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剿共”将军卫立煌的秘密“倒蒋”

2007-10-31

文史春秋 2007年10期
关键词:蒋介石日军

吕 春

传奇将军卫立煌,与3位重要人物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都有非同一般的关系——他是孙中山的卫士,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与毛泽东是朋友,曾是被中共通缉的“战犯”,后来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卫立煌一生如同一个难解的谜团。其中,辽沈战役期间,卫立煌如何暗中策应中共,葬送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最令人费解。而要解开这一谜团,须从卫立煌与共产党的历史渊源说起……

“剿共”将军遭遇“西安事变”

卫立煌,字俊如,1897年生于合肥,祖父两辈为贫农。1911年武昌起义,不满15岁的卫立煌应征新军。大革命受挫后,他转道武汉,加入湘军,成为职业军人。后经民主革命人士介绍,赴上海加盟孙中山讨伐袁世凯队伍,成为孙中山的卫士。

北伐战争中,卫立煌屡立战功,成为最年轻的“小营长”。为扮老成,他蓄起“八字胡”,一直到1949年身陷国民党囹圄乔装出逃时,才索性剃去。

骁勇善战的卫立煌多次与红军作战,“剿共”曾给他“荣誉”,也给他悔恨。1926年,卫立煌任师长,但就因未出生于浙江和未入学于黄埔,难为蒋介石信任,只是蒋嫡系中的“杂牌”,二人由此芥蒂丛生。

1932年,蒋介石调集63万大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时任国民党第十四军军长的卫立煌,被蒋委派充当先锋,而蒋嫡系部队却养精蓄锐。在湖北黄安(现红安),卫立煌部与红军激战,红军不畏牺牲,直捣卫军部,卫身边特务连损失殆尽,只因援军赶到,卫才免于被捉。后来,卫立煌对徐向前说:“如果当时红军再前进200米,我就被俘虏了。”

“围剿”失败,大别山蒋军各部畏缩不前。蒋介石严令部队出击,卫立煌亲率一师兵力,沿山间小路,扑向鄂豫皖边区军政中心——金家寨。红军寡不敌众,卫部未遇抵抗,便“不战而胜”。卫立煌电告占领金家寨,蒋大喜过望,亲临慰劳,除赏以重金外,还让国民党政府颁布命令:金家寨设新县治,名为“立煌县”。这是民国历史上,继孙中山后,以人名命名的第二例,足见卫立煌当时名声之显赫。

尽管战功显赫,也与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并称蒋介石“五虎上将”,但卫立煌并未获实权高官。1932年11月,蒋介石命张治中、卫立煌、蒋鼎文分兵三路进剿福建,刚刚成立百天的“人民革命政府”宣告失败。“围剿”中,卫立煌功居前列,至此,蒋介石才不情愿地让卫就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但仍未跻身封疆大吏之列。

“西安事变”前,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为“陕甘宁边区总指挥”,再次充当“围剿”红军的工具,胁迫东北军张学良、西北军杨虎城部,围歼远师劳顿的红军。然而,“西安事变”枪响,让他们成了阶下囚。当时,卫立煌、蒋鼎文、朱绍良、钱大钧等南京政府的随员、家眷等四五十人,被囚禁西京招待所。

卫立煌知道,自己“反共”闻名,必死无疑。然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共产党不计前嫌,相忍为国。对此,卫立煌感慨万端,从此走上人生新起点。

忻口战役喜结中共高层

1937年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个月后,更名为第十八集团军,隶属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的第二战区序列。阎锡山面对复杂局面,视自己“在3个鸡蛋上跳舞,踩破了哪个都不行”,将作战指挥权交予前敌总指挥卫立煌。这样,卫立煌成了八路军的名义“上司”。

蒋介石虽被迫抗日,但暗中加紧反共,严令各部限制、监视八路军,制造机会使八路军与日军两败俱伤。对此,卫立煌时有不满。1939年秋,日军锋指太原,阎锡山部节节败退,呼求蒋介石增兵。卫立煌急率第十四集团军挥戈娘子关,进军忻口。抗日战争史上,国共浴血奋战的著名的忻口战役全面展开。

平型关战役使日军成为惊弓之鸟,面对卫立煌部队再不敢冒进,靠重炮优势远程打击。中方工事、壕沟、掩体不堪一击。日空军飞机肆意轰炸,中方无高射炮还击,阵地遂被撕开缺口。

10月15日,卫立煌赴忻县,组织5个旅反攻,乘黑夜夺取灵山被突破缺口。两军胶着,日军重兵器无法使用,卫部官兵冲入敌阵,与日军刺刀见红。阵地几度易手,双方伤亡惨烈。中方军长郝梦龄、副师长刘家骐、旅长郑迁珍壮烈牺牲。

10月17日,激战继续。日军一个师团的增援部队达忻口,数十辆坦克车在战机掩护下,猛攻中方阵地。第二战区左翼兵团第十四军军长李默安退至五台山麓,凭借滹沱河,与日军相持。

最令卫立煌感动的是,与日军鏖战之时,八路军在晋西北与日军展开数十次激战。一二○师几度占领雁门关,截断日军交通要道;一一五师连克数城,断取日军另一条后路;一二九师袭击代县,进入忻口敌后。24岁的团长陈锡联率兵化装,乘雨夜偷越岗哨,炸毁日军机场,使其24架飞机葬身火海,八路军一连战士全部牺牲。

得知八路军炸毁日军机场,对日军形成夹击之势,卫立煌部士气大振。该部装备精良的第八十五师,虽战至仅剩一个营,仍未退缩。日军师团长被击伤、旅团长被击毙,日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寺内寿一不得不亲临前线打气。

不过,卫立煌清楚,中日装备悬殊,己方攻坚力量有限。不久,娘子关被日军重兵打开,刘峙、黄绍摺⑻蓝鞑等均领兵作壁上观。10月下旬,日军对忻口形成合击之势,卫立煌只能撤退。

忻口战役,促使卫立煌主动接近共产党,此后,他3次与周恩来聚会。周恩来曾是卫立煌的上级,1926年,周恩来任北伐军政治部主任兼一师党代表,卫为第九团团长。“西安事变”后,卫立煌视周为救命恩人。周恩来对卫立煌说,中国军队虽然遭受众多失败,但只要接受教训、依靠人民、改变战略战术,装备精良的日军是可以战胜的,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就证明。应把主力用于敌侧,采取迂回战法打击敌人,不可消极单纯防御作战。

周恩来一席话令卫立煌心悦诚服,新中国建立前夕,卫逃往香港隐居。周致信说:“你在太原结识的朋友欢迎你回来。”接到此信,卫心领神会,很快成行。

抗战中,卫立煌还三会朱德总司令,并与刘少奇会面。1938年4月,卫受毛泽东邀请,绕道访问延安3天,受到抗日军民高规格欢迎和接待,毛泽东亲设午宴。席间,毛泽东破例饮酒,两人留下8张合影。晚上,延安军民为卫立煌举行盛大晚会,毛泽东亲致欢迎辞,恳请卫对边区工作以指示,使其深受感动。卫立煌将其与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合影视为机要至宝,此后长期带在身边,一直到广州被蒋下令拘押时,才不得已销毁。

延安之行后,卫立煌说,在延安,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和未来。事后,他广招共产党派来的进步学生,效仿八路军组建战地工作团,允许八路军在驻地建办事处,连贴身秘书也选择共产党人。后来,他甚至通过可靠人士,询问参加共产党事宜。

然而,卫立煌这一切,逃不过蒋介石耳目。八路军驻阎锡山一位少将高参联络员叛变,告秘卫立煌有“亲共”嫌疑。蒋派人调查,虽未确切证实,但终存疑虑,对人说:“卫会打仗,不懂政治。”

1941年5月,蒋介石借口中条山作战失利,免除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兼任的河南省政府主席职务,革去上将军衔,让其领饷奉养在成都的老母。此时,周恩来真诚地对卫立煌说:“你是受了我们的累。”对卫来说,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此话。

欧美考察之时密电中共

1943年秋,蒋介石请卫立煌到重庆,恢复其上将军衔,任命其为中国远征军司令官。1944年5月,卫立煌指挥中国远征军大反攻。5月,强渡怒江,锋指腾冲;6月,卫麾下宋希濂部主攻龙陵、芒市,17个师共16万重兵压向日军。日军顽固抵抗,据守松山天险。中国军队沿山路秘密而上,卫立煌亲临前线勘察,其场景被美随军记者拍摄,刊登于《时代周刊》,声名大噪。

此时,社会盛传:中国远征军长官部改组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卫立煌新任总司令。此前,“五虎上将”中的陈诚、顾祝同已分别任国防部长、总参谋长,而论战功和资历,卫都在两人之上,对此,卫似乎信心十足,只等走马上任。然而,命令公布:何应钦为陆军总司令、卫立煌为副司令,这让卫气愤至极,久未移交就职。

抗战胜利后,卫立煌再次被蒋闲置,蒋介石一心内战,但为拉拢卫,也为日后投靠美国铺垫,蒋出资让其留洋考察。行前,卫安排旧部,为来日东山再起绸缪,另借出洋之机,通过海外亲戚与中国共产党联系。

1946年11月,卫立煌一行4人,由上海启程,经日本到美国。4人中,除卫与夫人韩权华和秘书外,南京还强行派来一名军统特务。1947年春,卫立煌离美赴欧。始到英国,夫人韩权华便致信在法国的姨侄婿汪德昭。汪是中国留法进步学生领袖,与中国共产党有秘密联系。到巴黎后,卫让随身军统游逛花花世界,自行方便,后秘约汪德昭。一见面便开门见山,请其尽快与中国共产党联系。

卫、汪相见恨晚。卫分析中国未来形势说:“将来回国,蒋还要用我,但我不会跟他走。”“那就起义么?”“我决心这样干!”卫立煌执笔写下致中国共产党的电报,主要内容是:我意尽快结束内战,决心站在人民一边,与“有关方面”合作,鉴于当前环境险恶,希望绝对保守秘密云云。

不久汪德昭转告卫立煌,电报已通过某国,转到“有关方面”,对方希望卫选择时机,做有利于革命之事。卫、汪约定相互联系的特殊电报密码——以同一本书的页数、行数、位数为密码。如:8341,即83页第4行第1个字。

有意拖延暗助辽沈之战

不出卫所料,1947年10月,蒋介石催卫立煌回国。同年底,卫结束其欧美10国考察之旅,返回上海。当时,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损失惨重,仅剩铁路沿线一带。蒋介石一见面,就让卫立煌赴东北上任。卫试探推辞,蒋让张群、顾祝同劝说,陈诚夫人也前来哀求:“辞修(陈诚字)病得厉害,卫先生去东北有办法,是救我们一家。”蒋对卫说:“我看你不用顾虑,你一定能把这个事办好,万一战局失利,责任也不由你来负。”话说至此,卫表示同意,但提出须增援5个军,蒋一口答应。

赴东北之前,蒋亲为卫饯行。翌日,乘飞机陪卫赴北平。卫到沈阳,即收到汪德昭来自巴黎的密电,此电无人看得懂,卫取出那本约定的书,很快明白电报内容——“前次在巴黎发出的电报,已达到目的地,对方有回信,谓可以利用目前情况相机行事。”

卫立煌就任“剿总”要职,但未起义,一直是历史之谜,只有了解内情的人才知道:蒋介石对卫立煌,只给军事指挥权,不给人事任命权,高官任命须由蒋下达,卫难以全权调动部队,连身边的警卫团都难以指挥,而卫的重要举动,随时有特务向蒋密报。因此,卫到东北,除要求派援军外,只能按兵不动,故意延误战机。

人民解放军截断沈阳、锦州后,蒋严令卫立煌出击救援。卫则托词说:“共军惯用围城打援,何况我们要经过三大河,部队辎重很多,有被分割包围的危险。”此时,卫立煌还让自己的心腹、“剿总”副司令陈铁,伺机做廖耀湘和东北军工作,但廖拥蒋坚定,东北军高官也早被蒋收买。卫立煌能做的,只是寻找借口,拖延蒋破坏沈阳工业的命令,尽其予以保护。

1948年10月2日,蒋介石飞抵沈阳,召集师以上军官训话,大骂东北将领消极避战,蒋还抛开卫,亲自指挥。此时,被困锦州之敌急盼沈阳救兵,而卫立煌始终按兵不动。10月14日,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国民党守敌范汉杰以下10多万人被俘。此后,长春守敌迅速瓦解,国民党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起义。10月18日,蒋再次飞抵沈阳,怒称要革除卫立煌职务。卫立煌抓住最后机会,暗示廖耀湘“稳扎稳打、缓速推进”,促使其丧失战机,终成俘虏。

1948年12月25日,中共公布国民党43名战犯,蒋介石名列榜首,卫立煌被列第13名。其实,中共此举颇费周章,意在对卫进行保护,否则会加重卫“通共”嫌疑。也正因如此,完成“搞垮蒋”夙愿的卫立煌,才躲过杀身之祸,被蒋软禁南京。逃离魔掌后,取道上海,乘英轮抵香港,此番险恶历程,成就其又一传奇。

猜你喜欢

蒋介石日军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捶醒穿日军制服、行纳粹礼的无知
蒋介石对江湖习气的爱与恨
蒋介石搓麻将也是玩政治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
蒋介石阅兵趣闻
对日军编制和军衔称谓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