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次登月,一支圆珠笔救了太空人等

2007-05-14丁永明等

知识窗 2007年2期
关键词:奥尔德太空船卓玛

丁永明等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载着3名美国太空人第一次成功登月。但鲜为人知的是,这次登月行动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险象环生,甚至差一点毁于灾难。

太空船进入环月轨道,太空人尼尔•阿姆斯特朗、巴斯•奥尔德林和麦克•科林斯开始为这次旅行中最危险的部分做准备。就在太空船着陆月球的关键时刻,太空船上的电脑突然死机,不断显示错误代码。奥尔德林回忆说:“无论我们怎么调整,电脑都只是不断发出警告。”原来,着陆雷达提供的资讯超过了太空船电脑的承载量,过多资讯进入了电脑里。这一意外让登月舱里的太空人吃惊不已。更让人担忧的是,控制中心的人也不知道这警报意味着什么。庆幸的是,他们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份保存了30多年的机密文件显示,当时尼克松总统对太空人可能被困月球的情况非常担心,并曾准备了一份备用演讲稿。其中称:“命运注定这些和平探索月球的人,永远安息在月球上。”但不为人知的是,他的这一“备用悼文”差点成为现实。

完成了两小时的月球行走后,太空人在月球的尘埃里发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物品——一个电路网刀断头。原来,在狭小的登月舱里,臃肿的宇航服刮断了启动引擎的极为关键的一个电路开关。没有开关,他们将真的“永远留在月球上”!

控制中心无能为力,太空人只能用太空船上仅有的工具解决。幸运的是,奥尔德林在登月舱内找到了一支圆珠笔,他成功地用它接好电路,随即启动登月舱离开了月球。奥尔德林称,他至今仍珍藏着挽救了他们生命的这支圆珠笔。

奎宁的故事

李定国

奎宁是最早用于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它是疟原虫的顶级“克星”,在“抗疟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

在疟原虫发现之前,不论我国还是西方,都以为疟疾是“污浊空气”所引起的。古代我国称它为“瘴气”,外文为“malaria”,这一词汇乃意大利文,由mal(不良的)+aria(空气)所组成,可见,东西方对疟疾病因的误解是“不谋而合”的。直至1880年,法国的拉弗兰在疟疾患者的红细胞中发现了病原体——疟原虫,才打破了“瘴气”之说,解开了千年之谜。然而,在发现疟原虫之前,世界上有些地区已经有了抗疟药物。在西方,最早的抗疟药要算是印第安人发现的一种树皮。传说有一位印第安人患了疟疾,寒热交作,口干舌燥而在一个小池塘边喝了许多水,水味苦涩。但不久就退烧而痊愈了。他发现许多树浸泡在池塘里,使得水味苦涩。从此,印第安人得知苦水是树皮而来,遂采用树皮来治疗寒热病。于是,在南美印第安人中,就作为“祖传秘方”在族人中秘密传用。当时他们立下族规:此药治病,不得外传,凡违规者,全族共诛之。

1638年,时任秘鲁总督的西班牙人辛可(Cinchon)伯爵的夫人安娜•辛可(Ana Cinchon)患了严重的间日疟,她的印第安侍女卓玛照料她。出于好心,她在给夫人服用的汤药中加投了树皮粉末。岂料,被辛可伯爵发现,误认为卓玛在汤药中下毒,遂对她严加拷问。但卓玛不能说出真情,因为说出原委就会因泄密罪而被族人杀死。于是,辛可伯爵手下的西班牙人因卓玛“对伯爵夫人下毒”而准备将她烧死。安娜发现卓玛不见了,追问其他印第安仆人,从而得知真情。她立即赶赴刑场,搭救了卓玛。从此,西班牙人得知树皮的秘密,并将其带回欧洲,而且将这种树皮称为“秘鲁树皮”和“耶稣树皮”。随后,瑞典科学家林奈塔斯研究了这种树,并把这种树皮以总督夫人的名字命名为辛可那(Cinchona),从而成为欧洲著名的解热药。辛可那的汉译为“金鸡纳”其霜剂称为“金鸡纳霜”。金鸡纳又称为奎宁。“奎宁”之名来自印第安土著语kinin,意为“树皮”。而英语、西班牙语则据kinin之音衍译为Quinine。我国是以粤语之音将Quinine译为“奎宁”的。

奎宁(树皮)虽然治好了许多疟疾病人,但一直不知其所含的有效成分是什么。1826年,法国药师佩雷蒂尔和卡文顿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出奎宁和辛可宁生物碱。自此之后的100多年后,即1944年,化学合成的奎宁才告问世。然而,化学合成奎宁的工艺甚为复杂,提供临床应用则成本太高,所以,奎宁和其他生物碱仍然完全来自天然药源。虽然目前有众多新的抗疟药物被发现和应用,它们各有千秋,因此奎宁已经“退居二线”。但是这个“抗疟英雄”——奎宁,在“新秀”如林的药坛中,依然占有一定的地位。

猜你喜欢

奥尔德太空船卓玛
卓玛,卓玛
星星城市
一只叫卓玛的藏羚羊
登月第二人再创纪录成抵达南极年龄最大者
从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人
奥尔德林的妙答
梦中的卓玛
太空游的新亮点
你为什么不叫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