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裔人 华裔人 土著人

2001-11-22吴仕民

中国民族 2001年8期
关键词:土著人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

吴仕民

提起澳大利亚,人们会想到她是一个只有200多个春秋的国家——那是历史;也会想到这里关于是继续留在英联邦还是成为独立国家的公民投票——那是政治;还会想到该国拥有比人口多6倍的绵羊和高品位的矿石——那是经济;当然更不会忽略澳大利亚所倡导的多元文化政策,还有那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和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人是自然的精灵,是社会的主体。所以,笔者今天要略去那些人们熟知的内容,专门谈谈关于人的话题。

这方山水养育的英裔人

澳大利亚的国家和文明,是和殖民主义的海外扩张联系在一起的。在充满血腥和罪恶的殖民主义的历史中,澳大利亚不光彩地占有重要的一页。当年日不落帝国凭借其工业实力、军事实力和航海实力在世界各地攫取土地和宝藏,在发现这块形似宝石的大陆之后,英国人纷至沓来。然而,最早这里是流放犯人的地方。直接缘由是美国独立之后,因英国不能再在那里流放罪犯,便以澳大利亚代之。最初,每4个英裔人中有3个是罪犯,1个是士兵。最早安置罪犯的地方是悉尼,就因为这个原因,100多年前确定首都的时候,悉尼落选而当时只有1000多人口的堪培拉获得殊荣。大概国人也认为安置罪犯的地方不是吉祥之地罢。

英国人在进入澳大利亚后,凭借他们的火枪和刺刀对土著人进行残酷的杀戮和驱逐,并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建立起欧式制度。然而今天我们所见的澳大利亚人和西方人似乎有很大差别,他们没有英国人的风度,也没有德国人的严谨,更没有日本人的忙碌。他们的生活给人的感觉是节奏缓慢,显出轻松悠闲和怡然自得。且看澳国人每天的工作时间表:9:00上班,10:30-11:00早茶,12:00-13:00 午餐,15:30-16:00 下午茶,17:30便开始收拾行装准备下班。每天实际工作时间不到6小时。晚上10点之后大多数人便已熄灯就寝,晚上10点以后再打电话给澳大利亚人是很忌讳的事情。澳大利亚人最感头疼的事情是加班,一般商店周日绝不营业。因此我们在短短的行程中就感受了澳大利亚人的这种生活方式。在墨尔本机场,行李良久不见出来,焦急的等待中,广播响了:今天是星期天,机场服务人员不够,请旅客耐心等待。早餐时,只有寥寥几个侍应生在工作,客人要耐心在桌边等候多时才能找到干净的餐桌。

澳大利亚人的闲适既与富有有关,也与政府的福利制度有关。在澳大利亚,任何人从生到死,都有良好的福利保障。一些无所事事的小伙子会在大街上乘着滑轮奔驰或者在海上冲浪,他们是失业者,但似乎无忧无虑,政府的救济足以让他们衣足饭饱。家庭每生一个孩子,每周可以得到200-400澳元(1澳元相当于4.9元人民币)的补贴。因此有人戏谑地说,生孩子也可以作为一个职业。这种堪称完善的福利制度于国是利是弊、于民是福是祸已起争论之声,世界上一些高福利国家也大致如此。

民间如此,官方也大抵这般。澳大利亚的总理府设在堪培拉,但总理住在悉尼,总理有政务时才乘飞机前去打理,这可谓世罕其匹。我们曾去旁听议会开会,偌大的议会大厅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议员在讨论问题,原来很多议员懒得走进会场,只是在家打开计算机通过网络表达意见,这或许可称之为“网络政治”。

说到政治,澳大利亚的一大特点是游行示威多,公众表决多,比如在2000年奥运会时,组委会要将一个海滩定为沙滩排球赛场,附近居民群起反对,认为这骚扰了他们的平静;政府规划从机场到市中心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却也因市民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澳大利亚也有一个海德公园,从名字可知是伦敦同名公园的克隆物。在这个公园里,任何人都可作言辞激烈的反对政府的演讲,但有一个条件,演讲者必须站在木箱上。因为这便意味着:演讲者有了充分的自由,但演讲又不是站在澳大利亚的土地上。其中的意蕴颇足玩味,从中可见西方政治之一斑。

澳大利亚人的日常生活更是自由随意,怪事多多。比如,同性恋在许多国家是不肯示人的隐蔽行为,在澳大利亚却似乎是光明正大的事情,同性恋者可以自由地同居,还可以申请登记结婚,并且可以领养孩子,当然,这里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不知道该叫哪个为爸爸,哪个为妈妈。在每年3月的第一个星期天,悉尼都有一个称作为“花车游行”的活动,来自全国的同性恋者穿披五花八门的衣饰,脸涂斑斓艳丽的油彩,在大街上集结、行进,舞蹈着、喧哗着,向世人宣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围观者摩肩接踵,已成旅游一景。有人从中发现商机,备下大量小木箱出租以供人登高观望,每个木箱收取10澳元。在绝大多数国家,吸毒为千夫所指而被禁止,但在澳大利亚,制毒贩毒是违法的,吸毒却是合法的。澳大利亚人的观念中似乎也接受心理暗示。在布里斯班市政府广场旁边有一个联合教堂,据说在这个教堂举行婚礼可以白头偕老,于是人们对这里趋之若骛,要在这里举行婚礼需要提前一年预约。在一条街上有一座猪的铜像,许多人认为生病的时候摸一下猪的嘴巴就可以“手到病除”,于是这个全身黢黑的猪只有嘴是闪闪发光的。

这就是澳大利亚人,是这方山水养育的澳大利亚人。当然,这种走马式的观察只是管中窥豹。历经沧桑的华裔人。

对于中国人来说,世界真是太小了。在世界最偏远的角落和最小的国家都会看到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在澳大利亚也不例外。中国人抵达澳大利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远,有人说郑和下西洋时曾船泊澳洲,佐证是在澳大利亚的北部发现有中国明代的瓷器,当然这些瓷器也可能是通过其他方式来到这里的。不过100多年前有许多中国人曾蜂拥到澳大利亚淘金却是确凿无疑的。

美国有个旧金山,那是中国人起的名字。当听说在墨尔本发现了金矿后,于是数以万计的广东人赶往墨尔本,并相对于旧金山而将墨尔本称为“新金山”。闪光的金子是财富的象征,是人们以此象征美好并大加吟颂的对象,然而当年华工在金矿却遍洒斑斑血泪。墨尔本的金矿遗址今天已辟为旅游景点,供人参观。那里为游客准备了一段关于中国两个华工在此悲惨遭遇的电视片,用语言、光电、声音形象地告诉人们:当年远涉重洋到这里采金的中国人,不仅受着千般劳苦矿井坍塌等事故,被夺去许多人的生命和健康,而且受着殖民者残酷的剥削和肆意的侮辱,遭到毒打不仅不能还手,而且连控诉都没有资格,因为他们是非法移民。看到这里,那闪闪发光的金子在我眼中黯然失色。

早年到澳大利亚的有华工,也有伟人,梁启超曾在墨尔本大学作过访问学者并呆了半年。不知这位向封建主义宣战的革命家,他那深邃的思想和渊博的学问是否在这里得到了启示和升华?如果说当年的中国人是冒着生命危险因迫于生计跨海而来的,那么今天的情况已大为不同。大多华人因求学、移民或转道他国来到这里,在这里生活的中国人有50万之多。澳大利亚皇家理工学院中竟然有800多名华裔学生,其中大多数是中国人。许多大学的中文系主任来自中国,有趣的是,这些中文系主任有的来自中国南方省份,他们讲的中国话连中国人都难以听得明白,真不知老外师从他们学中文时会是一个什么境况。

长期以来,华人在澳很受歧视,这在世界各地鲜有例外。有一个姓盛的中国第二代移民告诉我们,他80年代上小学的时候,有人对他扔吃剩的苹果,用侮辱性的语言骂他,以至他多次流着眼泪恳求父亲带他返回中国。今天这种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在悉尼唐人街,可以看到当地政府为表示亲善赠送给华人社区的一棵大树,严格地说,这是一棵没有枝叶的 树干,乍一看去,很缺美感。但细加观察和品味,会发现树上浇泼了许多黄金,并有一个装置向下滴水,树根部有一小块红沙铺就的土地。这些寓意为中国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之意,可谓独具匠心,非常契合华人的文化心理。在市区中心有一花园,一檐一梁,一砖一瓦,无不透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原来这公园是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出资建造,材料、工匠均来自中国。

要移民澳大利亚似乎不难。投资移民,一般十万澳元即可。技术移民所含范围甚广,厨师、电工、管道工、泥瓦匠,都属技工之列。在澳大利亚只要有一技之长又不懒惰的话,物质生活是会很宽裕的。然而,人除了有物质生活还需要有精神生活。对中国人来说,那里毕竟是异国他乡,是与故国故土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你要适应并且是被迫地去适应它,这需要改变自己甚至是做彻底的无奈的改变。一个原来在北京当外科医生后移居此地的胡先生告诉我们,他来澳大利亚已经10年了,他时时感到怅然,因为他必须在很大程度上否定自己的过去,舍却他所拥有的文化,奉行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为此他常有失落感。我想,这种失落感里或许会掺和着烦恼与痛苦。另一个女教师告诉我说:在海外的华人都是强者,我们需要坚强,需要坚强地忘却过去和开辟未来。望着她表情丰富而凸显着坚强的脸庞,闻着海风吹来的澳国特有的气息,我郑重地点了点头。

徜徉前行的土著人

当殖民者端着刺刀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土著人的厄运便降临了,他们失去了土地、失去了自由,许多人失去了生命。但他们还是顽强地生存下来了,延续着他们的种族和历史。现全澳共有30多万土著人,约占澳大利亚总人口的2%。殖民主义者的杀戮和歧视在土著人心灵深处刻下了深深的印痕。一位研究土著人问题的女士以极不平静的语气讲到:他们(白种人)时时想消灭我们,但他们不能毁掉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望着她有着明显土著人血统的面孔,我胸中卷起一层波澜。今天还有一些土著人在为建立独立的国家而抗争,在澳大利亚有一个以此为宗旨的专门组织。但他们的这一愿望恐怕是无法实现的,当今可行之上策似应是通过经济文化发展使民族得以绵延和兴盛。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于整个国家的安定和发展考虑,也因为国际社会对种族灭绝、种族歧视的普遍厌恶和谴责,澳大利亚对土著人的政策作了修正,从六七十年代起奉行多元文化政策,这对土著人的生存、发展无疑是有利的。国家开始承认土著人的土地所有权,但面对的现实是,国家拥有的土地很少,可利用的土地早有主人,因而土著人要重新获得土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许多土著人已经向城镇迁徙,这种迁徙是他们新的旅程,也是新的一页历史的展开。土著人的文化正在消失,现在只有大约10%的人能讲自己的语言。在多元文化政策的指导下,国家对土著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采取了一些措施。1993年在联邦政府设立了土著人及岛民委员会,主要负责政策措施的制订和为土著人的发展提供可能的帮助。在堪培拉可以看到土著人的艺术馆,展出土著人的陶艺作品和各类工艺品,它一方面展示了土著人的创造力和文化特色,也同时展示了澳大利亚的民族政策。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图案是由土著人使用的一种打猎工具——飞去来器构成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政府已经确认土著文化的存在及价值,其中当然也蕴涵澳大利亚向世人宣告自己文化政策的用意。

一个民族的发展,教育至为重要。土著人教育的落后不言而喻,接受过12年制国家义务教育的学生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面对新的时代和生存环境,土著人在向往学校,追求知识。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帮助土著人发展教育,在一些大学还举办了专门面向土著人的教育,有的大学还设有土著人中心,主要职责是帮助在校的土著人完成学业。

国家对土著人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形式灵活。入学条件充分放宽,只要愿意进大学获取知识,便可降低条件录取,文化基础较差的进行补习,这相当于预科。入学者年龄不受限制,在悉尼理工大学,土著人学生的平均年龄是38岁。课程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土著人的要求开设。其中开设的经营中小企业和管理乡镇的课程居多,也许土著人已认识到,经济的发展才是民族发展的根本出路。土著人还可以分段学习,即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再回去工作或实习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学校继续学习。大学对土著学生在收费方面也给予很大照顾,交不起学费者还可以申请由政府贷款,学成后有了收入再行偿还。

为了民族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融入现代社会,必须学习和掌握现代文化科学知识。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延续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这对土著人将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或许,这是世界上许多民族所面临的、充满挑战的课题。

猜你喜欢

土著人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
为什么澳大利亚人不爱吃辣
澳大利亚土著人发明的回力标
土著人不“土”
澳大利亚人想工作到70岁
澳大利亚:和书来一场盲约
小岛上的统治
行在澳大利亚
乐乐乐翻天
澳大利亚行
澳大利亚雕塑作品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