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计算机软件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新探索

2006-02-23杨占江

计算机教育 2006年2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软件理论

杨占江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软件业现状、产生原因、发展趋势、人才的供需情况以及我国高校软件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从“以跟老师学为主”改变为“跟教材学为主”的自学讨论教学模式,并讨论了如何编写课程教材问题。

关键词软件业软件开发逻辑产品自学讨论

1我国软件业现状和人才供需分析

1.1我国软件业的现状

目前,从我国软件业在全球软件市场所处的位置来看,其整体规模还很小。2002年在全球软件业总额中,美国和西欧分别占据40%和31%的份额,而中国软件业只占其中2%的份额。眼下我国稍有规模的软件公司对新招聘的程序员都要进行编程规范、思想培训,各公司有各自的培训资料,其中渗透着公司自己的特色,这也是形成“作坊式”经营模式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够从我国高校教育开始统一编程规范,那么不仅会解决我国软件业人才短缺的问题,还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软件业的整合,提高国际竞争力。

1.2我国软件人才的供需情况

目前,我国软件人才的需求增长很快,缺口依然很大,结构不尽合理,呈现“橄榄型”结构,即软件人才缺口仍达到40万,软件高端人才和低端人才都严重短缺,中级人才过剩;未来的目标是培养“金字塔”型人才队伍。

软件人才供应方面,由于传统的高等教育过度注重基础知识和理论培养,忽视了职业培训,很多学生都难以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与此同时,很多软件大国,如印度、美国的一些研究院、大学纷纷以独立或与国内大学联合的方式,在我国开设软件培训基地。但由于很多IT职业培训机构还不够完善,对于学员的培训时间短,致使有些学员进入企业后表现不是很优秀。

我国软件人才需求是巨大的,软件培训市场竞争激烈。高等教育过程中如果增加职业培训方面的内容,那么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都会明显高于培训机构的学员,他们将会成为中国软件业的生力军。

2我国高校软件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2.1我国高校软件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类新专业、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安全等九个专业。

高校软件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在校时学习的软件理论很系统,但学完课程后,大部分同学不知道这些理论有什么用途或如何应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般来说,学生在校期间都学过三门以上的计算机编程语言,但是很少有学生真正能编写出可以使用的、稍有规模的程序。往往,学生中少数公认的编程高手编写出的代码结构不完善,出错率也很高。毕业生刚开始到软件公司工作时,一般都要把程序改十几次到几十次,才能让用户觉得可以使用了。这个过程对于学生、公司和用户来说,都是痛苦的。

2.2原因分析

软件人员素质和技术的培养要靠实践,即确实独立做过可实用的项目。一个项目的细节问题有很多,通过项目,能够很明显地反映编程人员的思维逻辑。软件人员初次做项目时,需要有人跟随指导,最好是一个老师带领三到五个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而目前本科教学无法满足这个需求,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现有高校计算机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主要课程设置是以理论技术为主线的,开设少数实践性课程,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厚基础”,这个主题是正确的。但是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的指导不到位,“少数实践性课程”又变成了讲技术的课程,所以学生总是感到所学的知识没有用,或者不知道如何运用。

另一方面,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本科教学中,专业教师与本专业学生的比例要达到1∶18。现阶段,大部分本科院校达不到这个比例。而且,1∶18这个数字是不分专业的,对于计算机软件专业来说,这个比例并不适合;再加上教师科研工作压力很大,不能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使得软件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3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看,本科教育不同于研究生教育,师生比不可能大幅度上升。计算机软件开发对实施环境要求低,对人员素质要求高。我们认为适当改革高校现有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个矛盾。

本科教学计划不能离开“厚基础”轨道。否则,本科办成了职业培训学校,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学生再发展的潜力没了,本科教学的宗旨没了。因此,教学改革的总思想应该是:在现有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两三门技术应用课程,或改革一些现有的技术应用课程,将这些课程设计成“自学讨论”形式,即从“以跟老师学为主”改变为“跟教材学为主”。同时,可以为这些课程编写相应的教材,让学生跟随教材完成一项项的任务。这时,教师所起的作用是督促、答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

例如在现有的计算机语言、软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后增加一门课程,名称暂定为“实战软件系统开发”。首先,要把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系统开发的全过程编写为一本教材。所开设课程的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跟随教材完成一个系统的开发,并能通过这个过程理解软件开发的过程、软件设计的思想、注意的问题、编码的规范、软件开发及维护的作用、完备测试的重要性、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等等。其次,课程教学模式改为“自学讨论式”的,学生跟随教材制作软件,教师只是督促、答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通过这个过程,教师把软件程序员应具备的知识和素质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对相关理论课程有更好的理解,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理解用户问题、系统设计和编程测试的动手能力。

课程的关键在于教材。要达到如上的目标,在撰写教材时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1)瞄准国内、国际最新软件行业标准和动态,避免把作者的个人开发经验当作软件理论渗透给学生。

(2) 贯穿全书的实例规模适中,背景适合高校学生把握。

(3) 内容详细、可完全跟随操作。

(4) 每一部分都有引导、有对比、有相关理论总结。

4总结

在充分考虑软件业现状、人才供需情况以及我国高校软件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我们把教学改革的目标定在教学计划、课程教学模式和教材的改革上,以教材的可操作性、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等特性来让学生得到手把手地指导,而不以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为代价。我们相信,以切实有效的教育为基础,通过努力探索适合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模式,中国软件业会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 林东.印度——新兴的软件超级大国,http://www.vcmc.net/shequn/LinDong/010.php/

2 侯继勇,李晓燕.塔塔在中国尝到好处 印度软件巨头集体北上, 21世纪经济报道

3 软件人才需求将增大,http://www.xicn.net/life/job/

4 廖厚才.软件人才需求20万中外高校鏖战培训市场,http://www.enet.com.cn/elab/

5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http://www.qdstc.org.cn/dt26.htm/

6 软件研发 资深人才需求旺,http://61.139.8.44:8080/newsinfo/

7 我国软件业人才缺口40万,http://news.dayoo.com/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软件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数读
有趣的识花软件
“理论”与“实践”
AI需求集中于一线城市,七成从业者月薪过万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文秘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
如何在智能手机中安装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