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落的古茶山

2007-05-30郭宇宽

新民周刊 2007年31期
关键词:台地茶山茶树

郭宇宽

在一些地方,人们一边在搞退耕还林,一边在大肆砍伐天然林;一边地方政府在大力宣扬六大古茶山的传奇,一方面六大茶山的原生态环境几乎毁坏殆尽。

在各类普洱茶宣传手册上,"六大茶山","自然生态"是最重要的关键词,很多照片都展示一些身着民族服装的美丽少女,在茂密的森林中,爬在树上采茶的倩影,这些是茶商最好的推销广告,但也却有人告诉笔者,再过两年真正"六大茶山"就再也看不到了。

记者从思茅、景洪到勐腊一线,驱车数千公里,眼见为实,以六大茶山为代表的云南自然生态被破坏的程度确实令人触目惊心。

满山都是台地茶

"我们的老树茶卖不动了,他们宁可要便宜的台地茶",几个茶厂门口的骑着摩托车运茶来的农民感叹。今年年初他们听到消息说老树茶在外地市场上已经涨到了1000多元1公斤,据说还会再涨,可轮到他们来卖的时候,大多数茶商却不收。

农民们讲的"老树茶",是指自然在林间生长的茶树,从几百年前云南六大茶山的先民就开始了这样的茶树种植方式,他们并不破坏自然植被,只是在森林中洒些茶树种子,任其自然生长。他们指的"台地茶"是指采制于1949年后逐步发展建立的密植条栽茶园,该类茶园突出的是"集中连片、高产",所以开垦方式是先把成片的森林砍光,烧光,因为没有考虑搭建和谐的"林茶草生态系统",管理方式是"喷药施肥、中耕修剪",为了追求高产大量施用化肥,除草剂,杀虫剂。这样的一亩茶园产量动辄可以超过两百公斤,由于它高产的特点,近年来被广泛推广,很多地方都有成片的万亩茶园。

今年普洱茶市场价好,一公斤台地茶可以卖到60元左右,再加上产量高,效益就要比"老树茶"好得多,再加上今年年初茶价上涨的刺激,所以砍掉森林,大面积种植台地茶的情况非常普遍。对此,以邹家驹为代表的一批茶界人士非常忧虑,他们认为这些靠扦插种植茶园的单一性状,不耐病虫害,再加上自然植被被破坏,只能依靠化肥和农药生长,长此以往,普洱茶资源将遭到破坏,台地茶外观整齐,而内在品质会降低,消费者常常会为自己的眼睛所欺骗。

不过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大力发展高产台地茶园是必需的工作,比如普洱市茶树良种场的杨柳霞厂长,就认为开垦良种茶园,是茶农增收的唯一出路。而且她反对片面强调"老树茶"的好处,她认为那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只要注意把握时机和方法,施用化肥并不会影响茶叶的品质,施用高品质农药也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农残问题。在她的示范基地中,工人就当着记者的面毫不避讳地给茶树施尿素。

据了解,目前很难分析出老树茶和台地茶区别究竟孰优孰劣。2004年曾经进行一项试验,试验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糯山、勐腊县易武乡和思茅市澜沧县景迈三地的古老茶园和台地茶园的蒸青、晒青为样品,由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茶学系进行内含成分分析;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矿物质元素分析;由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茶学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进行感官审评。最后得出几个结论:老树茶口感要优于台地茶,主要表现在滋味协调、味厚回甘好;而就不同产地来讲,各地的老树茶品质风格又有异,诸如南糯茶山的"茶味较重"、易武的"鲜活度高"、景迈的"醇厚度好"等,这均与检测的品质化学成分有关联。从理化成分与矿物质含量来看,老树茶与台地茶各有千秋。老树茶的茶多酚含量明显地高,灰分较低,儿茶素、总糖、寡糖和铁、铜、锰微量元素含量总体上较台地茶的高;而台地茶在水浸出物、氨基酸、多糖和大量元素硫、磷、钾、钙的含量上明显地较老树茶高,镁、锌含量总体上也是如此。

老树茶和走地鸡

不过在老茶客品鉴中,老树茶和台地茶的品质,可谓是霄壤之别。更明显的特点用农民的话来说就是老树茶"耐泡",老树茶泡上七八遍茶味依然很浓,台地茶泡三遍以上就和清水一样,在版纳的山村茶农宁可泡老茶树上摘下来的"老叶子",也不爱喝台地茶。他们有个比方,台地茶是靠化肥农药种出来的,就好像饲料鸡一样,用了激素味道就变了,靠现在的化验手段,恐怕也很难说清饲料鸡和走地鸡成分有什么不同。

在易武,记者见到了勐腊一线真正的生态茶园,远看你会觉得那明明是一片自然森林,走近经过指点才发现,在樟树,桂花树,榕树,板根树之间有自然生长的茶树。漫步在林间,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忍不住要深呼吸。由于生态系统没有被破坏,有小鸟、蜘蛛、蚂蚁等害虫天敌,这里的茶树不会发生病虫害,自然也不用喷洒农药,林间水土条件良好,阔叶林给土地提供了丰富的腐殖质,踩在上面像松软的地毯,也就根本不用施肥,称这样的茶树上所产的茶叶为纯天然产品是毫不过分的。不过这种老树茶产量非常有限,往往只有茶树枝间上发芽,不像台地茶园成片的嫩芽郁郁葱葱。这样造成采摘成本也比较高。采茶的季节,当地茶农往往男人在家里带孩子做饭,女人们都上山摘茶了,从早忙到天黑,能干的妇女不过能采上一篓茶而已,晒干了不过一两斤。一家人假如有50亩这样的自然林,一年产量不会超过100公斤,按照今年的价格春茶也不过400元左右1公斤,夏茶只有200元1公斤,效益比起种高产的台地茶就差了很多。

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茶商利用消费者普遍鉴别力不强的现实,更愿意收购尽可能廉价的茶叶,反正压成饼,消费者也识别不了。于是出现了有趣的景象,一方面到处都在砍掉自然林,种植台地茶,一方面"古树乔木茶"却成了茶商和政府打广告的重要卖点。在象明,记者从当地茶商口中得知,该地区全年加上台地茶在内的茶产量也不过百余吨,而从外地运来的茶叶,从这里加工后打着"古树茶","天然乔木茶"一类的牌子卖往全国的却在上千吨。

也有一些比较讲诚信的茶厂非常强调茶叶的进货渠道。一位非常资深的茶界泰斗级人物私下告诉记者,他们的茶厂通常不敢收农场的台地茶:"那些地方打了太多农药,特别是早些年喷的都是666,DDT这样的农药,几十年土壤里都还有残留,农民的茶相对要好一些,因为过去茶农穷,用不起农药,相对安全一些。"不过大家也公认,云南总体来说,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茶叶农残超标情况要比其他地区还要好一些。

有心开发,无心保护

这种原生态的茶叶种植方式,不仅带来良好的品质,更有巨大的生态效益,而在全球温室效应被越来越关注的今天,这种于自然和谐的生产方式愈加显得可贵。

今年,西双版纳天气特别热,5月初景洪气温就达到30多度,而且雨水比往年少了很多,是不正常的干热。在西双版纳各地气温变化都是老百姓议论的主要话题,而议论的焦点主要指向自然植被的破坏,但有趣的是景洪市区到处都可以看到宣传西双版纳自然环境良好欢迎各地游客的广告。"你相信不相信,把车一开出去,除了路边和旅游景点有些自然林,往里面走,只要站在高处,几十万亩都是光秃秃的看不到边际。"

几乎在每一个村,都有破坏森林的故事,比如象明乡曼庄村的一些村民听说记者来了,都围过来叙述发生在他们村的故事,他们村有一片3000亩的自然森林,两年前被上面突然卖给给外地老板种橡胶,村民痛心地告诉我,那片树林里原来有猴子、野猪,也有自然生长的茶树,现在都是光秃秃的,连合抱粗长了千年的桂花树都给砍了。种了橡胶林,茶树就没法种了,因为橡胶林为了防病虫害每年都要喷洒硫黄粉,茶叶很容易沾上硫黄味。村民曾联名按手印上告,希望阻止砍树,但森林警察来了转了一圈,也没有办法,因为据说上面领导已经点头了。

在一些地方,人们一边在搞退耕还林,一边在大肆砍伐天然林;一边地方政府在大力宣扬六大古茶山的传奇,一方面六大茶山的原生态环境几乎毁坏殆尽。一位地方林业工作干部在和笔者交流中也感慨,"没有办法呀,保护自然生态是软指标,引进投资,搞开发是硬指标啊。"这样下去,大概几年以后要喝到老树茶也就难了。

猜你喜欢

台地茶山茶树
快乐茶山行
蓝色的热带浅海
茶山谣
万亩茶山 十里飘香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碳酸盐岩台地的地震解释
某大坝左岸下游台地渗水来源初步分析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探寻东巴源
茶树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