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员·导演·编剧

2000-06-04王志学

当代戏剧 2000年4期
关键词:戏曲教练创作

王志学

张茂亭同志是陕西戏曲界颇有影响的一位著名秦腔编导,从艺70余年,编导上演的剧目多达70余出,仅此一点即可证明他对戏曲艺术的热爱程度和辛勤耕耘、不断探索、大胆实践、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我与他共事数十年,对他的为人和艺术追求深为了解,也深知他从艺生涯中的甘苦与艰涩。

张茂亭同志是原陕西省军医五一剧团的编导,1918年10月出生于长安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为了糊口度日,少年时即辍学从艺,四处奔波,尝尽了人间辛酸。他15岁考入咸阳益民学社,在师傅的严格教育下专工旦行,颇有名气。后两进甘肃,在警钟社搭班演出,挣钱养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又辗转回陕,被凤翔县移风社聘为教练,专司学生的排戏和管教。是年冬又去蒲城县三义社任教练兼导演。1949年全省解放后,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宣传二队,1956年宣传二队改为陕西军区五一剧团,继续任导演、编剧至退休。

一、勤奋谱华章

张茂亭同志文化程度不高,在学戏期间硬是苦记硬背,一句一字记熟了一出一出戏的剧词,一招一式跟着师傅学会了每出戏的表演身段动作。他是男性,但却专攻旦行,仅用一年多时间就能登台演出,出科搭班。在四年短短的时间里边学边演,学会了数十出本戏和折子戏,适应了各种班社和各种形式的演出。在学艺和频繁地演出实践中,掌握了秦腔演唱的过硬功夫和技艺,并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理想,努力向教练和导演的目标迈进。在演戏之余,他偷偷跟着老师学习教练和导演,一有练功排戏,他就在老师们后边十次八次地跟着学习。他把一套一套的基本功法苦记熟背,每一出戏的导演、每一出戏的安排调度,以及舞台布置和音乐板式等都默记在心,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打好基础。正是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使他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了,终于,在从艺第四年后就相继被凤翔移风社和蒲城三义社聘为教练。

当教练之后,他并没有放弃学习导演,这时,他从偷学变为公开向老师求教。在此期间,他登门拜师的两位导演对他的指教至关重要:一位是秦坛声誉卓著的惠济民,一位是蜚声京剧界的贾德善。这两位导演对他教诲不倦,从剧本处理到导演构思、场面安排、场次衔接,舞台处理等,一句一句、不厌其烦地给他手把手地教,一些戏还让他执导。几年下来,他终于学到了排戏、导演的真正本领。在两位高手的指点下,他排出了《三滴血》、《玉虎坠》、《对银杯》、《三娘教子》、《白玉楼》、《蝴蝶杯》等10多出传统剧目,受到了观众的普遍赞誉。

张茂亭导演艺术得到全面发展,跃上一个新高度,以至成为著名的戏曲导演,是1949年参加第一野战军政治部宣传二队(后为陕西省军区五一剧团)以后逐渐成熟的。对他来说,从浸泡了近20年的旧戏班社进入革命文艺团体,一切都是新的。学习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学习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文艺政策;演出表现工农兵形象的新戏;过着准军事化的集体生活。在这样的新单位、新环境的熏陶下,张茂亭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演剧内容和形式,很快被任命为五一剧团艺术研究室的主任兼导演。在长达25年的导演生涯中,他结合民族传统艺术手法,适应时代,适应解放后人民群众各个时期审美意识的变化和需要,导演了《劈山救母》、《赤胆忠心》、《和平使者》、《窦娥冤》、《春香传》、《团圆之后》、《三世仇》等数十台戏,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好评,198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导演。

二、实践出真知

只认识几个大字的张茂亭,经过苦斗,从演员跃上了教练和导演的宝座,这在别人心目中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但他仍不满足,又用极大的兴趣和毅力,学习剧本的创作和改编,他创作的大型剧本有《柳湖风波》、《劝母存棉》等,改编的有《春香传》、《玉虎坠》等10余出。有的剧本还被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他的剧本创作自有其不同一般的独特风格:一是向传统学习;二是在生活中吸收营养;三是通俗易懂,符合群众口味。

早在做导演时他就非常注重学习传统剧本的创作技巧。每拿到一个剧本,便从思想立意、谋篇成章、人物性格刻画、故事情节铺叙,以及场面安排、语言唱词使用等等多方面进行仔细研究,认真琢磨,务必吃透,做到心中有数。在日常生活中一旦遇到某些带有戏剧性的事情,他就十分留意地记下来,并想写成戏试试。这个时期他写的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传统戏痕迹较重,尽管改写的剧本还比较一般,但通过多次练笔,逐步掌握了一些戏曲创作的章法,为今后的剧本创作积累了经验,锻炼了技能。

真正进入创作境界,写出好的剧本,还是切实深入生活、吸收创作素材和思想营养以后的事。五、六十年代,他多次深入农村参加各种运动,实实在在地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好恶欢乐以及理想和希求。在生活中真真切切地了解到群众许多生动感人的事迹,萌发了创作的欲望,于是,就拿起笔来,凭借深厚的传统戏曲基础知识和技法进行创作,写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戏曲作品。他创作的大型秦腔现代戏《柳湖风波》和《劝母存棉》,就是在临潼县长期深入生活中创作的,演出后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久演不衰。后来他在总结自己创作经验中深有感触地说:“生活,生活,生动活泼。闭门造车,没有生活,就写不出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戏。”这是他大胆实践、艰苦磨练所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张茂亭同志把自己创作的戏叫做“白菜萝卜戏”。所谓“白菜萝卜戏”就是要求自己的作品生活气息浓,具有一股泥土的芬芳,语言通俗易懂,群众一看就明白,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性格有特点,道白、唱词琅琅上口,深入浅出,看起来亲切朴实。他说:“演戏的作用无非是开眼、开心、开窍,开眼开心才能开窍。戏是演人的,又是演给人看的。如果写的和演的戏人们都看不懂,怎么能达到开眼、开心和开窍呢?”张茂亭同志就是这样牢记着戏曲的基质特征,让戏曲服务于广大群众,因而他的“白菜萝卜戏”不仅在戏曲百花园中有立身之处,而且竞奇斗艳,鲜花怒放。

2000年2月28日

猜你喜欢

戏曲教练创作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Jazz
传统戏曲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睡着了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加油
Just for Fun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