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进攻,就要去对方腹地

2001-06-14■万明坚博士

南风窗 2001年1期
关键词:洋品牌国产手机利润

■万明坚博士(TCL移动通信公司总经理)

做挑战者而非跟随者

目前手机行业内有这样一个共识:国产手机在品质和性能等各方面已经与洋品牌相差无几,但是与洋品牌还有一定的品牌距离,使得它在市场上并不被同样看好。按理来讲,国产手机是在这个行业上升最快的时候进入,时机应该是有利的。但中国的消费者目前并不了解国产手机好在哪,并不知道国产手机也完全是按照国际化的标准来生产的,同样可以拿到全世界去漫游,大家都是通用的。

因此对于国内手机企业来讲,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让老百姓知道这并不是很神秘的东西,并非只有洋品牌才能做好。但要力求缩短消费者对国产手机的认同和接纳的时间,各个企业则做法不一。

TCL移动通信公司的观念是,在充分研究市场的变化和未来趋势的基础上,痛下决心,形成自己的研发实力。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更多的是为了在业界拥有自己的发言权,走的是一条躯干型企业的路子,就是追求庞大的市场营销额,把自己变成销售公司和管道公司这样的角色。往往销售额是巨大的,但是利润率并不高,当然通过完善管理模式,追求速度,确实也能生存和发展,但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越来越显示出其弱点。经过一两年的发展,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企业应该定位在挑战者的角色上。

走出低档手机的误区

这是最具争议的地方。怎样看待这一问题?首先我们应该从一个最基本最朴素的公理出发,就是办企业要赚钱,要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企业要健康发展,就要特别关注资金投入的回报,即利润率。如此一来,就不应以高档还是低档为出发点,我们追求的是利润。

在中国市场,洋品牌每年要拿走上百亿的人民币,我们要把他拿走的这部分利润摊薄,抢过来。通过产品结构的分析可知,洋品牌手机的核心利润并不在其中低档产品,甚至一些低档产品已经接近亏损了。而其高档产品的边际利润是很高的,尤其是早期在100%的毛利率以上,如果我们以相对低的毛利率进入这个层次,(事实上已经证明)对方就会大幅降价,这样它的厚利自然被摊薄了,也就没有太高的利润来维系低档手机抢夺市场的实力,也就减弱了其低档手机的竞争力,反过来有助于我们的中低档手机去分割其市场份额,我们也才拼得起。单就低端这一块,它应该是做不过我们的,但为什么又能做得过呢?无非是有高端产品厚利的支撑。如果我们单刀直入地与其进行中低档手机的拼杀,就等于在贿赂他,并将其厚利养得更厚,从而加速我们自身的死亡。这是一个先后程序的问题,所以说攻击是全方位的,绝对不是单方面的。在目前这种格局之下,只有到对方腹地去进攻,才可能克敌制胜。因此在管理和销售体系中,最重要的支撑点是产品战略,产品战略一定要准,才能支撑市场战略的成功。

只有大幅降价才有生路?

近一段时期以来,新闻界的朋友或许是出于善良的本意,来劝戒国产手机厂家:尽快以“松动、灵活”的“低档低价”策略来与洋品牌争夺市场,否则就江河日下。对此,笔者愿以一种苛刻的语言来说:都是在出馊主意,而且是一条把国产手机搞死的道路。何谓“低价”手机,实际上它意味着极大的技术进步,而且是深层次的技术,因为只有巨大的技术进步才能导致成本的大幅下降,显然我们现在都没有这个力量。

同样,洋品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到台湾委托贴牌生产,到韩国的企业去签下几亿美元的订单,而它们自己都不生产了,都在改变自己的运作方式,只是运用自己的品牌能力。

而TCL移动通信公司的产品策略,就是要进入产业利润和边际利润最高的部分(这并不意味着卖高价)。以当年彩电为例,我们发现大屏幕彩电的边际利润很高,瞄准之后,大举推向市场,价格比同尺寸的进口彩电低得多,消费者当然能接受,我们也有钱赚,真正借助大屏幕彩电起了家。

而诺基亚8850为什么那么贵?就是因为有镁铝合金的外壳,有其差异性存在,奔驰车也没有听说中国的桑塔纳卖得便宜,它就赶紧降价,因为二者是根本不一样的。

所以TCL选择的路,首先就是要赢利,把差异性融入新产品,然后把规模做大,而绝不能一开始就陷入亏损,然后赌明天能赚钱。可能明天不但没有壮大,反而把自己的元气也伤了,这是走不通的(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而且我们的资本金是有限的,我们不是独立的上市公司。我想历史的发展会给出一个清楚的答案,证明我们是对的。

目前金融市场还处于一种很不健康的状态,很多人把自己在市场上的亏损转嫁到股市上,动辄就能获取上亿乃至几亿的融资。一个企业资金年周转率才0.9次,这在全世界市场经济非常发达的现代社会是走不通的,然而在有些企业却走得通,为什么?无非是能从股市获取现金。

竞争优势到底何在

与洋品牌竞争,国产手机业最大的优势在于,作为本土化的企业,在制造业方面,我们的周边环境相对有利,比方说研发成本少多少个百分点,生产成本少多少个百分点,市场推广、内部管理少多少个百分点,这就是产业的比较优势;其次还有售后服务的优势。前段时间召开手机服务承诺“三包”会议,仅有个别洋品牌表示参与,大多是不予理睬。

我们去圣地亚哥时,看到国外大公司有上千个设计工程师在那里,每人年薪至少10万美元,再加上研发本身的费用,这是一笔高昂的开支,如果手机卖得太便宜了,就无以支撑。真的不足以支撑了,就要考虑放弃。

另外,中国企业的文化凝聚力,员工的团队精神和战斗力方面更具优势。而且对中国人审美的理解,使我们设计的产品更能符合消费者的口味,这种背景的优势,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才具有的。

当然,我们还生产不出CPU的时候,可以进行分工,虽然低端产品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小,但东方国家这种利润空间也能维持我们的发展,维持我们的生活水平。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一代人的事,也正是在这种前提之下,才产生出这种比较优势。

目前似乎悲观情绪大于乐观情绪,但我认为国产手机将在3年内占主导地位,这并不是说国产手机都在一个水平上,而是差异很大,最后国产手机能起来的,或许就只有两三家,这是很正常的。目前我们不能单纯从速度来看问题,1999年是所有国产手机都在建厂的一年,2000年还在调整,过一两年才能正常地发展和争夺市场。

不会重蹈VCD的覆辙

国产手机是不会重蹈VCD覆辙的,因为VCD相对来说接近纯组装的产品,技术含量很低,进入的门槛也很低,而且VCD的产品差异性不明显,最终体现在放碟片的功能上。而国家对手机行业的审批控制相对比较严,进入的门槛比较高,而且产品差异性比VCD要大得多,从横向上可以依据不同的款式、不同的文化概念来开发不同的产品,纵向上的功能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VCD企业往往不敢贸然进入手机行业。

有一个例子是发人深省的,中国有一大批的军工三线企业,它们最早研制生产出了冰箱和洗衣机,机件、模具车间恐怕比现在的冰箱厂还齐全得多,一个厂就是一个山城,上万的员工。按道理当时销路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一个绝好的发展机会,但大多都没成气候,甚至搞到企业濒临倒闭,大量员工下岗。这除了体制的原因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企业发展模式。对于当今的手机企业来讲,这也是至关重要的。□

(编辑:张哲诚图:TCL通信公司提供)

猜你喜欢

洋品牌国产手机利润
国产手机,走红海外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观念新 利润丰
国产手机几家欢乐几家愁
创新力不足导致国产手机再遇寒冬
利润下降央企工资总额不得增长
国产手机品牌价值上升
净水产业国产货 披“洋”皮卖高价
洋品牌“牛”,不过是击中了中国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