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性银行转型的路径

2007-05-14杨中旭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32期
关键词:政策性新闻周刊非洲

苏 琦 杨中旭

“我们的设想是实行国家账户和银行账户分账经营、分类管理,对政策性业务和自营业务实行专项管理、独立核算,使政策性业务和自营业务都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8月9日,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港举行人民币债券发行路演,成为第二家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内地金融机构。专访的话题,也就从香港发债展开。

中国新闻周刊:这一次的发债有什么意义?

李若谷:股票市场发达、债券市场滞后一直是香港金融市场面临的现实挑战之一。内地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给了香港发展债券市场新的机会,为香港金融市场增加了新的市场主体和债券币种,开启了内地与香港、人民币与港币债券市场的交流与融合的闸门。

香港可以充分利用金融制度、市场条件、人才优势等,成为人民币债券的离岸发行、交易和结算中心。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金融债券,还将扩大人民币回流内地的渠道,有助于内地和香港的经济往来,加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中国新闻周刊:在界定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界限上,进出口行取得了哪些共识?业务上的具体进展如何?

李若谷:在理论上,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在实践中,我们一直在探讨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良性互动发展机制,以政策性业务带动自营业务,以自营业务反哺政策性业务,形成各项业务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在市场化改革的导向下,我们强调转变经营理念,树立效益观念,大力发展自营业务,通过自营业务的盈利来弥补政策性业务的亏损,减少国家财政补贴。经过努力,2006年经营亏损大幅度减少,剔除新增政策性补贴因素,同比大幅减亏。今年上半年,在政策性业务增加的情况下,我们通过提高综合效益和中间业务收入,在弥补了应由财政补贴的政策性亏损后,仍实现盈利。从全年看,实现我们年初提出的扭亏为盈的目标已成定局,这在进出口银行发展历史上是第一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减轻了国家财政压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中国新闻周刊:就任之初,你曾经说不能只做“出口银行”,那么,两年来,进出口行在进口业务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李若谷: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不断累积,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贸易摩擦增多、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在这种新形势下,我行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拓展业务领域,在去年开办了进口信贷业务,支持国内急需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紧缺的资源类商品的进口,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自我行开办进口信贷业务以来,市场需求很大,企业、地方政府各方面反映很好。截至今年上半年,我行累计批准进口信贷407亿元,累计发放进口信贷230亿元,共支持了160亿美元的重要技术装备和资源类产品进口。

中国新闻周刊:在刚刚展开的进口信贷业务方面,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李若谷:在这项新业务的发展中,我们感到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进口信贷业务受人民币信贷额度限制,不能充分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另一个问题是对这项业务风险的认识和控制问题,在这方面我们从进口信贷一开办就很重视,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

中国新闻周刊:近年来进出口行业务的一个增长点是非洲。据我们所知,进出口行近来加强了非洲业务,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李若谷:中非交往与合作的历史源远流长,进出口银行在近年来的中非合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至今年6月,我行已累计在非洲地区批贷及签约1000多亿元,贷款余额近500亿元,占全行业务总量的20%左右。

作为中国政府发展援助的窗口,我行通过提供优惠贷款,积极支持非洲国家重建和发展。近年来,为扩大对非支持力度,我们借鉴国际通行作法,积极开展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互利共赢的一揽子合作,受到许多非洲国家的欢迎。目前,我行与安哥拉的合作非常成功,正在与其他非洲国家积极探讨开展类似合作。

通过我行的金融支持,我国企业在非洲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也帮助非洲国家建立起现代工业,同时积极支持当地学校、医院、住房、通讯和电站等基础建设项目,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存环境,提高了生活水平,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实惠。如我行贷款支持的安哥拉的许多项目今年底将竣工交付,为安近两年经济年均增长15%以上贡献了力量。在苏丹,自1995年我行提供1亿元援外优惠贷款,苏丹GDP已连续7年持续增长,2006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34亿美元,外汇和黄金储备约36亿美元。

我们与非洲国家开展的合作实现了双赢,一方面为非洲国家提供资金、技术等帮助,帮助非洲国家确立了其独特的经济发展优势,推动其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中国新闻周刊:你刚才提到,由于进出口行的金融支持,我国企业对非洲市场的拓展步伐加快?

李若谷:是的。我们在支持中非合作中,注意将对非援助与直接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与外贸出口等“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在促进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推动国内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我行支持和培育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色建设、宝钢、海尔、中兴、华为、威视、中铁(建)、中铁(工)等一大批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已成为我国“走出去”的领军者和中坚力量。

中国新闻周刊:你就任行长的两年间,正是政策行转型从讨论到启动的时间段。你上任之初的一些改革构想,比如定位(立法)、内控机制、人才等方面的构想,有多少变成或者正在变成现实?

李若谷:作为政策性银行,长期以来,没有专门立法,只有一部《中国进出口银行章程》。因此,我们对进出口银行的定位立法工作始终非常重视,一直在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推动这个问题尽早解决,为我行依法经营、稳健发展创造提供制度保障。

目前,在国家有关部门主导下,我行的定位立法工作正在推进之中。但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取决于政府有关部门,不是由我们能够决定的。

在内控机制建设与调整机构设置方面,近两年来我们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去年,我行根据现代银行的运行规则,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金融管理经验,对总行机构进行了改革,对业务流程进行了整合。今年,我们继续深化总行机构改革,并对分支机构进行了改革,基本建立起了以业务发展为指导、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为目的、符合我行实际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组织体系。这次机构改革和业务流程整合突出了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理念,强化了市场营销和业务创新体系,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为建立起

现代银行制度奠定了基础。

在人才培训方面,我们积极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和途径,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积极与国内外同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培训工作机制,多渠道为员工创造培训机会,力求使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和提高,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和形势变化。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公开招聘等形式,引进了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金融人才,充实到我们的员工队伍中去。此外,我行还研究制定了人力资源“十一五”发展规划,目的就是打造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专家型人才队伍。

中国新闻周刊:进出口行改革的总体方案是什么?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李若谷:我行的总体改革方案,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正在研究之中,目前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从我行的角度,我们希望改革方案尽快出台,为我行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今年初,中央对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发展方向进行了明确,即按照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中央要求进出口银行要深化内部改革,增强资本实力,为进行全面改革创造条件。事实上,早在去年,我们就在认真分析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向国际经济合作银行转型的战略构想,并对总行机构和分支机构进行了改革,为全面改革做了准备。这是我行积极适应形势变化而作出的主动应对,与中央对我行改革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在运行机制上,我们的设想是实行国家账户和银行账户分账经营、分类管理,对政策性业务和自营业务实行专项管理、独立核算,使政策性业务和自营业务都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新闻周刊:从负责宏观管理的央行副行长转岗到负责微观事务的进出口行行长,两年来,有何感受?

李若谷:从宏观岗位到微观岗位的转变,对我个人来说,是一次全新的经历。角色转变两年来,感触很多。总的感受就是银行自主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够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地方还不少。

近两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行各项业务发展很快。进出口银行今后的改革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我们希望得到政府有关部门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把进出口银行越办越好,为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政策性新闻周刊非洲
政策性担保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的策略分析
政策性小微担保业务创新案例分析
An Uncommon Trip
非洲村庄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政策性银行合规管理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