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外国语大学:不就是外语吗?

2000-06-14

三联生活周刊 2000年11期
关键词:体育组北京外国语大学语种

导读: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上学有点像置身万国博览会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流传着许多分不清真假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这样的:一个阿拉伯语系的学生丢了书包,后来发现书包被挂在宿舍楼看门老头的房间里招领。于是他去认领,但老头要求他拿出证据证明书包是他的。那个阿拉伯语系的学生回答说:“书包里有我的练习本,上面有我的名字。不过名字是用阿语写的,我念给你听。”老头没说别的,只问了那个学生的名字,随后从书包里掏出练习本,朗朗地读出了上面的阿拉伯语姓名,然后放心地说:“没错,是你的书包。”

另一个老头的故事倒是千真万确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体育组的器材库里也常年坐着一个老头,每天都一言不发地守着一台录音机听英语。据说他听的英语的语速连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英语的学生也不敢小瞧。

有一个也是久已流传的故事或许和第二个老头有关。当年某所名牌大学有一个精通英语与法语的学生,因为久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大名,所以毕业后想到北外来找一份工作。没想到当时北外正好人才济济,根本没有他教书的位置。北京外国语大学校方看他的确诚心可嘉,又考虑到他篮球也打得不错,最后就把他留在了体育组。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现这样的故事并不难理解。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炒米粉的小贩会在你催他快一点的时候一边翻锅一边拖着长腔告诉你:“All right!”在院子里溜达的闲人会突然问你:“德语里的‘再见除了‘去死(tsuess)还有哪种说法?”英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校园里几乎是通用语,所以不要试图和你的同伴用英语说悄悄话——你身后的扫马路的或许正好借机会练习听力。

走进北京外国语大学因此好像已经踏进了一个超越了国界的小社会,北外的学生们崇尚开放、自由的生活方式,校园内外的生活因此而比别的大学更为丰富多彩。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上学有点像置身万国博览会:图书馆里有与英国文化协会协办的英国研究中心和美国研究中心,法语系有法国研究中心;著名的歌德学院朝向北外的大门虽然后来被锁上了,但毕竟和北外只有一墙之隔。这些机构可以提供从图书到音像制品各种有关该国的资料。尽管有些借阅证的办理条件有些苛刻,但为了免费获得这么多信息还是值得的。一些小语种没有能力在校园内建立自己的研究中心,但这些语种的学生往往会和对象国或地区的驻京机构保持良好的关系,有时还能得到去当地培训的机会。举例来说,德语系里仅20多人的瑞典语班每年都会到瑞典使馆里去过露西亚节,西班牙语系的葡萄牙语班在三年级时也有机会去澳门培训三个月。在这方面,英语系这样的“大系"就没有那么幸运:你只能靠拼学习成绩或在某些比赛中胜出才有可能争取到有限的几个出去看看的机会。

不过,从北外毕业后出国的机会就很多了。北外的主要培养方向是外事英语。毕业的学生里去外交、经贸领域的很多。一些抢手语种的学生往往刚一毕业就被派上“前线”。工作一年之后,过去的同学打起电话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对话:“×××在国内还是国外?”答话的一方完全是无奈的口气:“布隆迪。常驻四年。”即便是一些短期的出国任务最后也会变得像出差一样公事公办。或许几十年后还有人会被派驻北外,到那时可能又会诞生一个斯瓦西里语学生的书包的故事。

传统与现在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是在1941年在抗大三分校俄文大队基础上创办的延安外国语学校,现在是国内所设外语语种最多的外语类大学,在本科开设英、俄、法、德、日、西班牙、阿拉伯、意大利、瑞典、葡萄牙、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印尼、马来、僧伽罗、土耳其、朝鲜、斯瓦希里、豪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及阿尔巴尼亚等31种外国语。主要方向是外事英语。

视点

炒米粉的小贩会在你催他快一点的时候一边翻锅一边拖着长腔告诉你:“All right!”在院子里溜达的闲人会突然问你:“德语里的‘再见除了‘去死(tsuess)还有哪种说法?

猜你喜欢

体育组北京外国语大学语种
2019年度北京师范大学“高参小”项目体育组集中培训暨第二期种子教师培训举行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外语语种规划
Apprendre d'hier,vivre pour aujourd'hui,espérer pour demain
La Belgique:réagir après les attentats
定量负荷状态下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女研究生呼吸机能比较研究
A maman
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对比研究*
Nostalgie
“一个笑话可能要经过几秒钟才会听见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