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35年故宫国宝亮相上海

2006-11-21张姚俊

世纪 2006年2期
关键词:国宝故宫博物院展品

张姚俊

1935年4月8日清晨,沉寂一时的上海外滩23号德国总会门口已是人头攒动,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不时向门内张望,原来这天是“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上海预展会”开幕的日子,来自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中央研究院等处的艺术珍品齐聚一地、光芒四射。这是自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珍藏的国宝第一次在沪展出。上午9时,随着德国总会的大门徐徐打开,等候多时的人们顿时沸腾起来,他们鱼贯而入,争睹国宝的风采。一时间,故宫的国宝珍品成了全上海关注的焦点。

中英专家共同遴选展品

为了让欧洲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精湛的文化艺术,经过中英有关方面的协商,1934年10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以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为主,选送中国历代艺术珍品前往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由于此次是故宫、也是中国文物首次大规模出国展览,国民政府专门成立了以教育部长王世杰为主任委员,由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交通部常务次长张道藩、铁道部政务次长曾仲鸣、内政部政务次长陶履谦、行政院秘书长褚民谊等11人组成的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筹备委员会,负责展览筹备事宜。筹委会组建后,随即组织了以杨振声为首的专门委员会,专司展品的征选工作。按照展览筹委会第二次会议的决定,国宝在赴伦敦展出前,先期在上海预展,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热闹景象。

经过数月的遴选,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中央研究院、国立北平图书馆、河南省立博物院、安徽省立图书馆等机构共提供展品2000余件,以备专门委员会和英方专家挑选。作为展品的主要来源方,故宫博物院提交审定的展品就达2054件。这些珍品装了满满121箱,并以“博”字编号,从1935年2月16日开始分批移送位于上海天主堂街(今四川南路)26号仁济医院旧址及四川路(今四川中路)32号的仓库内。

展品的最终挑选是由中英专家共同完成,其过程可谓细之又细,慎之又慎,反复斟酌、研究了两个多月方才选定。以书画为例,英方5名专家在鉴定挑选古画的时候,采用放大镜一寸一寸地细看,以防出错。一次,英国专家发现一南宋绢本画中描绘的壶形与清代的器物相类似,怀疑并非真迹,即将其排除在入选名单之外。但这些英国人却对留有乾隆、嘉庆等清朝皇帝御宝朱印的名画情有独钟,不肯放弃,以致其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书画名作落选。故宫的待选展品中还有清代康雍乾三朝御用画师郎世宁的画作,中方专家一致认为郎世宁是外国人,其作品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髓,不宜展出。但似乎英国人在选择展品方面更有发言权,在他们的一再要求下,郎世宁的两幅画还是拿到了前往伦敦展出的通行证。

最后,故宫博物院共有735件艺术品入选展览,其中青铜器60件、瓷器352件、书画170件、缂丝28件、玉器65件、景泰蓝16件、剔红5件、折扇20件、文具16件、家具3件,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展品总数的77%。对于每一件入选展品,故宫博物院都精心保管,将它们装在专门糊制的匣囊里,匣外套以织锦。每样展品还选择不同角度拍照5张,青铜器铭文和花纹均各拓5份,分别作样本备查。

参展盛况空前

预展的会场设在德国总会内。这座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城堡式建筑原是上海德侨最主要的社交娱乐场所,其样式之精美、装饰之豪华,在旧上海建筑中屈指可数。经过紧张的布展,至4月初,展览基本准备就绪。4月7日上午8时,汪精卫、孙科、于右任、戴季陶、孔祥熙、蔡元培、陈果夫、吴铁城等国民政府要员和英国公使贾国干先期参观了展览。当日下午,顾维钧夫妇、吴醒亚、王晓籁、虞洽卿、杜月笙、张啸林、王一亭等沪上名流及意大利大使罗亚谷诺、日本公使有吉明、捷克公使费哲尔、瑞典代办林奎斯、驻沪各国领事和新闻记者等前来观展。由于总共才发出不足400张请柬,许多没有请柬的记者被堵在了门口。

次日,没有盛大的开幕仪式,预展在宁静中正式拉开帷幕。只见德国总会正门口上方高悬的黄底绿字的“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上海预展会”横幅格外醒目。观众步入大门,可见一楼的第一陈列室内展出的明清书画、折扇、织绣。沿梯而上,可观摩二楼设有的5个展区及第二陈列室展出的唐、五代、宋、元书画,第三陈列室展出的青铜器,第四、五陈列室展出的瓷器和第六陈列室展出的善本图书、玉器、景泰蓝和剔红。千余件展品中有父辛鬲、饕餮纹簋、宋定窑莹白划文柳编篓瓶、元临川窑牙白镂空龙凤笔筒、唐李昭道的《洛阳楼阁图》及南宋刻本的乐书、金刻本的《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等。

展览的入场券售价为2元,而当时在上海最高档的电影院,如卡尔登、兰心等看一场电影才1元,普通影院的票价不过四五角。据《申报》报道:“往昔在故宫陈列展览时,每人门票须售一元,而复须三日始能走遍故宫各殿,以窥全豹。今则撷其精英,又综合中央研究院、北平图书馆、河南博物院、安徽省立图书馆送会陈列之古物,而得于一日之间,全部浏览之,则不论在时间及金钱上,均经济多多矣。”

开展之前,主办者为避免拥挤,特意在汉口路中国银行营业处、宁波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营业处、南京路中国国货公司和四川路中国旅行社设立了售票处。由于准备工作充分,展览开幕当天就接待了2000多观众。鉴于观众踊跃,展会现场门口还设置临时售票处,同时将中国银行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各处营业网点也作为门票的发售处,为便利观众。主办者从4月10日起,还将原定为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4时半(每逢周一上午休息)的展览时间,延长到下午6时才关闭入口,出口则推迟到7时关门。

在展览的安全问题上,主办方也是动足了一番脑筋。上海市政府和工部局方面在会场四周设置了铁栅栏、铁丝网,安排警探日夜巡逻。在每件书画展品前都设有木质护栏,以避免人为损坏,同时还在画轴上系丝带作保护,防止因画轴过重而损伤原作。其他置放展品的橱柜均涂有克罗米,坚固耐火。橱柜上凡是用螺丝钉铆合的地方,皆贴有方形盖印的小封条。按照展览的规定,传染病患者、10岁以下儿童不得入场;参观者携带的伞、杖、照相机等物必须交寄存处;参观时必须循序前进,不得往返,不得触摸展品;吸烟、食物、临摹、拍照、喧哗都被纳入禁止之列。但有些观众在会场内一看就是一整天,吃饭成了问题。后经通融,允许观众将所带食品交寄物处存放,到用餐时间,可在一楼的会客室内食用。展会还特地为此类观众准备了免费的清茶,可谓考虑周全。

预展着实在上海掀起一股“故宫热”。虽然开展以后的几天,天气持续阴霾,可这丝毫没有减退市民参观的热情。后主办方不得不从4月14日起,将每天的参观人数限定在3000人,额满即停止售票,避免过度的拥挤。

主办方不得不延长展期

故宫国宝亮相上海,也引起了中外媒体的关注。沪上第一大报《申报》从预展开幕前就开始连续报道展览的情况,分批介绍了参展的艺术珍品,并接连刊登了各界人士的观后感,时间长达一个多月。《申报》图画周刊也对展览进行摄影报道;天津《大公报》为预展印行了特刊;英国《泰晤士报》也专门配发了报道和评论,特别对精雕细凿的玉器大加赞赏。交通部国际电台在展览开幕后,每天晚上6时半和10时半分别用中、英文广播,专题介绍展品和展览情况。

团体参观历来是大型展览会的主要观众来源。此次国宝预展开幕后,上海各大、中学校和社会团体、机构纷纷要求前往参观,怎奈展会容量有限,接待个体参观者已是应接不暇,若加上团体参观,更是挤上加挤。于是,主办方出台了团体参观时间限制在周一下午和周二至周日上午,周一下午和周日上午以500人为限;其余时间以1000人为限;团体票价采取按照零售价格对折等措施。据不完全统计,短短2周时间,预展就接待了交通大学、暨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中学、商务印书馆、湖社等单位和团体不下百个,可谓盛况空前。

随着展览的进行,越来越多的社会知名人士前往参观,其中包括徐悲鸿、胡适及来沪访问的美国教育家孟禄等。不少古玩业内的行家还饶有兴致地给展品估起价来,认为就算展品中最次的,其价值也不低于2万元,价值百万以上的展品则不胜枚举。按照计划,“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上海预展会”原定于4月30日闭幕,出于上海各界对于故宫国宝的高涨热情,一致请求展览延期。有鉴于此,主办方决定将展期延长5天。许多艺术爱好者赶紧抓住这最后的机会一睹为快。仅4月30日的上午9时到10:30时,展会就销售门票1000多张,几乎占到了当日限定参观人数的一半。

5月5日是展览延期的最后一天,又正值星期天,人们趁着休息天纷纷赶赴外滩,把德国总会门前围得水泄不通。直至日落时分,会场内的人仍不愿离去。就这样,轰动上海滩的故宫国宝珍品展在一片赞誉声中落幕。

“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上海预展会”是上海艺术展览史上一大盛事,展览前后不过28天,观众总数却达五六万之多,若不是组织者特地限制了参观人数,恐怕突破10万人次将不在话下。

(作者为上海市档案馆馆员)

猜你喜欢

国宝故宫博物院展品
展品被盗了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漫话国宝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奖”名单
国宝收藏:朱旭佳
2009中国(昆明)东盟赏石石材博览会展品选登
第五届莫斯科国际航展展品选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