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养鱼

2006-11-24游修龄

农业考古 2006年4期
关键词:养鱼汉族稻田

游修龄

2005年6月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给浙江省青田县龙现村的稻田养鱼举行世界农业遗产的挂牌仪式,从此龙现村成为全球首批四个重要的农业遗产保护点之一,排名世界第二,亚洲第一。

青田县及其贴邻的永嘉县,报纸上说稻田养鱼已经有1200年的历史,贵州的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也都同样有悠久的稻田养鱼历史。侗、苗族的稻田养鱼和青田、永嘉的稻田养鱼还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说来话长。

江浙一带在历史上属春秋时期的吴越国,吴越两国的语言风俗相同。后来楚灭吴,接着秦灭楚及越,秦又被汉所灭。在这些战乱过程中,秦及西汉曾数次强迫越人大规模北迁至黄淮海一带,同汉人合居,以防止越人的反抗,他们慢慢地和汉族融合了。

留下的越人,分散往东部迁徙,或向西南内地迁徙,或进入山区,脱离了与汉族的来往。

往东逃到沿海岛屿的越人,被称为外越;外越的一部分更继续渡海去了日本,同时把水稻种植也带了过去,从此日本有了水稻。古越人同日本的原住民虾夷人通婚,世代繁衍,成为日本民族。原来的虾夷人遭到不断排挤,迁往今北海道和流球群岛,成为日本的少数民族。外越人渡海到日本后,个别的古越语还保留在日语里,典型的如日语的“依缓”,即古越语的“稻”词。同样,日语的船、盐、猪肉等词的发音,也都是古越语的残存。

留下来的部分越人,陆续向内地迁移,抵达今西南广西、贵州一带,定居下来,被称为百越的后裔。在吴越原地未迁移的越人,因不愿受汉族统治,纷纷逃到江、浙、皖一带的深山里,被称为山越。山越经过与汉族的不断斗争(从略),最后与汉族完全融合,到了唐宋的文献里已不再见有山越的记载了。

越族与汉族完全融合后,古越语消失了,变成流行至今的吴方言,通行于苏南、上海、浙江、江西东北、皖南和闽西北,约有110多个县市,使用人口7000万左右。著名的古越女子所唱的《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是古汉语对古越语的翻译,《越人歌》的原音已无法听到。但是现今的壮语含有古越语的成分,所以今天的壮族知识分子能破解《越人歌》的大部分内容。

古越族是个沿海以种植水稻及渔猎为生的民族,所以司马迁形容“江南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所谓“火耕水耨”是形容稻作技术较粗放,“饭稻羹鱼”是对古越人生活方式极好的概括。渔猎需要熟练的驾驶能力,古越人最善于驾驶独木舟,古籍上说越人“是以剪鬟文身,烂然成章,以象龙子者,将以避水神也。”所谓水神,是一种鱼类~鲛的图腾信仰。古越人捕鱼为生,对鱼有一种天然的崇敬意识。认为是上天的恩赐,所以在水稻收获后,举行尝新谷和吃鱼之前,必需举行祭祀的仪式。

回顾了吴越的“饭稻羹鱼”历史,就可以理解,当山越被迫逃进山区后,他们原先“饭稻羹鱼”生活中的河海鱼食,完全断了来源,原有的生活方式不能继续了。“稻田养鱼”可说是山越对“饭稻羹鱼”的应变和创新。在山区种植水稻,可以利用山间的泉水和自然降雨获得保证,但鱼食只限于山溪水涧里的少量鱼类,实在无法满足需要。因而想到将它们放养于稻田里繁殖,经过反复的试养和驯化,终于从鲤鱼中选择出一种适宜于稻田饲养的“田鱼”来,最后成为今天著名的“瓯江彩鲤”。浙江永嘉山区的老农说,“三国孙权坐天下时,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稻田养鱼了。”这个口述历史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山越是到三国孙权时才与汉族发生密切的交往。孙权建立吴国之初,国力弱小,要抵挡曹操大军的南下,兵力远远不够,于是设法从山越中征兵,山越又勇敢善战,从而促进了山越和汉族进一步的融合。报载青田养鱼已有1200年历史,可能时间偏迟,应该有不少于两千年的历史。

山越中另一部分向西南内迁的,把稻田养鱼也带到新居住地,保留着更原始的稻田养鱼文化内含。贵州的侗族,稻田养鱼就非常普遍而隆重,侗族人民的稻田养鱼还保留同祭祀的密切关系,每逢水稻收获,必须用新谷和田鱼祭祀祖先。侗族鼓楼里陈列的龙,龙身是鱼身,龙头是鱼头,不象汉族龙头的大眼睛、长状两支大角、下巴有龙须的形象,还保留着古越族信仰鲛(龙)的形象。

当然,稻田养鱼的起源不能局限于山区,平原的稻田也养鱼,在长期有浅水沼泽地种植水稻,那里本来就有野生的鱼儿,容易引起人们在稻田养鱼的尝试。此外,发大水的时候,河湖池塘里的鱼儿会游到稻田里,水退后留在稻田里,也会启发人们在稻田里养鱼。1978年四川勉县东汉墓出土了一件红陶水田模型,中间有田埂将田面分为两块,上面放置有18件泥制的水生动植物如荷、菱、萍、鳖、鱼等,内有草鱼、鲫鱼四条,被认为是稻田养鱼的证据。平原稻田养鱼的山区稻田养鱼,都有两千年的历史,一直沿袭至今,并且内容不断发展充实,显示出稻田文化的顽强生命力。

瓯江彩鲤,内质细嫩,无泥腥气,味道鲜美,鱼鳞也柔嫩可食,兼有观赏饲养的价值。青田是个侨乡,大量的中青年都侨居欧洲各国,青田农民利用田鱼的这种特色,加工成鱼干或直接把活鱼空运到欧洲,供应欧洲华侨开的中餐馆,深受欧洲人的欢迎。龙现村的田鱼出了名,又带动了旅游观光业,经济也富裕了。

稻田养鱼的生态好处多多,田鱼觅食时,搅动田水,搅糊泥土,为水稻根系生长提供氧气,促进水稻生长。田鱼吃了稻田里的猪毛草、鸭舌草等杂草以及叶蝉等害虫,免去了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田鱼的排泄物等于给稻田施加有机肥料,最终人们获得了鱼肉和稻米,动植物蛋白质齐全,还创收了经济。

田鱼的种鱼类不一,以鲤鱼为主,还有草鱼、鲫鱼、鲶鱼、鲩鱼、罗非鱼等,因地而异。稻田养鱼需要在水田里开挖供鱼儿活动休息的“鱼溜”或“鱼沟”,在田埂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安装拦鱼栅等。靠近田边、田角的鱼溜上面可以搭矮架,下面种瓜、豆和葡萄等,利用它们爬蔓遮阳,充分利用太阳能。

富有生命力的稻田养鱼现在正向标准化、多样性发展,并不局限于养鱼,也可以养鸭、养蟹、养虾,又可以和养萍、养菇结合,形成多元复合的生命能量循环。据统计,全国稻田养鱼的面积1990年时约1100万亩,现在已超过3000万亩(养鸭等在外),形势大好。

稻田养鱼是传统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之一。对照现代化农业,使我们想起恩格斯的话:“在这个时代中,任何进步的同时也是相对的退步。”(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西方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不过百余年的时间,却已经出现一系列难以克服的致命伤,如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动植物品种单一化和种质资源流失等等。增施化肥和农药不仅污染土壤环境和作物,最后富集到人体内,影响人们的健康。基因工程把外源基因引入玉米、大豆、棉花、水稻等作物体内,使其具有抗病虫害和杂草的能力,似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农药污染问题,但是无法预见它们在长期大规模推广以后,将会产生哪些负面作用?DDT残留的为害是普遍使用数十年后才发现,停止生产和使用几十年后的今天,问题依然存在。

绵延几千年的传统农业为什么没有这类问题?在农业现代化不断采用新技术武装农业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发扬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类似稻田养鱼的模式,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和研究任务。

猜你喜欢

养鱼汉族稻田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巨幅稻田畫亮相瀋陽
养鱼记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养鱼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蒙古族与汉族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对比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