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家凡·高的情感世界

2000-12-29金慰群

祝您健康 2000年12期
关键词:作画画家绘画

金慰群

当荷兰杰出画家凡·高创作的《向日葵》、《蝴蝶花》在他死后的竞拍中以天价售出之后,画坛终于肯定了凡·高独特的艺术个性与成就。诚如凡·高写给弟弟西奥的信中所说,“我认为伟大人物的历史就是悲剧,他们活着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阻力,而往往在他们的成就得到公认的时候,他们已不在人间。”凡,高正是这样一位孜孜探索、孤独奋斗而生前得不到承认的悲剧性画家。

凡·高生于荷兰布拉邦,16岁完成学业后曾当过店员和小学教师,但由于生性腼腆以至于什么活也干不长,被家人视为“窝囊废”。他从报上读到比利时煤矿工人生活境况悲惨的消息,便执意投入拯救受苦人的工作,他甚至连自己的衣服、食物和囊中的钱都慷慨捐献,使得自身的健康大受损害。

年已28岁孤独的凡·高在画了一些比利时矿工人物素描后便开始了他绘画的生涯。尽管他的技法稚拙,但他的弟弟却鼓励他,要他画自己最熟悉的人。其时,画家米勒的作品《收割者》富有性灵的人物深深启迪着他。

年到30岁仍无力谋生的凡·高,当他遇到已成寡妇的表姐时,第一次陷入了情网,然而求婚无果。后来他一度得到了一位不年轻也不漂亮有一双粗糙双手洗衣妇的爱情,但与这位“半老徐娘哀愁的爱”也未能维系多长时间。后来,又遇到一个被情人遗弃,快要临产的模特儿,他用弟弟每月寄来的钱和她分享面包。这个被遗弃的妇人终于被凡-高接受,凡·高将所有的关爱和柔情给了她。凡·高虽然努力作画,却始终没人买他的画。妻子忍受不了饥饿与寒冷,最后带着孩子回到妓院。

凡·高继续不解地作画,用跃动有力的色彩涂抹烈日、描摹法国梧桐消失在远方的情景。这期间凡高又遭遇了一次失败的恋爱,使他心灵深受打击,情绪一度消沉。1885年凡·高到了巴黎,受到法国印象派绘画和日本浮世绘画的影响,结识了艺术家高更,他的绘画才由暗沉的颜色转为强烈明朗的色调。法国南部色彩热烈的阿尔吸引着他那颗不平静的心,他的画笔熠熠生辉,他画的树似乎可以再生发出一百棵树苗,他画的向日葵仿佛能放射出光芒,他在艺术上渐趋成熟。他总在阳光最炙人的晌午绘画,画布的色彩鲜艳跳动,他的神经为之激动不已。他不停的喝酒,以使自己维持创作的亢奋狂热状态;他不停的吸烟,饿着肚子激情澎湃绘画不息。1889年12月21日,凡·高在描绘随风摇曳红艳的夹竹桃与绚烂多彩的天空的激情中,神志极度狂乱,割下一只耳朵作为礼物送给了一位妓女。病后复原的凡·高身体相当虚弱,但仍继续作画。严重的失眠症迫使他依赖枕下的樟脑方能入睡。在他刚刚恢复精神之后,又被种种幻觉所困扰,出院才一个月又进了医院,度以为周围的人要毒害他。为他看病的医生则认为凡‘高的一切错乱现象归咎于咖啡喝得太多和酗酒。

1890年7月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凡·高内心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宁谧,精神上的狂乱的魔影消逝了,他在写给弟弟西奥的信中说“我正处在一种平静得无法画画的心情之中……”蓦然在7月29日,凡。高举枪对着自己扣响了扳机,结束了他执着的探索,其时凡高年仅37岁。

从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分析来看,凡·高患的极可能是一种严重的情绪病变:情感性精神障碍,即躁狂忧郁症,而以情绪高涨、本能内驱力增强、思维过度加速躁狂相为主要表现的情感性精神病。凡-高孤独的个性、多次爱情的挫折、过度的兴奋与劳累、无节制的酗酒吸烟、劳动成果无人问津、生依赖弟弟的资助,这种种沉重的精神打击与持久作画的紧张狂热状态,可能是诱发凡·高“疯癫”的原因。年逾30岁仍不能自食其力,因捉襟见肘的穷困得不到持久的爱情,“对生命十分狂热的才智”又始终得不到公认。凡此剧烈的心理冲突,枷锁样的精神负担,使凡·高在描绘亮艳随风舞曳的夹竹桃景物画中,突然神志狂乱,竟然割下自己的只耳朵。他患有严重的失眠症,一度曾出现过幻觉和被害妄想。为描绘鲜丽的黄色调,他不得不进入紧张又亢奋的状态,以致次次被送进精神病院。可见过度紧张与亢奋高涨的情绪是引发他精神障碍的“导火索”。而一旦他精神上的狂乱烟消云散,处于死水般宁静没有激情无法作画时,凡·高便被附身抑郁的魔鬼逼上了自杀的绝路。凡·高短暂一生的悲剧,引发人们许多思索。尤其提醒痴迷于某一事物不知疲倦的人们,千万要注意自我调适心理与情绪,要提高抗挫能力,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此外要善待自己的身体,不宜长期超负荷超强度的“殚精竭虑”。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面对种种压力与应激反应,维护好精神与心理的健康实不可小觑。

(编辑祝健)

猜你喜欢

作画画家绘画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折段麦秆来作画
墨水作画
酷炫小画家
指纹来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