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卷老师谈高考(一)

2006-09-30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06年9期
关键词:试管答题审题

生物第Ⅱ卷答题评析

杭州学军中学周 红

一、试题内容分析

今年我省高考理综生物部分的第Ⅱ卷有30、31两题。其中,30题以高中生物学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为知识载体,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要求对实验的步骤、结果和分析进行准确描述。31题考查了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中“遗传学”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考查了学生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的能力。特别强调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分别对两种果蝇杂交组合的多种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合理的推断,得出正确的结论,体现了生物学科思想中的归纳和演绎以及实验研究在理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这两题的开放性都较强,注重对学科较高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思维逻辑性和严密性;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是否能用恰当的词语准确、清楚、流畅的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推断表述出来。

二、答题情况分析

好的方面:

有的同学用表格方式表达,使人一目了然;有的同学语言简单明了、准确到位;有的同学逻辑思维非常严谨、条理清晰。

错误的情况:

30题: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两支、蒸馏水、NaHCO,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1)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和NaHCO3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此时,叶片均浮在液面上。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3)分析预测的结果:

解题错误分析:

1.实验步骤设计错误

“将这两支试管(或同时)先放在暗培养箱中,再将这两支试管(同时)放在日光灯下。”

“将一支试管放在日光灯下,将另一支试管放在暗培养箱中。”

以上两种类型的错误最常见,反映出这些同学没有理解题干的要求,没有读懂题干中已有实验步骤的用意,没有掌握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

“有蒸馏水的试管放在黑暗中,有NaHCO3的试管放在日光灯下。或有蒸馏水的试管放在日光灯下,有NaHCO3的试管放在黑暗中。”

这种错误的设计反映出这些同学没有掌握和理解设计对照实验中的单因子变量的原则。

2.实验预测结果错误,分析也随之而错

“光照下均产生气泡;黑暗中气泡都消失。”

“光照下叶片均上浮;黑暗中叶片均下沉。”

“光照下一叶片上浮,一叶片下沉;黑暗中两叶片均不上浮。”

类似的答案有:A叶片上浮,B叶片下沉;B叶片下沉,A叶片上浮等等。

以上三种类型的错误最常见。第1种写气泡产生或消失与实验现象“上浮、下沉”不吻合,第2种没有看清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的区别,第3种看到了区别,也有分组或编号,但结合前文或文字描述,却没有指明究竟哪支试管中的叶片上浮或下沉。这类错误反映出这些同学虽然有基本的实验设计能力,但思维不够清晰,从而导致不能准确地描述和表达实验结果和预测分析。

3.分析错误导致失分

“一支试管进行光合作用释放O2使叶片上浮,另一试管利用O2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使叶片下沉。”

“光照下两支试管都进行光合作用,黑暗中两支试管都进行呼吸作用。”

“光照下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进行光合作用强,蒸馏水中光合作用弱,黑暗中两叶片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NaHCO3中呼吸作用比蒸馏水中强。”

“光照下试管中叶片利用NaHCO3提供的CO2进行光合作用释放O2使叶片上浮,黑暗中叶片利用O2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溶于NaHCO3 溶液中。”

有的同学只回答了NaHCO3试管中叶片上浮或下沉的原因,却对蒸馏水试管只字未提。

这类错误反映出这些同学思维混乱,指向不明确,没有分清NaHCO3试管和蒸馏水试管以及两支试管中的反应变化。

4.审题不清

很多同学把本题的验证性实验看成了探究性实验,讨论实验结果中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可能现象,常用词是“若…..那么……;若…..那么……”“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题干已告知“观察叶片的下沉”,这就是提示要观察的目标,可还有同学却选择了很多的方法,比如观察气泡多少、pH值变化、重量变化、液体体积变化等等。

题目已给出不考虑无氧呼吸和O2、CO2在水中的溶解量,但还有同学答题时仍然考虑这些因素,把题目复杂化。

另外,未用规定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进行实验设计,没有正确理解材料用具的用途,虽然实验材料给的是烟草幼苗,但用的是叶片,有的同学幼苗和叶片胡乱用,也不知道暗培养箱的作用。

这类错误都说明这些同学没有认真审题,没有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缺乏从题干中提取答题要求的能力。

5.表述不严密、不规范

对实验报告的规范格式掌握不够,没有清楚的按照步骤书写,很多同学把实验步骤、结果和分析全部夹杂在一起,很难区分。反映出思维的混乱和表达能力上的欠缺。

还有同学笔误为:“在有光的暗室里”,“在暗培养箱中安装日光灯”,“上沉”,“下浮”。

31题: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 传递给后代。

(2)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

(3)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 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 种。

(4)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 黄色雌蝇、黄色雌蝇 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

解题错误分析:

第(1)题

很多同学错写成遗传性状或性状,属知识性错误,没有理解亲本传递给后代是遗传物质,是基因这一基本概念。

第(2)题

答题错误多样,很多同学错写为测交、回交、自交、杂交;有的只写了正交或反交中的一种;有的错答为基因工程、体细胞杂交等等。暴露出这些同学根本不理解该知识内容。

第(3)题

基本概念不清晰,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错答为2,4种;3,3种;4,4种。

第(4)题

本小题开放性较强,导致答案多种多样。常见错误有:

1.审题不清

只分析了常染色体的情况,没有判断和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情况。

只推断了位于何种染色体上,而未推断体色的显、隐性,或者只分析体色的显、隐性而没有推断位于何种染色体上。

将杂交子一代继续进行杂交,由杂交子二代再进行推断。

以上错误都暴露出这些同学没有认真审题,没有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

2.思维方法有误

先假设灰色为显性、黄色为隐性,再进行杂交推理,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两种杂交方式都只分析了题干中给出的一种方式而未分析反交方式即推出结论。

黄色雄蝇×灰色雌蝇→灰色雌蝇 黄色雌蝇 灰色雄蝇 黄色雄蝇,即得出位于基因X染色体上,黄色对灰色显性。

只表达出正交与反交的一种情形,如黄色雄蝇×灰色雌蝇→灰色雌蝇 黄色雄蝇,即得出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推论过程与得出的结果完全相反。

反映出这些同学缺乏依据现象推理预测的思维方法和实验能力,在论证过程不充分的条件下即推出结论,显示出这些同学思维不够严密,缺乏逻辑推理的完整性和严谨性。

3.知识性错误

出现不合理的比值,如:3:1、2:1、1:3、9:3:3:1、3:3:1:1等。

X染色体上遗传,在性状描述时缺少性别。

由正交灰蝇:黄蝇=1;反交灰蝇:黄蝇=1;就推出灰色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考虑细胞质遗传。

把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写成ZW型。

以上错误暴露出这些同学根本就没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4.表达能力较弱

基因型的表达不正确,如XAXB、XaYa、 AAaa、AaBb×aabb、AAXBXb×BBXBY等。

将正交与反交分开讨论,并分别得出结论。

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混乱,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

笔误:灰色写成白色、黄色写成黑色或红色;果蝇写成小鼠;F1写成A1;雌雄果蝇写成男、女等。

三、今后复习的着重点

重视主干基础知识的落实,培养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死记硬背;

加强实验思想和原理的学习,重视学习实验设计的方法、思路,有意训练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完整性和严谨性;

培养分析问题和依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训练科学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重视审题能力、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和答题要求能力的培养,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强化答题的规范性,加强规范、严谨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还要进行书法训练,书写不仅要规范,还要做到字体清晰、准确、有条理,易于辨认,否则电脑扫描后有些会很难辨认。

物理试题的一些答题失误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梁旭

一、试题特点

全国理综试题物理部分由于要在限制的题量范围内有效地考查主干知识,同时兼顾考点的覆盖面,因此题目配置比较稳定和规律。选择题为不定项选择题,共8题,其中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各1题,力学3题,电学2题;实验题分为2小题,其中的主要小题通常是电学实验内容;计算题共3题,其中力学2题,电学1题。其中,计算题与实验题的主要小题在内容上的配置会受各部分内容的分值分配的制约,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与去年相比,实验题对能力的考查仍要求较高,而选择题的新颖度与难度有所下降,计算题整体难度也有所降低。其次,用“力和运动的观点”和“能量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以往考查的重点,而今年更偏重前者,占整卷的50多分,体现了命题更注重基础性,试卷更注重考查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的特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实验考题出现了往年并不太出现的双缝干涉现象这一实验内容,而且要求较高,一方面体现了对实验能力的高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实验命题的“广谱性”。

二、典型错误分析

通过了解,学生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类,其中有些错误并不是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出错,从而导致了高考中的一些无谓失分。

1、不了解答题规范的失分

①以前的考试中常常要求用铅笔画图,但今年由于网上阅卷的需要,在试卷上明确要求“在答题纸上作图,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但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作图,也有些同学没有画完整。另外,也有些同学在试卷上画了两张电路图。这些都是不符合考试要求的解题。

②原题22(2):现要测量某一电压表○V 的内阻。给定的器材有:待测电压表○V (量程2V,内阻约为4kΩ);电流表 (量程1.2mA,内阻约500Ω);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2.4V,内阻不计);固定电阻3个:R1=4000Ω,R2=10000Ω,R3=15000Ω;电键S及导线若干。

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1)试从3个固定电阻中选用1个,与其它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并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要求电路中各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2)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读数为U,电流表读数为I,则电压表内阻RV=______________。

在上述问题求解中,常见的错误有:各器材没有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例如电阻旁没有标出R1;电路图中不画电源,或者用U表示电源;用电流表代替电压表;电键漏画;电流表符号没照题中给出符号画;将固定阻值的电阻符号画成变阻器的符号等。

2、审题不仔细引起的失分

23题中“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km处进行一次爆炸”,有的同学将其理解为爆炸点在人上空。25题“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有的同学仍将传送带的加速度用a表示,这些都是审题不仔细或审题没有抓住关键词的表现。

3、分析不仔细引起的失分

24题求解时没有区分传送带与煤块的加速时间不同,25题用能量观点求解时,忽视了小球与板碰撞时的动能损失等。

4、用非常规解题引起的失分

这一点对于参加过竞赛辅导的优秀同学尤为重要。由于高考是面向全体考生的考试,所以一般来说,高考试题应该用最常规的方法来求解。我们看到的高考标准答案也都是这样。反之,用非常规方法解题,风险相对较大。因为非常规的解题方法并不是教师对其物理意义讲的最透的方法,非常规的解题方法也并非不是学生用的最熟的方法。另外,在运用常规方法能够求解的问题中,运用非常规方法并不一定能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反而有时由于其不是主流方法,容易被阅卷老师仔细推敲。例如25题“传送带”问题,有些同学用相对加速度求解,错误较多。前些年也有同学用“平均力”、“惯性力”、“系统动能定理”等方法求解,效果也都不理想。]

理综卷第28题答题情况及分析

杭州学军中学 罗旭良

第28题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填写表中空格:(请在答题卡上填空)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aCO3+2HCl=CaCl2+H2O+CO2

(2)

(3)2Na2O2+2CO2=2Na2CO3+O2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一、试题特点

1.考查基础。本题将实验原理、实验技能和实验仪器相结合,侧重考查常见气体的制法、除杂、收集以及检验等基本操作。

2.联系实际。命题选取了对呼吸面具及潜水艇的供氧剂——过氧化钠的研究,材料源于生活,着重考查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尝试开放。本试题中二氧化碳的制取不限定实验试剂,不限定实验原理,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开放性特征。

本题满分15分,浙江省平均得分9.71,难度值0.65。

二、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考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有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化学用语掌握得较差;有些学生的审题能力较差,粗心大意,不能按要求答题;还有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抓不住要点,甚至词不达意;另外,大多数学生的实验技能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实验过程的分析能力也还有待加强。

以下是在阅卷过程中发现的几类典型的错误:

1.化学用语书写的错误。如: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写错;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不配平;漏写部分产物(如复分解反应生成的水);还有些同学卷面书写潦草,字迹模糊不清,答题的位置错误等等。

2.C、D装置中试剂选用错误。如:在U型管C装浓硫酸或CaCl2等干燥剂,在洗气瓶D中则装了反应物Na2O2,意图是想把二氧化碳先除杂干燥后再与过氧化钠反应。然而试题只要求证明过氧化钠可以用做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的供氧剂,而且呼吸过程除二氧化碳外肯定有水的参与,因此就没有必要事先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所以单从卷面上看,试题本身还是严密的。另外从理论上讲,干燥的二氧化碳也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但这个内容在中学阶段并不做要求。

3.词不达意、方法不当。第4小题要求考生用文字来表达“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的下一步实验操作”,虽然这个操作比较基础,但得分情况并不理想。如:部分同学对实验操作的描述不全面,只有“取出”操作,没有“检验氧气”操作,或者在没有取出试管F便直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检验氧气等;也有部分同学在回答时,心里明白却很难表达清楚准确,如“用熄灭的木条放在试管口”等;还有少数同学出现错别字或笔误,如把“火星”写成“火芯”、“火心”、“水星”等;另外还有极少数的同学用“小白鼠”检验试管中氧气的存在,答案十分离谱。

三、今后学习化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高考的实验题虽然不可能照搬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但有可能是课本实验的整合和延伸。因此,在学习和复习实验时必须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实验方法及其步骤,并懂得把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迁移到新情境中去,解决新的实验问题。

2.要注意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严密性和科学性。对实验的学习和复习不应该只是照方抓药,还要思考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对所做实验的每个步骤都要切实掌握,同时还要思考如何通过重新组装装置,安排步骤顺序来做一些其他的实验等。这样虽然仍旧是做这几个实验,但实验的思维拓宽了,掌握程度也增加了。

3.要注意实验题审题策略的培养。在平时的解题训练中,学会从实验目的入手,分析原理审清题意,吸收题干给予的各种信息,在彻底弄懂实验意图后,结合己有的知识基础解答所有的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4.加强化学用语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纵观近几年的理综测试,考查同学们熟练运用化学用语的能力的试题屡见不鲜,同时考查力度也在逐年加大。所以,化学用语的书写和化学实验的表述已经成为考生提高成绩的主要瓶颈。然而,熟练运用化学用语以及文字表达的能力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培养,短期的突击强化,虽然有时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往往很难持久。因此在中学几年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该重视每一个实验,做好每一个实验,写好每一份实验报告。

猜你喜欢

试管答题审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