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滩包银高涨的缘由

2006-11-21徐剑雄

世纪 2006年2期
关键词:唱戏票价京剧

徐剑雄

清光绪时,沪上戏园票价仅3角或4角。1900年义和团起义,北方大乱,京剧名角纷纷南下谋生后,拉动戏园票价上涨。当时南下的有孙菊仙、谭鑫培、贾洪林,小生朱素云、德?如,净角刘永春、金秀山,青衣孙怡山、万盏灯、田桂凤、路宝三等人,其中孙菊仙乃内廷供奉(内廷供奉是指在清朝宫廷中当差并专门为皇家唱戏的京剧艺人)。孙菊仙久在宫廷内当差,又和大太监李莲英关系密切,得到过宫廷很多赏赐,而供奉当差的待遇丰厚,因此孙菊仙在北京积累家财数十万。后八国联军侵华,攻陷北京,烧杀抢掠,孙菊仙颠沛流离,南下至沪。最初其在上海找一戏园搭班客串一段时间,以试探上海观众对他的态度,尔后再作打算。天仙戏园老板闻讯后,捷足先登,邀请孙菊仙客串一周,报酬70元,这个价格是参考汪桂芬在天福戏园时的月包银300元计算出来的。而孙菊仙却以演期长短有差别为由,要价140元,老板没有答应。不久经过商谈,双方终于达成妥协:原票价3角,孙菊仙登台期间,票价涨为6角,收入所得天仙戏园老板取5成,孙取4成。不料孙菊仙登台后,日日满座,七天收入共约2000元。除去案目提成外,孙菊仙获得报酬700余元。根据此例,以后各戏园邀请孙菊仙唱戏,每月包银都在2000元以上。此后谭鑫培出场仿效孙菊仙,索价2000元,故他唱戏时票价增至8角。所以后人都认为:上海京剧名角身价猛增、戏园票价飞涨的局面,是因为孙菊仙开了先例。

民国肇始,帝制终结,为皇家服务的内廷供奉制度不复存在。一大批京剧名角为了生存,把上海看作淘金之地,纷至沓来。而经营戏园的人,为迎合上海观众对京师名角的崇拜心理,争相邀请他们演戏,故南下京角如过江之鲫。那些北方名角每逢南来一次,包银必增长一次。马连良初次来沪,月包银只800元,唱红后北返,再一次来上海时包银就涨到了1200元,第三次2000元,第四次3500元,第五次6500元,第六次就上万了。至于“三杰”(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和“四大名旦”(梅、程、尚、荀)的包银更是水涨船高。每张票价随之增为20元、30元……到上世纪40年代涨至80元,真是天价!普通老百姓衣食都发愁,哪里有钱去买票看京师名角演的戏呢?只好望“门”兴叹。

(作者为上海师大法政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唱戏票价京剧
演唱会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姥爷的唱戏机
《京剧人设》
姥爷的唱戏机
母亲唱戏
天津:京津城际延长线票价“公交化”
唱戏保健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