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思明:情满荧屏第一人

2000-06-14□文/武当山人

棋艺 2000年8期
关键词:棋坛个人赛思明

□文/武当山人

风雨与坎坷汇成一条布满荆棘的不归路,拼搏与梦想写就了她辉煌的人生轨迹。

——题记

谢思明这个名字对喜欢横车跃马的人来说太有吸引力了,她极具传奇色彩的诸多“第一”,编织了一个个耀人眼目的光环:我国第一位女子象棋特级大师,第一位五冠群芳并同时拥有大学本科文凭的女棋王,第一位“三连冠”的“亚洲女皇”,第一位弃弈经商搏击风浪的弄潮儿,第一位象棋电视策划人。可她无论扮演什么角色,无论何时何地,都——

离不开象棋

谢思明刚上初中,就因为谦虚好学、才思敏锐,被老师送到业余体校象棋学习班学习,生来瘦弱腼腆的她似乎更适合这无声的厮杀和智慧的较量,并从此与车马炮结下了不解之缘。三年之后,她出现在首届全国象棋少年赛的赛场上,雏凤初啼,夺得亚军。翌年跃居第一名,并在同年举行的第四届全运会上列成年组第五。1980年福州鏖兵,18岁的谢思明蟾宫折桂,第一次登上全国冠军的宝座。殊料一发而不可收,又连获1981、1982、1983三届全国冠军,第一、二、三届亚洲杯桂冠。至今她还清楚地记得,那时每年约一半时间都难留在北京,而且一个姐姐正在读大学,家中孤独且多病的母亲无人照看。1980年底,母亲煤气中毒,而此时她已登上去澳门的飞机,等比赛回来,母亲因后遗症严重而住院,但她这时又接到赴肇庆参赛的任务,只能含泪踏上征程。她说:“妈妈为我吃了太多的苦,她最理解我,支持我,我更得在事业上拼搏!”

“我要读书”

1982年底,全国个人赛结束不久,谢思明应邀参加“长安杯”大师邀请赛。比赛大都安排在西安的一些著名高校,几场下来,大约有三万多“天之骄子”观看了比赛,那热闹的场面和热心的棋迷真叫人感动。当这些同龄人争睹棋后风采的同时,不约而同地问她:“像您这样的智商为什么不上大学?”也许就从那一刻开始,她萌生了读书求学的强烈愿望,一直到1985年,终于好梦成真,她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选修中文系。第一年她读了《写作》、《文学理论》、《现代英语》,第二年又增加了《近代文学史》等科目。这几年,课堂和棋桌“双轨运行”让她失去了星期天和节假日,当棋友们捉对厮杀时,她却在学海中跋涉;当同学们下自习后休息时,她却要摆开棋盘凝神思索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汗水迎来了殷实的收获,1987年,她以每门功课都在8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成为北师大的高才生,并在同年举行的全国个人赛上过关斩将,第五次“会当凌绝顶”,1988年她第四次摘取亚洲“后冠”。

情满荧屏

1988年以后,谢思明与象棋“不辞而别”,“两手空空”地下海创办了银鸿广告公司,任总经理。笔者曾问过她:“你头上那么多桂冠怎么能说‘两手空空呢?”谢思明实话实说:“我指的是钱,许多棋手跟我一样,在象棋上并没有得到多少钱,许多人在公开场合常常回避‘钱字,我不回避,我现在经商,当然要考虑到钱,没有钱,就办不成事,当然除了钱,我还有更重要的东西,也就是我说过的‘许多,‘许多。”1997年,首届“中立杯”电视快棋赛以其巨大的成功引起棋界内外的强烈反响,组委会收到来自全国半数以上市县的两万封来信,其收视率已超过“意甲”,空前的广告效应就连赞助商都始料不及。中立鞋业集团总裁黄劲先生说得好:“现在人们都热衷于搞足球,搞围棋,而极有群众基础的象棋却没人搞,没人干的事情,我来干。”

笔者也曾问过谢思明:“你阔别棋坛八年之久,为什么还会搞象棋比赛?”她说:“我从来都是视象棋为事业,象棋为生命,虽然我离开了棋坛,但我内心从来没离开象棋,举办这样的比赛是我多年来的心愿。”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中立杯”在象棋史上产生的“里程碑”般的深远影响,继而“中保财险杯”女子大师赛别开生面,首次将巾帼佼佼者的飒爽英姿搬上屏幕,“红牛杯”特级大师超霸赛紧锣密鼓,“银鸿杯”女子大师赛梅开二度,“思明杯”老干部赛妙趣横生,“红牛杯”元老赛匠心独具,“年度总决赛”好戏连台……在不知不觉间,人们突然发现,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每周六的“黄金档”已被象棋占领了。

从一名杰出的棋手到一位卓越的电视策划人,人们会牢牢地记住你的名字,并要道一声:“感谢谢思明!”

猜你喜欢

棋坛个人赛思明
花言巧语
关于思明和他的日记
欣慰
历届全国个人赛男子冠亚军经典对决谱(Ⅱ)
全国冠军谢思明经典中局赏析
历届全国个人赛男子冠亚军经典对决谱
书的自述
赵鑫鑫先负王天一
2013年“石狮爱乐杯”全国个人赛6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