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原子弹——核爆炸中“炸”出的新武器

2007-05-14

知识窗 2007年7期
关键词:檀香山伊朗人原子弹

德 揆

强硬的核立场,使伊朗人与国际社会、美国政府矛盾持续紧张。有关美国可能对伊朗动武,甚至发动核打击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

其中的政治原因我们姑且不谈。单从技术层面分析,如果发动核打击,无疑对美国更有利。原因很明白,即使伊朗人继续扩大核规模,至少也还要一年,才能生产出制造一枚原子弹所需的铀-235,在3~4年内造出原子弹。而美国的常规军事力量、核打击能力均无人匹敌。对美国人来说,发动核打击可一举两得:损失降至最低,很快结束战争。个中原因,我们在冷战历史中不难找到。1962年7月中的一天,美军在太平洋上的约翰逊岛上空,引爆了代号为“海盘车”、当量为140万吨的核炸弹。令科学家困惑的是1分钟后,与试验场相距1000多千米的檀香山,几百处报警器同时莫名其妙的拉响;与檀香山邻近的瓦胡岛则乱作一团,闸刀跳闸,电力变压器烧毁,大街小巷中的路灯全部熄灭;檀香山与威克岛之间的短波通讯,如同泥牛入海、杳无音信;设在夏威夷群岛美军指挥部内的电子监视系统失控,警戒雷达故障频仍,荧光屏上尽是回波亮点、计算机程序出现严重误差。事后得知,经过原子靶场上空的“子午仪4A”、“羚羊”等卫星也停止了工作……科技人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应该如何面对?

少数细心的科学家注意到1961年10月,前苏联在大气层引爆一颗当量约6000万吨的热核装置后,也发生过类似现象。当时,在爆炸中心周围4000平方千米内的高频通讯一度中断,美国阿拉斯加和格陵兰岛上的预警雷达失灵24小时之久。由于当时没人说得清原因,只好作为遗留问题记录在档。

20世纪80年代后期,科学家研究原子弹的威力时有了新发现。原来原子弹或氢弹爆炸后,除产生杀伤力极强的光辐射、冲击波、贯穿辐射和放射性污染外,还产生了一种鲜为人知的“核电磁脉冲”波。尽管核电磁脉冲作用时间只有几十至几百微秒,但是电磁场强度极高,其瞬间场强高达几万伏~几十万伏/米。而且它的覆盖频率宽,作用范围广,所以对军事或民用电子设备的破坏极大。在核爆炸引起的核电磁脉冲袭击下,地面的无线电天线、高低压电缆、自动控制网络、金属闸刀,经过该地区上空的人造卫星,均成为受害者。这就是原子弹爆炸时,周边地区雷达屡屡出现功能散失、电网断电、卫星罢工现象的根源!这也是科学界称“核电磁脉冲”为隐形杀手的由来!

受此启发,美国率先研制出一种全新的武器——电磁脉冲炸弹。它发出的高频电磁脉冲波和原子弹产生的核电磁脉冲一样,具有摧毁敌人指挥系统、通讯设备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导致对方地下防御工事、电力供应、电子设备失效或报废,使其陷入瘫痪,但不伤及人命。由于电磁脉冲炸弹是在研究核爆炸的过程中发现的,所以电磁脉冲炸弹又被称作“第二原子弹”。就当前局势而言,伊拉克战争已经使美国人内外交困、疲惫不堪。这时美国再对伊朗动武,若使用电磁脉冲武器,的确能减少伤亡、速战速决;能迅速击中伊朗人要害,使其军事指挥系统崩溃,而不仅仅是摧毁硬件设备。反过来也一样,如果伊朗人利用电磁脉冲炸弹袭击美国,即使只有一枚穿过美国的防御系统,同样也能摧毁美国境内的重要电子设施,使美国倒退到工业革命前,并且需要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来修复。对此,美国人不能不有所顾忌,伊朗毕竟不是伊拉克!所以,一位美国军事发言人放出口风:“我们会留着更强大的电磁脉冲武器,对付更强大的敌人”。美国人是不是有所指,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如果伊朗当局继续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于不顾,执意不“冻结核技术”,那么美国人动用原子弹或“第二原子弹”的可能性将一直存在。

猜你喜欢

檀香山伊朗人原子弹
“兴中会”性质简评
疫情来袭,伊朗人抢购姜黄藏红花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智慧树
认识了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伊朗人激烈争议内贾德
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