曾泽生受命任由第六十军改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军长,徐文烈为军政治委员。后来,上级陆续派刘惠之、李平野、苏民、张煜等云南籍中共党员干部到五十军,协助曾泽生工作。

1949年7月,第五十军入关南下。10月下旬在鄂西战役中歼灭湘鄂边区宋希濂残部七十九军,俘军长萧炳寅以下6000多人。11月下旬奉命归二野指挥参加成都战役,率部至简阳时成都已获解放。曾泽生班师四川射洪、遂宁等地整训。

1950年2月,第五十军驻防湖北沙市、荆门。根据中南军区指示,抽11万名官兵在汉水70公里河段筑防洪堤63万立方米。响应中央军委“参加祖国建设,争取经济好转”的号召,第五十军在曾泽生等领导下开展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大生产运动。他们开垦水田17万亩、旱地13万亩、菜地1500亩,发挥了人民解放军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和工作队的光荣传统。

9月,曾泽生领命率第五十军由湖北赴东北海龙、梅河口。10月26日跨过鸭绿江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执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任务。自1950年11月至1954年4月,曾泽生率领第50军与朝鲜人民一道打了许多硬仗、险仗、苦仗、恶仗。特别是1951年1月25日至3月15日50个昼夜的汉江防御阻击战,曾泽生贯彻执行毛泽东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军事思想,团结官兵以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斗志战胜重重困难“毙敌11万余人、俘61人、缴获汽车17辆、击落击伤敌机6架,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敌攻占汉城的狂妄企图”。在高阳战斗中全歼英国皇家坦克营,夜袭水原威震敌胆……在第五十军中涌现出白云山英雄团、帽落山英雄营、修理山和文衡山英雄连等群体。打出了军威和国威,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的第五十军,在朝期间多次受到志愿军总部嘉奖,曾泽生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4年5月,曾泽生率领第五十军凯旋回国。

追赶时代

曾泽生是个封建意识很强的旧军人,起义后能否追赶上时代潮流,思想改造是关键。

对起义部队及曾泽生等“上层人物”的思想改造如何进行?远在河北西柏坡小山村里的毛泽东在曾泽生战场起义几天后致电东北局和东北军区:“根据曾泽生最近数日各种表现较吴化文要好,你们应对他及其所部采取欢迎帮助的态度。云南军队被迫来东北作战,又在长春受了苦楚,可能改造成为较好的部队。改造是必须坚持的方针,但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情况逐渐进行之。首先注意取得曾泽生及其较好干部对我党的信任,以利协同进行部队的教育工作。”东北局和东北军区根据毛泽东指示,从实际出发坚持改造的方针,对曾泽生等及其所部循序渐进地展开思想教育与改造工作。

在发动士兵对旧社会、旧军队“血泪大控诉”之初,大多数士兵针对下级军官对他们的虐待、剥削进行揭发控诉,“上层人物”有事不关己之感,轻松悠闲。随着运动不断深入,曾泽生等人的一些历史问题陆续被揭发。有些是罪恶,令人震惊。从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旧军队走来的“上层人物”,辜负了共产党干部寄予他们“主动反思历史、否定旧我重铸新我”的期望,对自己的罪恶不讲或少讲,对护国讨袁、台儿庄大战、长春起义等却反反复复大讲特讲,讲个没完没了。这样的局面,令首任军政治部主任王振乾感到改造工作很难做。

这时,十分沉闷、心境不佳的曾泽生在日记中写道:“我愿意离开军事工作岗位,以免影响干部、战士和革命前途……只要是干革命工作,为人民服务,无论是工厂、农场或是公务员皆不择之,这是我的愿望和要求。如果此种都有所不容,那是我已走到山穷水尽,人生到此也就完了。”对曾泽生的思想改造力度如何把握,徐文烈和王振乾感到为难:总不能顾及他的面子而放松其思想改造吧。他们根据毛泽东“不应操之过急,应依据情况逐渐进行”的指示精神,结合整训实际情况制定出“耐心地与他们谈心”,取得他们“对我党的信任”,“协同进行部队教育改造”的工作思路。同时为有阅读能力的“上层人物”提供充裕的时间和革命书籍,让他们静下来安心读书学习受教育。

部队控诉运动进入高潮,万分尴尬的曾泽生以风湿关节炎发作为由,向组织提出赴辽宁五龙背温泉疗养的请求。得到批准的曾泽生皆大欢喜:可以不面对士兵的揭发与控诉,是治病而不是逃避思想改造的面子得以顾及,能在清静的环境中闭门读书,认真反省自己的历史。

进入疗养院,曾泽生拟定了《休养期间的读书计划》。几十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经典著作,中共延安整风文献,面向大众的社会主义普及读物,他按计划如饥似渴地逐一细读、思索、琢磨,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留下了他思想改造和转变的轨迹。

曾泽生在1949年5月一天的日记中写道:“我在这里每天洗两次:洗身、洗面、洗心。洗身后对照书本洗心,看洗去多少污浊,还剩多少,再去洗面。每天都不断洗照,决心把罪过洗去,换上一些新思想,确定革命的观点和立场。能否如愿以偿,现在仍无把握,不敢断定,只是努力坚持。以洗和照、照和洗,从主观上来要求自己。”渐渐地,通过读书学习,在革命理论的不断武装中曾泽生茅塞顿开:认识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认识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心胸开阔了,心情舒畅愉悦,对前途充满百倍信心。

5月26日,第五十军奉命出师南下。曾泽生赶回部队在连以上干部会议中讲话,满腹的共产党政策理论、军事策略、领导艺术……慷慨陈词,运用自如,滔滔不绝。全军指挥员为军长曾泽生理论素养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感到由衷钦佩,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猜你喜欢

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递推思想及其应用
学思想 悟思想 用思想
把握转化三要素 有效渗透转化思想
论杨时的“民本”思想
谈“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