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二战名舰——“金刚”号

2007-05-14杨桂文

知识窗 2007年5期
关键词:战列舰亨德森金刚

杨桂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海军共拥有12艘大型战列舰,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大和”号和“武藏”号。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太平洋战争中,为日本海军立下赫赫战功的战列舰却不是它们,而是4艘舰龄均在25年以上的“金刚”级战列舰。这种老掉牙的战列舰,或作为机动部队的一员,或作为夜战部队的主力,在广袤的太平洋战场上耀武扬威,让美国人伤透了脑筋。

“神奇”的金刚舰

1913年11月5日,第一艘“金刚”级战列舰——“金刚”号,在英国制造完成,并东渡扶桑,进入日本第一大军港横须贺港,正式编入第一舰队。继“金刚”号之后,“比睿”号、“榛名”号、“雾岛”号以其为蓝本,分别于1915年4月19日前全部建成。同年12月13日,三舰同时编入日海军第2舰队第3战队,组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编队。

服役之后的“金刚”级战列舰,从偷袭珍珠港到莱特湾大海战,几乎参加了所有美日海战,而无论从舰龄、装备、排水量等方面看,“金刚”级均比不上其他型号的新型战列舰,那么,它又是靠什么来立下赫赫战功呢?

“金刚”舰的长处在于速度和续航能力。“金刚”级战列舰从建成服役之后,不断吸取国外同类舰只的长处,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德舰队交战的经验和教训,进行过多次小规模的改装,如提高主炮的仰角,改进舰桥,增设防空武器等。

为了增强水平防御能力,日本海军在弹药库上面的甲板上增铺了一层101.6毫米装甲铁板,在机舱甲板上增铺76.2毫米的铜板;为解决水下防御不足的问题,在其舷侧外板上铺设3~4层25.4毫米的钢板,或者干脆新增防雷外壁,这样,“金刚”舰不仅能够对付鱼雷或深水炸弹的攻击,而且增加了浮力;此外,还更换了主锅炉,扩建了弹药库,新设飞机库,使“金刚”舰不仅具有了超强的巡航能力,还可以搭载14式、15式水上侦察飞机。经过改装之后的“金刚”级战列舰面目一新,成了名副其实的优秀战列舰。

最后的辉煌——炮击瓜岛

中途岛海战之后,日军为了挽救败局,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修建机场,以掩护其攻占美军的莫尔兹比港。美军获得这一情报后非常震惊,1942年8月7日,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强行登陆,一举攻占了日本工兵部队历经艰辛修建成的飞机场。为纪念在中途岛海战中壮烈牺牲的亨德森少校,美军还特地将机场命名为亨德森机场,供海军陆战队的飞机使用。

自己千辛万苦建成的机场为敌所用,这让日军感到无比的愤怒和危险。于是,从1942年8月到9月,日军多次对瓜岛发起冲击,美军顽强反击,日军久攻不克。进入10月之后,双方在瓜岛的争夺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制定了一个炮击亨德森机场以掩护10月15日在瓜岛登陆的计划。日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对该计划十分感兴趣,决定由第3战队的“金刚”、“榛名”号战列舰于10月13日夜执行炮击掩护任务。10月11日凌晨,“金刚”、“榛名”号战列舰从特鲁克出发,向瓜岛急驰而来。虽然日军舰队在途中被美军侦察机发现,但侥幸未遭到任何攻击,遂于13日半夜时分全部安全抵达瓜岛海域。正如预料,岛上的重要场所灯火通明,舰队便以灯光为目标,开抵了预定地点。

炮击开始前2分钟,水上侦察机在亨德森机场上空投下了3发照明灯,整个机场如同白昼。23时37分,“金刚”号打出了第一发炮弹,一分半钟之后,“榛名”号的巨炮也开始射击。与此同时,隐蔽在机场西南方的弹着点观察员和水上侦察机不断地把弹着点数据送给“金刚”号的指挥塔。

“金刚”、“榛名”号的356毫米巨炮时而交替射击,时而齐射,巨大的炮弹发出刺耳的呼啸声,准确无误地倾泻在机场上。美军排列整齐的轰炸机、鱼雷机和战斗机被巨大的气浪掀起,落地时支离破碎。弹药库、油库连连爆炸,火焰冲天而起。“金刚”、“榛名”两舰以18节的航速沿瓜岛的正东方向边走边打,行至机场海域射击死角时便停止射击,接着调转舰首,开始西行射击。14日零点58分,舰队接到命令停止射击,撤出战斗。

这次炮击战斗中,“金刚”号发射炮弹435发,“榛名”号发射483发。356毫米的大炮把美军机场炸得千疮百孔,彻底瘫痪。美军98架飞机中被炸毁50架,40名官兵被炸死。日军舰队毫发未损,全胜而归。此役,“金刚”级战列舰立下了汗马功劳。

惨烈收场

1944年10月25日,日军栗田舰队在萨马岛海战中惨遭失败后,于28日侥幸逃至文莱。11月16日,栗田舰队驶离文莱开赴日本本土。

21日,美海军“海狮”号潜艇在台湾海峡发现了“金刚”号战列舰。起初,雷达搜索到该舰时,由于距离较远,值班员误以为是陆地。当再次发现目标时,确认是日海军的一个编队后,“海狮”号艇长赖中中校当即命令跟踪目标,接近敌人。

2时56分,“海狮”号距目标2700米时,艇长一声令下,6枚鱼雷直扑“金刚”号战列舰。“金刚”号战列舰舰首及其中部各中一枚鱼雷,舱室进水并引起弹药库大爆炸。燃烧的火焰把附近海域照得一片通明,爆炸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接着,舰体开始下沉,不久沉没,地点是基隆以北70海里处。由于风大浪急,日军的救助工作无法进行,结果,只有237人侥幸生还,其余约1250人葬身鱼腹。

“金刚”级战列舰另3艘的命运与“金刚”号大同小异。1942年11月13日,“比睿”号在萨沃岛北方4.6海里处被美军击沉,188名舰员丧生。次日,“雾岛”号在萨沃岛以西被美军击中起火,15日凌晨沉没,212人死亡。“榛名”号于1945年7月28日被美军飞机轮番攻击,严重受创,后于1946年2月在盟军司令部的命令下被分解,成了一堆废钢烂铁。

(短信代码:070530)

猜你喜欢

战列舰亨德森金刚
追影记
曾经的战舰之王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登上超级巨舰:“密苏里号”战列舰
超值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