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败战记录的启示

2001-06-13文/梅庆吉王金秋

全国新书目 2001年4期
关键词:实力军队战争

文/梅庆吉 王金秋

自从人猿揖别之后,战争就与人类如影随形,陪伴至今。始而石块棍棒,继而大刀长矛,然后是飞机大炮,坦克军舰,巡航导弹……翻开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记载战争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这些文献,大都记载胜利者的喜悦,很少写战败者的悲哀。其实,历史烟尘掩埋的,不知有多少壮志未酬的遗憾。曾几何时,那些“常胜将军”、“无敌军队”,一个个折戟沉沙,灰飞烟灭。翻开人类战争的史册,仿佛就是一部败战的记录。但大规模从败战角度来写人类战争的,还当首推北方文艺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这套“外国军队败战录”。丛书由5册组成,即:《德国军队败战录》、《英国军队败战录》、《美国军队败战录》、《日本军队败战录》、《苏俄军队败战录》。其内容大都是两次世界大战以来,在世界舞台上几个比较活跃国家军队败战的记录。这些败战的记录,比那些高唱凯歌的书籍更能发人深思,给人以启示。

提起战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实力的较量,如有多少军队,武器装备如何,经济实力如何等等。但从长远的角度看,真正的较量不仅仅是实力,还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凡非正义战争,只能得势于一时,不能得势于永远,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战时期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其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都占先手,因此开始了野心勃勃的侵略扩张。但经过坚持正义人民的群起反抗,终于把不可一世的老牌帝国送进了坟墓,那些战争罪犯也被一个个送上了断头台。二战以后,美国一举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凭借着首自己无与伦比的军事经济实力,不断干涉别国内政,企图充当世界宪兵,结果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上,被碰得头破血流。1939年的那场俄芬战争,在谁看来,都是虎入羊群,芬兰必输无疑,没想到小小的芬兰竟然成了卡在“北极熊”喉咙里一个刺猬,吃不进吐不出,数十万苏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茫茫雪原。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个超级大国又演出了一幕闹剧,把侵略的魔爪伸进了阿富汗这个泥潭,久久不能自拔,最终落得个油灯耗尽,曲终人散。这就是历史对侵略者的无情嘲弄。

这套“败战录”还告诉人们一个真理——骄兵必败。那些敢于发动侵略的战争狂人,他们往往有一个致命的误区,就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过低地估计了别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这种心态,在没开战之前,就输掉了一半。提起凡尔登,人们很容易记起它那可怕的名字——绞肉机。一战期间,德国为了制服法国,他们想在凡尔登这个弹丸之地,“把法国人处决在这里,让他们把血流尽”。不可一世的法金汉将军,梦想在一周之内结束战斗。而结果“把血流尽”的不是法国,而是德国。这一仗,敲响了德国败战的丧钟。而希特勒败战的丧钟,则是在俄罗斯大地上敲响的。希特勒在那里一陷就是三年,最终灰溜溜地撤出了他想从地球上抹掉的地方。在朝鲜战场上,麦克阿瑟的狂妄叫嚣“饮马鸭绿江,回家过圣诞节”至今还在人们的耳边回响,早已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战争,不仅仅是实力和智慧的较量,也是意志的较量。战争的胜负,不完全取决于实力,古往今来,以少胜多的战争不乏其例。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那么胜利就往往会在弱小的一方。从书中我们看到,苏联对德的战争是这样,芬兰对苏的战争是这样,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也无不是这样。当今世界还很不平静,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又给人们敲起了警钟。但最终取得胜利的,不是强权,而是正义。这就是汉朝的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说的:“仁义之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狼群”的覆灭——德国军队败战录》郑军著《大不列颠的悲歌——英国军队败战录》 程芬著《血染的星条旗——美国军队败战录》郑军冷辑林著 《太阳旗的飘落——日本军队败战录》程景吴谦著《“北极熊”的隐痛——苏俄军队败战录》旷小林著

北方文艺出版社2001.1 每册定价:17.50 元

猜你喜欢

实力军队战争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我们的搞怪实力,真的不容小觑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凭实力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象牙战争
战争催生的武器
战争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