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美国忘年交

2001-04-09卢晓渤

海外文摘 2001年1期
关键词:画册罗伯特热情

卢晓渤

1989年春天,我随海军军舰出访美国。在参观珍珠港纪念馆时,我结识了罗伯特先生。

他是位身材高大的老人,红润的肤色被热情的微笑和夏威夷特有的大花衬衫衬托出健康的光泽,一头银发让人立刻联想到“慈祥”一词。老人主动引导我们参观,他的讲解不但殷实详尽,而且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给人一种心灵上的震撼。

当老人从随身携带的大挎包里取出有关珍珠港事件的画册,并递到我们眼前时,我才恍然:原来,老人就是珍珠港事件的幸存者。画册上有19岁的他穿着水兵服的照片。照片中他的目光里透出那个年纪的人所共有的向往的神情,那向往是纯洁、美好、热情而富有感召力的。可惜,就在这张照片拍摄后不久,这双年轻的眼睛看到了美国海军史上最惨烈的一幕——他亲眼看着自己服役的军舰沉没于大海,亲眼看着和自己一样年轻的伙伴丧命九泉,而就在几分钟前,他们还在住舱里一起擦着皮鞋,笑谈怎样度过这个星期天……

后来,罗伯特先生成了一位军旅作家,写出了不少有关那场悲剧的文章。他说他这一生的任务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珍珠港事件,了解军人,了解战争与和平。

得知我也是个穿军装的作家时,老人显得有些激动,当场把自己编辑的那本画册送给了我,后来又赶到我舰停靠的码头,送去了自己的其它著作。

回国后,我陆续收到了罗伯特先生的几封来信,寄来了照片、资料和书籍——都是“军事题材”的作品,而且大多数都与珍珠港事件有关。可以看出,那场亲身经历对于老人的人生影响实在太大了。不知道在此之前,年轻的罗伯特曾经怎样设计自己的人生,但是可以肯定,他现在的生命确确实实属于他给自己下达的那个“任务”,他是为了这个任务而活着而奋斗的。

罗伯特先生的热情和执著打动了我,何况,讨伐非正义战争,保卫人类和平原本就是军人的天职。在飞鸿传递中,我和罗伯特先生成了忘年交。

罗伯特先生的信比我勤,信中不仅讲军队讲战争也会向我介绍他幸福美满的家庭。他几乎把我当成了自己身在远方的家庭成员,家里新添了什么摆设,花园里什么花开了,都会来信告诉我,还会拍下照片寄来,让我分享那份欢乐。一次来信中,罗伯特先生说自己准备收养一位非洲小女孩,在做决定前,他和太太都想听听我的意见……

在所有的信中,罗伯特先生都會表达他对中国的问候和关注,他说他和太太一定要到中国来,来看看真正的东方文化,来看看这个神秘而伟大的国家。他曾向我提出过一个吓了我一大跳的要求——希望我能送给他一块长城的砖。

我和罗伯特先生的通信都是汉英文混杂而写的,这也是老人的提议。他说大家学好了对方的语言,交流会更方便。每当看到夹杂在英文中那些笔划笨拙而认真的方块字时,我都会被感动:一个多好的老人啊,因为亲历了战争的残酷,他是如此渴望人与人之间的和平交往,因为遭受过野蛮的伤害,他是如此珍惜人类的爱心。

春节到了,老人寄来了他对我的节日祝福。这一次,从信封到内容写的全是汉字,有些是繁体字,有些是错别字,有些明显是在照葫芦画瓢,然而,一笔一划认真中透出的依旧是真诚。而当我打开夹入信中的贺卡时,禁不住喷然大笑,一双中国服饰打扮的金童玉女拱手作揖倒是充满喜兴,可旁边印着的四个大字分明是“新婚致禧”!

再后来,阴差阳错的,我和罗伯特先生失去了联系,可至今我都在惦记着这位为了和平而奔波呐喊的老人。我相信,世界上和罗伯特先生有着共同志向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携手努力,便能让珍珠港事件永远成为历史,而和平共处的的太阳就会照耀整个人类。

猜你喜欢

画册罗伯特热情
Looking Forward/by Robert Louis Stevenson期待
勇敢与懦弱
英男子当“裸体木匠” 干活时只穿靴子
我的想象画册
我的想象画册
热情的小山羊
我的想象画册
我的想象画册
我并不完美
你有没有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