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天”真会来临吗?

2004-06-28黄步红

中国新闻周刊 2004年22期
关键词:环流淡水热量

黄步红

更多的科学家认为,气候突变,或者是下一个小冰期的出现是可能的,只是不会如影片中一样猛烈而已

似乎还从来没有一部影片能够像《后天》一样,在科学界引起如此激烈的争论。世界著名的《发现》(Discover)杂志的封面文章以《新的冰期:后天?》为标题,对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

实际上,已经发生过的和正在发生的一些事实证明,《后天》故事中的情节并非完全出于虚构:气候突变、冰期的来临在千百年甚至更短时间之后完全可能发生,只是程度未必如影片中描述的一般猛烈。

科学界的争议,大多只是针对下一次冰期或小冰期来临的时间和强度,并不否认其可能性。

小冰期何时再度降临?

从1300年到1850年,欧洲和北美洲经历了一个小冰期——在历史上被称为“蒙德极小期”。

16世纪的荷兰画家老勃鲁格尔(Pieter Brueghel)的画作中再现了当时欧洲的一些冬季景象,其中一幅作于1565年的名作《雪地上的猎人》,画面上是迎面而来浓烈的寒冷的气息,目前气候温和的欧洲,在当时就和寒冷的拉普兰地区一般寒冷。

而伊曼鲁(Emanuel Gottlieb Leutze)绘于1851年的名画《乔治·华盛顿穿越特拉华》则讲述了美国独立战争的一个重要时刻:1776年12月26日晚上,乔治·华盛顿率兵渡过飘着浮冰的特拉华河,向驻扎在特伦顿的英军发起突然袭击。画中的士兵们边推着冰边划船。

天文学家认为,“蒙德极小期”的出现是因为当时太阳的“沉默”而引起的:那一段时间,太阳的辐射强度减弱了约1%。

这种情况后来再也没有在欧洲和北美出现过。但现在分析资料却显示,这样的严寒还可能再次出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由于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地球已经快进入下一个小冰期或者下一个严寒期。

但是没有人预言短时间内会出现1.2万年前那样的气温极其恶劣的冰期,因为大冰期的出现有相当长的、较为稳定的周期。科学家认为,在下一个即将出现的小冰期内,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温度将大概降低华氏5度接近摄氏3度,而欧洲北部、东北部,亚洲北部地区的温度将下降华氏10度。

“这样的情形或许在10年内就会发生,”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Terrence Joyce如是说,“而一旦发生,它可能会持续上百年。”

温盐环流受阻导致小冰期

Joyce解释了全球变暖如何引起下一个小冰期。

过去30年以来,北大西洋的海水咸度不断降低——大量淡水流入其中,和海水混合在一块,流入其间的淡水相当于10英尺深、大西洋海面那么大的体积。没有人肯定这些淡水来自何方,但是一个最基本的推测认为它来自北极冰川——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冰川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能,进而加速融化。

这样的变化会搅乱北部湾流(Gulf Stream)的流向。通常,湾流携带来自热带的热量,沿着美国和加拿大的东部海岸蜿蜒而流。它在向北流去过程中,不断向空气中释放热量。向空气中释放完热量后,海水温度降低,密度升高,水体在北大西洋下沉,这样的过程被称为温盐环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但是,由于北大西洋容纳了大量的淡水,它的密度比较小,这使得来自湾流的水流下沉得不够充分。北大西洋的淡水覆盖在洋面的上层,好似一张巨大的毛毯,影响了温盐环流的进程。

这最终会使来自湾流的水流转向,甚至进一步使整个体系的循环停止——这样,洋流就无法将热带的热量带到中高纬度地区,这些地区温度因而急剧下降,从而引发小冰期的到来。而且,这个过程的发生可能会很快。

降温究竟有多可怕

Terrence Joyce在4月写给《纽约时报》的一封信中提到:“如果出现比1936年和1978年美国东北部的两次寒冬还要寒冷得多的严冬,你将怎么应对?”

气温如果持续下降5~10华氏度,会给生态界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一篇2002年刊出的、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题为《气候突变:不可避免的震惊》的论文中提出,气候突变(科学家所指的气候突变是指在数十年内发生的气候剧烈变化)单是给农业造成的损失就可达1000亿~2500亿美元,而同时给生态界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气候突变带来的影响包括:大片森林的消失,住房开支的增长,农作物品种的缩小,物种的急剧消失。

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道理很简单:一场迅速的气候变化比缓慢的气候变化带来的破坏性自然要强烈得多。在上一次寒冷期,人们通常向南方迁徙。但由于人口增加等原因,这样的做法在现代已不可取。“不过,严冬将给依靠土地生活的人们更大的打击,无能为力的人们也许将面临再次迁徙。”这份报告中提到。

另一种看法

不过,哥伦比亚大学的Richard Seager认为,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气候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一篇名为《湾流是否导致了欧洲的暖冬?》的文章中,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疑点。

“即使大西洋是静止不动的,强劲的西风也能够将大量的热量吹向欧洲大陆。由此,英国的热量有1/10来自美国。”在Seager的观点中,他更加支持暖冬继续的观点,而不是小冰期会出现的观点。

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另一组科学家也以一篇《全球变暖与下一个冰川时代》文章阐述同样的观点:人类活动引发的全球变暖不会导致新的冰川时代的降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造成不允许冰川形成和生长的夏季温度。

但Seager等人的观点还只是小部分科学家的意见。在其他模式中,气候科学家广泛地讨论着地球气候冷暖的问题。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湾流是北大西洋沿岸地区的热量的主要来源。

“我们不知道温盐环流究竟是否会停止,”Ruth Curry说到,“但是我们应该对此有所准备和计划。”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也开始着手构建测量正在发生的海水环流的变化,以此来进一步了解其对于气候的影响。

气候科学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它要求搜集大量的数据。单是在大西洋,就有450个飘浮传感器用于记录温度和海水盐度的变化,而且这还很不充分,不能很好地全面地捕捉信息。在准确做出预测之前,他们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完成。

猜你喜欢

环流淡水热量
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
探究如何提高淡水养鱼的经济效益
吃菜不吃饭易得糖尿病
“只吃菜不吃饭”,糖尿病易“找上门”
烧饼比油条更少油吗?
谜底大揭秘
当包装Logo被热量值取代,“吃货”三思
变压器并联运行在旁路带电作业中的应用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
海洋里的“甜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