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评《走向现代化——深圳20年控索》

2001-07-23文/碧

全国新书目 2001年6期
关键词:深圳经济特区定式体制

文/碧 卿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弹指一挥间,深圳经济特区走过了20个春秋。在短短的20年里,深圳在改革开放、产业升级、经济全球化三大因素的推动下,把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其国民教育、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环境与健康水平、科技文化发达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后发优势,成功推进现代化的一个范例。

《走向现代化——深圳20年探索》一书,(深圳市委宣传部部长白天主编)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指导,全面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深圳经济特区创建20年的光辉成就和推进现代化的成功经验。

本书以大量翔实的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三个举世瞩目的问题:中国能不能实现现代化;中国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化;中国怎样加快速度实现现代化。

作品紧紧围绕深圳现代化进程这一历史主题,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和历史使命、深圳率先实现现代化这一跨世纪的重大现实课题和历史难题作出了全面、系统、深层次的研究与阐述,并表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起点高。同于作者始终把深圳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放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下来研究、考察,把深圳这块“实验田”放在全国现代化进程中去解剖、探索,使著作一开始就具有高起点、大容量。

二、指导性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会遇到两大障碍,一是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旧体制框架,二是平均主义形成的思维定式。深圳人民遵照邓小平“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指示,与种种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旧体制、旧思维定式进行了反复搏杀。在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旧体制、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参与经济全球化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性进展。本书对深圳这场改革所面临的众多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和对策性研究,总结出许多带有全国普遍意义的经验与作法。这对全国正在蓬勃开展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学术内涵深。该书虽然只涉及到深圳这样一个特殊的区域现代化具体问题,但却综合地运用了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来分析和解读深圳的具体实践问题。尤其是该书把深圳现代化的具体实践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论反思和经验总结,这就使深圳的经验、也使本著作具有理论高度和深刻的学术内涵。

猜你喜欢

深圳经济特区定式体制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深圳:无人机灯光秀精美绝伦
陈云在经济特区建设过程中的思想变化探析
解数学题要克服思维定式
高中物理中一种常规题型的解法判误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小心你的行为定式
经典来信
深圳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运行机理:1980—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