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结构与特征

2006-02-23刘洪发樊月华

计算机教育 2006年2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型

刘洪发 樊月华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高速增长趋势。在数量需求增长的同时,市场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工作性质、工作岗位、任务与职责、能力与素质进行了论述和比较。

关键字应用型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 引言

随着技术创新周期的缩短和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展,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一种多模式、多层次结构的形态。高等职业(专科层次)教育培养的人才,可以部分满足市场对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但是不能满足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市场对这些人才的需求应通过本科或研究生教育来解决。

2 应用型人才的结构

北京市的经济发展需要有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大体上可分为“工程主导应用型”、“技术主导应用型”和“技能主导应用型”三类。在实际工作中,这三类人才的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复合度。一般来讲,“工程主导应用型”人才和“技术主导应用型”人才由本科教育培养,“技能主导应用型”人才由专科培养。

2.1工程主导应用型

工程主导应用型人才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作中从事分析、策划、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部分技术性工作和少量的技能性工作,能够应用本专业领域的主要技术和核心技能。工程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教学的重点是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和工程训练。

工程主导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了解本专业学科基础理论,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应用理论知识,能在本专业领域从事分析、策划、规划、设计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并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

2.2技术主导应用型

技术主导应用型人才在工作现场从事设计、开发、技术集成、实现、实施、组织和实施管理工作,部分工程应用性工作和一定量的技能性工作,能够理解本专业领域的主要工程概念,掌握本行业的部分核心技能。技术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将工程型人才的策划、规划、设计转换为产品的能力,教学的重点是技术应用和项目训练。

技术主导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知道本专业学科基础理论,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理论知识,能在本专业领域从事设计、开发、技术集成、实现、实施、组织和实施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的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2.3技能主导应用型

技能主导应用型人才在生产一线从事实现、操作、运行和维护等工作,一定量的技术性工作,能够熟练应用本行业核心技术。技能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能熟练并自如运用本行业的核心技术,教学的重点是能力训练。

技能主导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应用理论知识,能在本专业领域从事实现、操作、运行和维护等方面工作,具有熟练技巧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3技术主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3.1以职业为导向,推广“订单式”培养

专业培养方案以职业为导向,根据工作岗位、工作性质、任务与职责、所需技术,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确定专业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技术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适于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人才规格和培养方案,通过签订委培协议书或以企业正式文件的形式予以落实,完成人才的培养。灵活开放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所学非所用的问题,也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3.2以人为本强化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化,阶段性教育为终身教育所取代。“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广大学生与学生家长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素质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

3.3产、学、研相结合,零距离培养应用型人才

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行业准入标准导入教学体系,职业技术实践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产学研合作引发教学改革,涉及到课程内容的重组、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变革,目的是与企业人才规格接轨,与就业接轨。充分利用教室、实践教室、企业实习场所,做到三个“无缝对接”,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践环节与技术应用对接、素质培养与一线人才要求对接,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3.4建立技术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学习与工作相结合

技术主导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突出素质和核心技术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一般由实验、训练、设计、证书培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组成,通过该体系的系统培训,学生将掌握本专业核心技术的应用。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项目课程”的设计和企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是重要环节。“项目课程”是在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学生完成实际项目,遍历项目调研、设计、实施、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通过项目掌握实际工作方法。企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生产现场得到实际工作锻炼,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分析与思考,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3.5建设技术应用型教师队伍

技术应用型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除了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应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市场主流技术、实用技术和新技术,教师要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能够将实际项目和产品导入教学,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完成项目或产品的开发工作。

3.6建设技术应用型学科

本科教育建立在坚实的学科基础之上,学科建设是技术应用型教育的基础,技术应用型教学应具有其特有的学科基础。学术研究重点是技术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研究,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研发。

4 应用型人才的工作岗位与高等教育的对应关系

IT业被认为是技术发展和创新最快的行业,它的产业结构和与之对应的应用性初、中、高人才的需求是一种层次结构。IT业中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其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需要具有管理、经济和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的复合应用性人才。该行业的主要工作岗位有:信息系统一线操作技术员、信息系统现场工程师和信息系统设计工程师。与这些岗位所对应的人才培养,应由高等教育中不同的类型和层次来满足,他们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特征

如表1所示,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多年的专业建设中,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了信息管理行业所需人才的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培养目标及其能力特征的研究,并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工程主导应用型本科、技术主导应用型本科和技能主导应用型专科人才的特点进行了对比。

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具有多年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研究经历,是1993年北京市教委高等职业教育试点专业、1996年北京市级示范专业、2001年教育部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研究,并将继续与企业合作,完成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完成“技术主导应用型”和“技能主导应用型”两种类型课程体系的解决方案,目前已完成“技能主导应用型”课程体系的解决方案,并在实施试验中。

(2)完成“技术主导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和环境建设的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3)完成针对“技术主导应用型”本科教育,项目课程和案例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实施。

(本文获得“2005年全国青年教师计算机教育优秀论文评比”职业教育与培训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郑春禄,耿玉香.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提高.高等教育研究,2005

2 周济部长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新闻通报会上的讲话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高校就业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基于项目化+翻转的物流信息系统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系统管理在社会中的应用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