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离儿童乐园还有多远?

2000-06-12

海外星云 2000年16期
关键词:童工南亚难民

据统计,在全球60亿人口中,5~14岁的儿童约有14亿,占人口总数的20%多。值得注意的是,在庞大的儿童群体中,约有近一半的人生活在贫困之中,有1/3的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从而产生了种种不幸群体,主要包括有如下10个方面:一、贫童。在目前全球超过10亿贫困人口中,饥饿的儿童竟占了约4成,主要集中在非洲、南亚、西亚和加勒比地区。他们缺少粮食、卫生饮用水、住房、学校和医疗条件。非洲因每年战乱而造成的贫困儿童也有增无减。每年全球因缺粮、缺药品、缺卫生饮用水、染上各种疾病而死亡的儿童有上千万,因战乱而受虐待和伤害的儿童更是数不胜数。

二、童工。尽管根据国际劳工法,禁止使用未成年童工,更不允许盘剥他们,但世界童工依然普遍存在,不仅发展中国家,就是经济发达的大国也大量非法使用童工。据统计,目前全球使用的14岁以下童工约有1.5亿至2亿,约占全球劳工总数近10%,主要分布在南亚、拉美和非洲南部地区。许多不满10岁的童工,在恶劣条件下,每天劳动10小时以上,而所得工资却很微薄,一般不及成年人的1/3。至于每年因工伤而致残致死的也不在少数,每年多达上百万。童工中多为贫家子女,在西方国家中,又多属移民和黑人,从事的多是农业、园艺、林业、建筑或服务业等繁重体力劳动。许多世界名牌产品,就是出自儿童之手。

三、雏妓。近年来,由于艾滋病在全球的肆虐,许多西方嫖客转向于钟情雏妓,雏妓在欧洲、拉美和东南亚一带猛增。据统计,目前全球不满18岁的卖淫少女已达100万人,其中,泰国约20万、韩国10万,台湾也有10万。近来,柬埔寨的雏妓也在增加,东欧一些国家也呈上升之势。值得注意的是,科索沃战争后许多当地少女也被拐骗入了色情业。据说有一个阿族的犯罪集团与外国势力勾结,把数千名阿族少女,以升学、就业、结婚为名骗到英国出卖肉体,使她们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在西欧几个发达国家情况也是一样,雏妓充斥夜间街头,甚至公开拉客,仅巴黎一地每年有几千少女被卖入烟花巷中。

四、童兵。一些国家由于兵源不足,又无力支付军饷,便拉儿童入伍充军。如在非洲、南亚、西亚的不少部落军队或游击队中,都有娃娃参加战斗,据说目前全球的娃娃兵有30~50万人,他们参加站岗、放哨、训练、巡逻、战斗,以及更危险的任务。现在已知在阿富汗塔利班学生军中,童兵作战勇敢,甚至成了主力军。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组织中更有出色的娃娃兵,担任刺探、爆破、暗杀等任务。

五、童盲。全球36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儿童入学率不足40%,女童比例更低。据统计,在全球约10亿文盲中,约有1/3是儿童,其中女童占多数。据国际慈善机构的报告表明,失学儿童在南亚和非洲尤为严重,其中南亚有5600万人,非洲有4500万人,东南亚1070万人,拉美710万人,中东约660万人。非洲问题尤为突出,据专家统计,如果发展下去,15年内,全球3/4失学儿童将集中在这里。有关国际组织测定,要解决此问题并不难,只要拿出80亿美元,在未来10年内可以解决,而这笔钱仅相当于全球4天的军费开支,但是又有谁肯拿出这笔钱呢?六、儿童烟民。近年来,在发达国家烟民比率有所下降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却在上升,其中,儿童和青少年比率上升得最快。儿童过早吸烟,不仅有害身心,而且容易诱发犯罪,危害社会,后患无穷。

七、儿童吸毒者。他们或因受家庭影响,或因受毒友引诱,或出于好奇,沾染上了恶习,一旦吸上毒品而且上了瘾,将很难改掉,不仅妨碍学业,危害身体,而且很容易走上偷盗、抢劫、杀人的犯罪道路,毁掉一生前途。

八、儿童流浪者。在目前全球大约1亿个流浪汉中,儿童占有较大比例。他们多数因为家庭贫困、父母离异、战乱灾荒而失去家园。大批流浪儿的存在,为城市带来不安定因素。各国政府虽几经整肃,但屡收屡逃,收效甚微,至今仍让当局头疼。

九、儿童难民。战后,局部地区战争不断,自然灾害频发,致使难民越来越多,其中主要是妇女和儿童。据统计,目前在非洲、中东、南亚、西亚地区的难民总数已有近5000万人,其中阿富汗、柬埔寨、卢旺达、刚果、科索沃流入国外的难民都在百万以上。联合国为援助难民,在多处设立了难民营,但条件极为恶劣,不少儿童在此降生或一直生活在这里,因饥饿、疾病、缺乏卫生条件而致死者大有人在,其境地非常悲惨。

十、儿童妈妈带来新问题。据统计,目前每年非婚生婴儿有上百万例,而且呈上升之势,就连不少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非婚生子不仅受社会歧视,而且男友往往离去,给少女妈妈带来更大痛苦,她们成了又一个不幸的儿童群体。

猜你喜欢

童工南亚难民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南亚》教学设计
孟加拉 难民
山推成功拓宽南亚销售渠道
禁止使用童工的立场不能后退
世界无童工日:国际劳工组织强调加强社会保障是消除童工现象的关键
世界各地的童工
“9.11”事件后美国南亚政策的变化
“童工”令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