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幕的意义

2000-06-04

当代戏剧 2000年4期
关键词:谢幕群众艺术

吕 律

已故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有篇《我懂得了谢幕》的文章,其中说,自己当年不懂得谢幕的含义,“我不应该出去,我已演了三四个小时的戏了,怎么还要感谢观众呢?”后来,她看了俄罗斯著名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用最优美的舞姿向群众表示感谢,深受启发,懂得了谢幕的意义。

谢幕的由来,我没有考证,且暂不管。从表面看,谢幕是演员对观众幕终掌声的回谢,是一种礼貌。但其实质是体现了艺术在展示内容和功能过程中演员与观众、艺术与观众的关系。表演艺术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语言与形体动作来表现的,其中蕴含着演员(也包括编导及一切幕后工作人员)对艺术的体验、理解和为艺术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从这一角度讲,观众观赏演员的表演,应当感谢演员。但是,从艺术的本质上讲,艺术是为观众即人民群众服务的,人民群众是艺术的主人。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接受,艺术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从另一角度讲,观众的欣赏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在演员二度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着再创作,共同参与一部艺术作品的完成。这种参与即再度创作是能动的思维活动、审美活动,自始至终渗透着观赏者的主观意识。演员以具体的艺术形象把情节故事、情绪变化、喜怒哀乐直接传递给观众。观众在愉悦中体味、想象、感悟,得到美的精神享受。如果观众的思想感情、理念认知与艺术所反映的生活本质产生了交流,发生了共鸣,那么,这种效应也是演员与观众共同完成的。我们常说,某戏演出了上百场,甚至上千场,观众多少万人次等等,之所以能达到这种效果,是因为艺术的知音在广大观众之中。观众为演员既捧人场,又捧钱场。没有观众的光顾、喝彩,就不会有艺术的辉煌。从这一点来讲,演员应该对观众表示感谢。我们应当从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的全过程来理解这种关系,而不是单纯从一场一戏的演出中演员的台上付出与观众的台下坐观去表象看待。在艺术面前,授者与受者双方都是平等的。观众的掌声是对演员创造性劳动的认可、尊重;演员的谢幕是对观众赞誉的回应、致敬。谢幕一举,使演员最后从剧中人的身份走出了舞台帷幕,以一个与观众同等的艺术创造者出现在观众面前,一下子拉近了自己与广大观众的距离。这种彼此尊重、友好的艺术交融氛围,有利于提高演员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培养观众的欣赏水平,也有利于艺术的发展繁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观众与艺术之间也显现出一种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如同别林斯基所说的,“后者是生产者,前者是消费者;后者是演员,前者是以自己的共鸣和热情奖励着演员的听众。”生产为了消费,消费引导并支配着生产。如果说消费者是商家的“上帝”。在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广大观众欣赏趋向多元的今天,要占据文化市场的一隅之地,就要建立艺术与观众的亲密关系。谢幕不仅是一场演出结束时演员留给观众的回眸与顾盼,也是连接艺术生产与观众消费的一个不可小视的环节。

猜你喜欢

谢幕群众艺术
最后一跳
Life OR Death Decision
谢幕
纸的艺术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