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少年的性烦恼

1999-06-14○肖慕莉

现代家庭 1999年7期
关键词:性关系心理教育

○肖慕莉

如果我们希望改变儿童身上的某个方面,我们应该先审视一下,看看这是否也是我们自己身上应该被改变的东西。———卡尔·G·荣格

一、性放纵,少年“淫乱”往事

这个“淫乱故事”说明了成人社会放弃对青少年性教育的恶果。

据他自述,童年时期的他是一个不懂事、不懂交往,对现实生活一窍不通的“顽童”。他在13岁那年,认识了几个比他小几岁的女孩,也就在那时,他懵懵懂懂地与女孩们发生了性关系,并成为他永久的回忆、永久的叹息、永久的迷恋……

初尝的“性快乐”不能忘怀,在十六七岁时,他又创造了机会与几年前那几个女孩再次发生了性关系。在这些女孩中,其中一个是三叔家的女儿,即是他的堂妹。对于其他几个女孩,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可是对于三叔家的堂妹就不同了,日日夜夜总是想着她!他清楚地记得,在“那件事”发生之后,他有两种心态:一是恐怕小堂妹怀上了小孩,或许他在那时不得不把她放弃,但又于心不忍。但是真相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不说外来压力,就是父亲、叔叔那里又怎能挨得过去。即便这些都无关紧要,万一小堂妹想不开走了绝路又该怎么办?对小堂妹的爱,那种难以释怀的依恋,使他不能自拔。

可对待其他女孩,他却是另外一种心理:假若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大不了娶了她们。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情绪高涨,多次地、长时间地与几个女孩发生性关系……

这个当年的顽童如今已是20多岁的青年,他怀揣着心事,度过了“漫长”的青春期岁月,他甚至从未对生他养他的父母、一同长大的兄弟、同窗多年的同学、长久通信的朋友泄露过关于此事的一丝一毫,而是一个人异常艰难地跋涉。然而他终于因难以负荷如此沉重的往事而向心理工作者请求援助。

二、情为何物?求询者的质疑

当他逐渐长大,往事的阴影随着时间推移缠成心结,他从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渐渐变成了一个保守、粗暴、消极、冷漠的人。甚至生了一种“怪病”:与人交谈时心就通通乱跳,口舌打结,以致害怕与人交往、谈话。其实,他好想向人倾吐、探讨人间的曲曲折折呀。

他与同事一言不和就吵得面红耳赤;在家中也时常与父母吵嘴闹别扭。他说:“假如没有对她的爱作支撑,我早早就倒下了啊!明明知道这些都是由于与她有了“那事”所造成的,可我怎样才能重鼓勇气,重新做人呢?这是爱吗?说不是,她始终占据了我的心;要说是,为什么我们生在同一个家族中呢……生活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来挖苦我呢?”为此他觉得恐惧,恐惧自己有一天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向她发起进攻因而带给她伤害。他觉得自己正在走近那个既黑暗又潮湿的世界。

三、性教育,世纪末的重任

也许人们会被这个求询案例中的近乎荒诞的情节所震惊,然回过神来静心思考,却能发现这里面浸润着的全是悲哀。悲哀之一是作为一个现时代的少年,他当年竟然对最基本的青春期性生理与性心理知识一无所知;其二是他对法律毫无概念,似乎从没有想过自己的这种“淫乱”行为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其三是对两性关系缺乏道德感,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性侵犯”将会给其他几个女孩带来何等伤害。让他唯一顾忌的,只是害怕隐私被人发现,所以他守口如瓶沉默了这些年。

如此分析他的心态并没有歪曲事实,时至他来求询,对于以上三个方面他都是无知的、无意识的,所以他才会痛诉自己的爱情之苦,而觉察不到潜在的问题。

从这个可悲的个案中,我们还更加悲哀地发现,该青年与几个女孩发生关系这样重要之事,父母们竟是毫无知觉,这足见平时家长对子女心理行为忽视的程度之深。

通过这位求询者的故事,我们也可发现整个社会对青少年性教育的匮失,因此,加强青春期性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四、性观念,性教育中的关键

青春期性教育大致有些什么内容呢?《美国教育》杂志与美国卫生、体育和休养协会曾共同提出了一份关于美国学校性教育情况的报告。报告中说:“性教育应该包括有关性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以及性的社会和伦理道德方面。”美国《教育文摘》杂志节选了美国某大学家庭研究教授孛尔·戈登题为《我们的孩子需要从性教育中得到什么》的文章。他指出:“没有价值标准的性教育是没有价值的教育,我们必须促进性道德的教育。”在性教育中,涉及到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教育十分重要。仅仅了解生理结构还不够,因为人类的性行为涉及到个人的价值选择、父母的态度、男女关系、家长的社会责任和个人事业上的道路。使青少年有机会了解和提出这方面的问题将有助于避免错误,避免性给他们和社会带来的不幸后果。

究竟该由谁来对他们实施性教育?人的性行为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从目前来看,从事性教育的机构应该有家庭、学校、医务界、社区组织和大众传媒。在家庭性教育中,父母该使子女知道:性欲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无法控制。它是一种人人皆有的强大的自然力,应该严肃地考虑它而不是打消这种念头,应该运用理智和自制力来引导与约束它。总之,要尊重它、约束它,而不是惧怕它、否认它。

退回一步讲,假如这位求询者的父母是该青年可以信赖的朋友,那么在事发的当时,他就可能得到父母的帮助指点。

这个案例的教训是沉重的,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并提醒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密切关注孩子成长中关于性的烦恼。(题图/郭尼)

猜你喜欢

性关系心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题解教育『三问』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捡尸体
不与男友发生关系他就要分手怎么办
美国校园内师生性关系研究综述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