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

2000-06-13杜云波

中国针灸 2000年4期
关键词:清除率螺杆菌幽门

焦 伟 杜云波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经络研究所,郑州450004;1开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摘要为探讨针刺在根除HP感染方面的作用,依据诊断指标,把100例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HP感染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了临床对比研究。对照组中西医常规联合用药,治疗组中西医药物治疗完全同对照组,同时辨证加用针刺疗法。一疗程结束且均停药4周后,按原法复检HP,统计两组HP清除率及总有效率,并作统计学处理。结论:治疗组疗法较之对照组可明显提高患者HP清除率。

主题词螺杆菌,幽门/针灸效应螺杆菌感染/针灸疗法

笔者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100例进行临床对比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共10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及病房。男67例,女33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9岁,19岁~50岁96例,50+岁~69岁4例;病程6个月~21年。以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性别、年龄、病程有可比性。

1.2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

(1)100例患者均经胃镜在胃窦部取2块活检,其中1块作尿素酶试验,1块作细菌培养,二者均为阳性。

(2)100例患者症状、体征、胃镜检查符合《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及《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所列胃脘痛诊断标准。

(3)治疗前2周停用抗HP、抗溃疡药物。

(4)凡有以下情况者予以排除:特殊原因引起的糜烂性胃炎,如长期服用止痛药物、激素等;肝硬化;近期发生过消化道出血;孕妇或年龄>70岁以及不能坚持系统治疗者。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取穴:中脘、内关、足三里。实证配阳陵泉、期门;虚证配脾俞、胃俞、章门。常规消毒操作,用30号1.5~3寸不锈钢毫针,进针得气后随证施以补泻手法,留针45分钟,其间每15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4周为一疗程。

中、西药物治疗完全同对照组。

2.2对照组

中西联合用药。西药应用三联疗法(常规剂量应用洛赛克、交沙霉素和呋喃唑酮);中药按《中医内科学》中胃脘痛病辨证分型后对证应用中药汤剂,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600 ml,三餐前空腹各服200 ml,4周为一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1疗程结束后均停药4周,后复用胃镜取胃体活检,分别作尿素酶试验及细菌培养,只有二者均为阴性者为根除。

临床痊愈、有效、无效病例参照《中医常见病证诊断常规》所列标准确定。

3.2治疗结果

见表1。对两组中HP清除即临床痊愈率作比较,χ2=7.57,P<0.01,二者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证明治疗组疗法较之对照组可明显提高患者HP清除率。对两组中总有效率比较,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4讨论

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是胃MALT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子,还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病因子,因此抗HP治疗成为治疗此类消化系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无论中医界还是西医界均投入力量对抗HP进行研治,取得了相当的成效,HP清除率不断提高。但在中医界单纯探究针刺和HP清除率关系的研究较少,笔者试图通过临床实践来验证针刺对HP清除率的影响及其大小。

已有人作过研究,对HP感染病人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发现其免疫功能严重失调,而针刺治疗能增强免疫功能,双向调节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使之趋于正常,因此不难理解针刺提高HP清除率的机理。本实验所选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均为补正祛邪,提高免疫力之要穴,从而确保了治疗中的疗效。

事实证明,在应用药物清除HP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能较大提高HP的清除率,笔者针药并用,以求在临床中取得更佳疗效。

猜你喜欢

清除率螺杆菌幽门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TNM胃癌分期相关性的研究
幽门螺菌感染胃炎患者血清miR-155表达与IL-6表达的相关性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一人得病染全家,幽门螺杆菌会致癌吗?必须根治吗
四类人应该积极“抗幽”
序贯疗法在提高儿童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中应用的Meta分析
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临床对比
模拟胃液条件下维生素C对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