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

2006-02-23白建明金升灿周丽韫

计算机教育 2006年2期
关键词:上机计算机专业实训

白建明 金升灿 周丽韫

摘要本文通过对两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进行研究,针对如何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应用人才等问题,提出了“操作+应用+实训”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证明,通过采用“操作+应用+实训”的教学模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

1 引言

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其教学必须适应学制的调整,即必须及时建构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尽管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由三年调整为两年,学制缩短,但是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要求不能降低。

对于两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来说,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如何利用两年时间让学生掌握足够多的知识与技能是当务之急。按照两年制修改教学计划之后,我们发现以“理论知识传授+验证性实验”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两年制人才培养的要求。由于教学时数缩减为原来的2/3,教师普遍感到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之间存在矛盾。为此,我们探讨了“操作+应用+实训”的教学模式,以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

2 “操作+应用+实训”的教学模式

2.1培养目标

为了研究学生所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我们对社会岗位需求进行了分析,以进一步明确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IT行业、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广告公司等,培养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能够使用数据库技术进行信息管理,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工作,从事一般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网络系统的设计、维护和管理等工作,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图像处理、动画设计等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2.2教学模式的内涵

“操作+应用+实训”的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四种专业技能为重点,坚持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2.2.1操作

“操作”是指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要熟练。为了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我们开展了大量的上机练习,并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增加了上机课时的比例。如图1所示,专业基础课上机课时数占总课时的20%~50%,专业技能课上机课时数则达到了30%~50%,如VB程序设计语言理论课时数与上机课时数的比例为54:36。

(2)加强上机讲解。要求指导教师每节上机课必须用10~20分钟的时间,讲解上机操作的内容和技术要点,起到配合和辅助理论教学的作用。这种方式既缓解了两年制教学时数不足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上机操作的效率。

(3)定时开放计算机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时间和自由选择的空间。

2.2.2应用

“应用”是指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以下几种主要途径。

(1)理论教学必须以够用为度,强调以应用为主,讲授内容应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衔接,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如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到校园网络中心现场讲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当理论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教师给学生布置综合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我们布置了校园网方案设计、网络互联设备种类及特性分析、Internet协议设置与子网划分、网络安全技术分析等四个综合性的习题,通过学生讨论和典型例题讲解,将各章节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成立学生科技小组,开展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科技活动,如在学生中组织网页设计大赛,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网网页设计与维护工作,请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小组等。如图2所示,2005年我们组织开展了局域网组网设计、网页设计、PowerPoint课件制作、电子模拟自动控制等4项科技活动,参加学生260多人次,占专业学生数的80%。

2.2.3实训

“实训”是指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学生从第三学期开始接触实习实训环节,时间共18周。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环境,已建有网络技术、多媒体制作、电子技术等校内实训室,还建立了5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习实训环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增强利用计算机开展专业技术分析、解决各种技术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我们还按照计划安排了一周时间的专业技术人员讲习,使得学生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此外,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职业需求的综合业务素质。

2.3课程设置

“操作+应用+实训”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为出发点,以课程设置调整为前提的。我们从专业角度分析,提出了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具备四个方面的专业技能,即专业基本技能、程序设计技能、多媒体制作技能和网络技术技能,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整合后两年制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2.4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条件

2.4.1师资条件

该教学模式需要具备一支素质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需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合理地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过采取教师到企业锻炼,带队指导学生实习,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等途径,建设一支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4.2教学、实验条件

该教学模式需要建立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室、网络技术实验室、多媒体制作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等。

2.4.3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依据教学计划,建立与学生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校外实习场所,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环节技能的培养。

3 实施结果

通过“操作+应用+实训”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普遍能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能够安装调试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他们的程序设计与多媒体软件开发能力、网站设计和维护能力、使用和维护计算机及其常用外部设备的能力普遍得到提高。2005年学生实习实训信息反馈统计结果显示,实习单位对学生的满意率达到了96%,对学生的优良评价率达到了83%,比以往有了显著的提高;移动通信公司、市房地产管理处等多家实习单位都主动提出了进一步接收学生实习实训的要求。

“操作+应用+实训”的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姚建波.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的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5,4

2 卢联珍,黄宾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4,3

猜你喜欢

上机计算机专业实训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上机数控“可疑”的高毛利率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探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