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待郑京和

2000-06-13

音乐周报 2000年20期
关键词:世纪大师北京

郑京和的访华演出已经策划很长时间了,而且还不止一个人。

1997年,郑明勋访华演出获得成功后,北京音乐厅的老板就曾和我商量过想邀请郑京和也来趟北京捞一把。可当时郑京和的演出日程都安排满了。加上自打郑京和生了两个宝贝以后,她把每年演出的场次从原来的120场削减到60次。因此,很难能够被安排上她的巡演日程。我们的如意算盘也就泡汤了。没想到三年后郑京和还真让“世纪演出公司”给请来了。不易。

郑京和的访华演出炒作了两个月。北京、上海等地的音乐爱好者从过年那会儿就盼着她来了。可郑京和就在原定4月24日举办音乐会的前几天得了重感冒,没辙,演出推迟了。

老郑家总共有七个孩子。其中三个孩子被他们的妈妈——世人称之为“音乐圣母”的李元淑培养成为世界级大音乐家。这个故事早已被各个媒体传为佳话。三个孩子除了儿子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郑明勋、小提琴家郑京和以外还有姐姐大提琴家郑明和。老妈李元淑为了这几个孩子操碎了心。这不,老人家不顾八十四岁高龄又陪着没来过中国的郑京和一起来了,她不仅是郑京和的妈妈,还是她和姐姐郑明和的经纪人,你想她能不来嘛。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全国头一次放七天假。5月7日,大家的假期还没休完,可为郑京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人到的特别齐,满满当当地坐了一屋子。在会上我的注意力集中在两个人身上。一个是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李元淑,一个是谦虚温和的郑京和。这娘俩儿在会上占尽了风头,光老太太一个人的发言就占了18分钟。善解人意的郑京和每次发言完结时,总是笑咪咪地指着她的钢琴伴奏伊塔玛尔·戈兰对大家说:“请诸位向他提些问题,他是个非常著名的钢琴家。”但大家似乎不愿为戈兰而耽误了对郑京和的提高。几经请求,终于《音乐周报》的记者陈志音站出来满足了她。全场记者都知了,郑京和及戈兰也笑了。

郑京和要在上海首演,所以开完新闻发布会就先奔上海了。估计是郑京和中国巡演代理人、上海的韩英淑女士特意安排的。直到10日的上午才回到北京。弄得我一连三天心都没踏实下来。

10日下午,当我到了21世纪剧院一看。好嘛,办公室里呜漾呜漾地坐了一屋子人,连下脚的地方都没了。全都到齐了。音乐出版社的陈力、北京音乐台的耿爷、北青报的占坤和北峰、北京日报的玉扬还有一大堆电视台的熟脸。

大师每次演出前都会非常投入地拼命练琴,我们也就不便打扰。好在世纪演出公司是十分专业的公司。早就为我们安排好了拍照时间。只要大师把琴练舒服了,我们也就能拍了。公司把一切都安排好,也都交代清楚了。所以,虽然等待时间并不算短,但大家心里都很踏实。

闲着也是闲着,哥儿几个开始侃上了。

从三点多一直等到六点四十,终于等到了。一声召唤,谁都不侃了。一个比一个快,蜂拥般地拥到剧场入场口。

大师已经在等我们了,她微笑着面对镜头。哗啦哗啦哗啦快门声响成一片。短短的三分钟,人们象是打一场阻击战。狭路相逢,顷刻之间七八台相机一轰而上,毫不客气地释放了20余个胶卷。扫射完毕,我们才意识到该吃饭了。

音乐爱好者期待已久的郑京和访华演出开始了。由于世纪演出公司专业的操作,摄影记者都已成竹在胸,他们只是希望能锦上添花了。所以,在演出过程当中没有一个人按快门。

直到演出结束,鲜花献上,快门声才再度潮水般响起。

猜你喜欢

世纪大师北京
对话大师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北京春暖花开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北京的河
My School Life
北京,北京
世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