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

2006-12-31邱廷建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06年7期
关键词:联欢会统计皮皮

张 艳 邱廷建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与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身边事例的调查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用1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票箱一个、节目卡片(每人4张)、统计图练习题、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介绍好消息。

师:小朋友们,国庆节快到了,咱们的新朋友皮皮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是什么好消息呢?(电脑显示皮皮和通知,皮皮把下面的通知播送一遍)

2.说说最想表演哪些节目。

师:小朋友们,看到这个通知,在2006年国庆节联欢会上,你最想为同学们表演什么节目呢?

1:我最想唱歌、跳舞。

2:演小品、说相声、变魔术、讲故事。

师:小朋友们喜欢表演的节目太多了,皮皮说,我们还是选择唱歌、跳舞、讲故事、演小品这四个节目吧!

3.揭示课题。

师:在国庆节联欢会上,我们班要表演这四个节目。要知道各种节目究竟有多少人参加表演,需要用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统计)

[评析:利用学校举办“国庆节联欢会”这一教学资源,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自然地引入了课题。加上卡通人“皮皮”的出现,富有儿童情趣,学生喜闻乐见,课伊始,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1)说一说。

师:要想知道各种节目参加表演的人数,有哪些方法呢?先请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1:画“正”字。

2:用数数的方法。

3:打“√”。师:真不错,小朋友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皮皮说,他也想出了一个很有趣的方法,请大家听一听。(电脑播放皮皮的声音:每位同学从老师发给的四种节目卡片中选择一种,注意只选一种,投到讲台桌上的一个票箱里)

(2)投一投。

学生排队到讲台前投票,每个人选择自己最想表演的节目卡片,投到票箱里。

(3)数一数。

教师把节目卡片从票箱里取出来,让四位同学到讲台前,先将四种节目卡片分类,然后用数数的方法进行统计。

(4)填一填。

学生汇报,教师把结果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2.动手操作,完成统计图。

(1)动手涂一涂。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统计图(每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竖轴上只画有10个格子),动手涂一涂,把参加各种节目的人数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

学生饶有兴趣地涂着,有的学生发现18人、14人数据太大,格子只有10个不够涂。

师:格子不够用了,应该怎么办呢?请前后桌的四个同学进行交流,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1:在表格顶上增加格子。

2:涂在右边的格子里。

3:用1个格子表示2个人。

师:现在就按照这三种方法,继续完成刚才的统计图,好吗?

(2)展示作品。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三幅统计图在投影仪上展不。

(3)引导评价。

师:请小朋友们评一评,这三张统计图,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4)引导小结。

在表格顶上增加格子,不美观,很麻烦;在右边涂格子,既不美观,也容易出现错误;用1个格子表示2个人,既美观,又简便,用这种方法可以少涂一些格子,省时好用。

3.课件展示作图。

电脑展示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在制作统计图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4.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到这幅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5.评价体验。

师:看到这幅统计图,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便对参加联欢会各种节目的人数进行调整,使联欢会的节目更加精彩。

[评析:学生通过涂一涂,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引发认知冲突。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解决的办法,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得出:用一个格子表示2人。学生体验到了在统计较大的数据时。可以用1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和提出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体验,培养了学生的优化和策略意识。这一过程,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实践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巩固练习。发展新知

1.联欢会上,用气球布置教室。

(1)出示气球统计表。

师:感谢小朋友们,帮助老师解决了“国庆节联欢会”表演各种节目的人数的统计问题。现在请大家考虑一下,联欢会那一天我们用什么来装扮教室呢?

生说用各种颜色的花、各种颜色的小旗和各种颜色的气球。

师:这些都是好办法,皮皮想用各种颜色的气球来布置教室。(电脑出示下表)

师:说说各种气球有多少个?

(2)完成统计图。

学生根据提供的统计图,在统计图左边填上数,给条形涂上颜色。

(3)展示作品,引导评价。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评价。

2.联欢会上。教师颁发奖品。

(1)出示奖品统计表。

师:在联欢会上,老师要给表演精彩的小朋友颁发奖品,是些什么奖品呢?(教师拿出小猴、小狗、小兔卡片,电脑出示下表)

师:说说各种奖品的数量。

(2)学生完成统计图。

师:请小朋友们根据奖品的数量完成统计图,在统计图的左边标上数据,并给条形涂上颜色。

(3)展示统计图,引导学生评价。

师:谁的作品拿上来投影展示?请大家评一评。

1:用1个格子表示1份奖品,因为这些数都不大,并不麻烦。又不会出现半格。

2:用1个格子表示2份奖品,这样比较合适。

3:用1个格子表示3份奖品也很好,它们分别涂3格、4格、2格,既简便,又美观。

(4)看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到这幅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评析: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以联欢会为主线,设计了对联欢会上布置教室的气球的统计及颁发各种奖品的统计,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你们学得高兴吗?

总评

本节课结合学生的认知背景与生活经验,以筹办“国庆节联欢会”活动为主线,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筹备联欢会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解决自己班上的事,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引进了儿童喜闻乐见的“皮皮”,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知识,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愉悦。在探索新知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矛盾,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比较、评价,使学生体验到了在统计较大的数据时,可以用1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甚至更大的数量。同时,教师十分重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说一说、投一投、数一数、填一填等多种活动,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从而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发展。另外,教师还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改编为学生身边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事例,学生感到非常亲切,感受到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猜你喜欢

联欢会统计皮皮
荷塘联欢会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亲子联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