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不是人才成长规律

2004-04-09

领导文萃 2004年3期
关键词:杰出人才学历大师

谢 宁

现在高级人才如教授、博士的数量成十倍百倍增长,到处可见"跨世纪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但是真正优秀的人才,特别是在国际上拔尖人才的缺乏,仍然是困扰我们的一个突出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天中国拥有的科技人才的绝对数量甚至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但在这种绝对数量增长的背后,却是较低的专利与科技产出量,高级人才的供应仍然严重不足,国家的科技竞争力远远不能和我们这个人口大国、"人才"大国相适应。

我们一直在呼唤大师,但是老一代的大师渐渐离我们远去,新一代的大师却罕见出现。我们不能不遗憾地看到,不独在国内的名牌大学,也在其他众多领域,大师级人才的缺乏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此相联系的,也难以产生科学技术上重大的创造发明,思想文化上重大的建树,文学艺术上新的公认的经典作品,乃至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人才,特别是杰出人才一般都具备鲜明的个性。最近看到一些老清华学生描述名教授的文字,在他们笔下,教授们或形象可笑,或举止怪异,然而却无一不是饱学之士。人们对许多杰出的人物,不仅了解他们的成就,也熟悉他们的逸闻趣事,往往越是杰出的人物其经历愈特殊,个性愈鲜明。但是现在对人才的要求却似乎出现了某种标准化的倾向,例如都要求具备某种学历,要求达到什么样的外语水平。如照这些标准,北大历史上"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陈独秀、鲁迅等人都不合乎今天许多高校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胡适的博士学位也是后来才得到的。而著名的哈佛大学,其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的比例甚至低于美国许多社区大学。九方皋相马不识其毛色,不辨其雌雄,只看其是否具备了千里马的资质。我们今天对人才的要求倒有些舍本逐末了,强调人才的一般标准而忽略人才的特殊禀赋,以致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今天特殊人才、杰出人才的贫乏。

人才的成長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我们对杰出人才的要求固然十分迫切,但是也不可揠苗助长。须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建设绝不像盖一幢大厦、架一座大桥那样迅速高效。据一项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调查显示,大多数获奖者其父亲、祖父一辈都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许多被视作大师级的学者,考察其身世,往往也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

必须承认我们在杰出人才的培养、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应认识到我国人才的总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又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从整个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入手,真正形成有利于人才自由成长、自由竞争的格局。

猜你喜欢

杰出人才学历大师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对我国杰出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
大师剪我也剪
戏曲表演杰出人才培养若干问题思考
王妙、周影影入选陕西省高校第三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知识无力感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
“学院院长”“杰出人才”“高层次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