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米之炊”也难为

2006-12-31尹前军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06年7期
关键词:背景经验创设

尹前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经验中创设学习背景。但事实上,教师在考虑学生学习背景时,却往往是从数学的逻辑关系出发,或者不切实际地设置一个悬念,以求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学习背景,思维含量低,缺乏情感因素,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年、月、日”一课的教学,有些教师常常设置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小明今年12岁了,但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为什么吗?”每个学生每年只过一次生日,从来没有听说四年过一次生日的,即使是在新课结束后,学生仍是一片惘然。这样的学习背景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其量也只是为了引出所要学习的课题而已。

那么,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背景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1.近。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背景材料越贴近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因此,学生学习的背景材料,要求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所学知识。具体选择学习背景材料时,应该考虑以下几点:(1)熟悉的事。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或学生身边发生的事。(2)生动有趣的故事。(3)学生关注度较高的事情。(4)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和激发学习兴趣的材料。

如“圆的周长”一课,教师可从学校操场的环形跑道引入。学生经常在此活动,甚至跑步比赛还获得过奖励。所以当教师提出“在200米跑步比赛时,你有什么获胜的经验”、“200米跑步时,一号跑道与二号跑道有什么不同”等问题时,学生就会表现出兴奋的神情。如果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探究学习活动,那么,探究的成效性一定能够提高。

2.活。活泼的形式、活动着的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提供给学生的背景材料,应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做到形、声、色统一,情景交融,并力保全体学生的参与。

学习背景材料的呈现,同时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内容有所选择。如“猴子吃桃子”、“猪八戒分西瓜”这些童话故事放在低年级,学生就很感兴趣,但如果拿到高年级使用,学生听得多了,自然不感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欲望。

3.情。数学知识枯燥又抽象,如果仅仅从数学的逻辑关系出发,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铺垫式的学习背景,那是不够的。教师应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出发,引入生活问题,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的肯定会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感熏陶。

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时,可从奥运会上我国男女选手所得奖牌以及国家对每枚奖牌的奖金这一信息引入,要求学生算一算金、银、铜牌的奖金分别是多少。这种将学生高度关注的事情与教学相结合的学习背景,它所蕴含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

4.度。形式的选择,并不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动、玩、笑”之后的思考。这种思考的价值体现在是否有利于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上,切莫形似而神离。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起点。生活化的学习背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如前面提到的“年、月、日”一课的教学,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了解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因此,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教学起点,创设有效的学习背景。二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新知识的客观需要,选择针对性较强、有意义的、有思维价值的和有利于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材料。

如“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教材先安排学生分一分积木,这样的学习背景思维含量低。而且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是有一定基础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把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出问题,这样的学习背景更有利于学生展开讨论,进行探究学习。

5.厚。提供给学生的信息量越丰富,呈现的背景越充分,对学生来说,也就越容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因此,教师在情景的展示和图片、材料的呈现时,应该让学生充分感知,使表象厚实起来,再切入主题的学习。

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常常对背景材料进行简单化的处理:呈现材料,然后迅速要求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如主题图的运用,教师没能很好地领会编者意图,在出示主题图之后,马上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主题图没能很好地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学生也没有充分感知情境,因此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过程就会产生困难。

厚实的学习背景,会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上面提到的“圆的周长”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进行谈话,从学生跑步比赛谈起。这个话题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而且也有亲身实践体验,因此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跑200米取胜的经验。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可以同时出示跑道示意图。在呈现丰富的学习信息的基础上,绝大多数学生最想知道两条相邻跑道之间相差多少,而这个问题正是学生应该继续探究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有米之炊”也不一定好做。生活化的学习背景应该符合学生的“口味”,同时要满足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需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背景经验创设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