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行长高薪兼论银行排长队

2007-02-11苏文洋

杂文选刊 2007年13期
关键词:排长队高薪行长

苏文洋

八家A股上市银行2006年年报披露,银行高管年薪均在百万元以上。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以四百四十六万一千八百元年薪居各行行长之首,收入“最低”的是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年薪为一百零一万四千元。一时间,引发了银行高管薪酬高不高的争论。

专家有专家的看法,百姓有百姓的意见。中国人民大学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误眷波告诉记者:“衡量一家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是高是低,主要应看他的经营业绩好坏,给公司带来了多大效益。”因此,他认为最不讲理的做法就是拿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与普通员工比:“银行员工为啥不拿自己的工资和农民比呢?和农民比,他们的工资绝对是高薪了。”

天下的理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叫歪理。专家特别是中国的某些专家就最爱讲歪理。不知道吴所长是否经常拿自己的工资与农民比,反正他提出让银行员工与农民比工资,这算不算歪理?咱们可以分析。银行一般的员工平均年收入两万元,比起农民表面看似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是,农民住房大多自建,交通费用相对也低,菜蔬、粮食有相当一部分自给自足,这些是银行员工能比的吗?

最不能与农民相比的,是农民用时间来从事生产或体息都是为自己,银行员工是把工作时间交给了银行,不可能再有剩余时间与精力从事其他为个人谋利的生产。即使有时间,在城里养鸡养鸭养牛恐怕也没有可能,遑论下地种田,“堤内损失堤外补”啦。

让银行员工去比农民,吴专家未免也太离谱了。他的话,只好当成四十二摄氏度高烧病人的昏话来听。

银行员工薪酬与银行行长高薪相比,至少可以看到在同样的劳动时间成本上,薪酬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那些在银行排长队的顾客,也可以从行长高薪中看出问题。

经营业绩好了,行长的薪酬高上去了,誤专家说的似乎很在理,可惜只是非常片面的理,所以又是歪理。仅仅从银行排长队这一条,我们至少知道银行的所谓“经营业绩好了”,是把老百姓的时间当成他们取得业绩的成本了。银行通过减少网点、减少工作人员,用顾客排长队、经常排长队、反复跑银行等方式,达到员工工作满负荷,而它的员工工作量的饱满与均衡,却使老百姓付出了巨大的时间成本。据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的数据,去年一年完成柜台个人金融交易十三万四千七百笔。按每笔交易顾客需排队=十分钟,那是多少时间?按四十分钟计算呢?按一小时计算呢?

不够精明的人干不了银行的工作,更别提当行长。问题是让老百姓排长队的行长未免太精明了,你们的时间是成本,是金钱,是业绩,老百姓的时间就不是成本,就都是粪土?就都是狗屁?银行业绩好了,服务好了,老百姓不排队了,也别把柜台员当牛使唤了,行长多拿点薪酬,我们也没啥意见。中国的老百姓最通情达理了,要不是这么包容的话,早改变面貌了。亲爱的读者,当我看到银监会召集行长开会解决排长队问题的消息时,你也许想不出我想干吗,我想笑!太可笑了!行长在把老百姓的时间当做业绩成本而自己拿高薪,银监会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看不明白,还煞有介事地开会监督个啥?

[原载2007年4月30日《北京晚报·北京论语》]

猜你喜欢

排长队高薪行长
“高薪”真的高吗
“换名”
岳鹰
高校图书馆设24小时阅读区
高薪贫困症
噜噜拒绝“高薪”
堵的感觉
赵欢空降农业银行
同步完形填空训练
艳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